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5章 表现良好,众人的反应

作者:戎亦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跨步来到王局身边,刘建国声音不卑不亢,语气沉稳的介绍道,


    “各位领导好,接下来由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车间情况。


    首先是车间的设备,共有十六台设备,其中机床、铣床...等设备都是国内最先进的设备。


    这是我们厂长为了这次的生产任务从各个车间调拨来的。


    其次是车间布置,这些都是我们车间主任杨主任一手操办的,布局很漂亮很整洁。


    另外我们车间有轧钢厂工人三百二三人,外厂支援工人五十八人,八级工本厂三个,外厂八个。七级工...”


    介绍完设备和工人情况,刘建国就开始引导众人参观了一遍主生产车间,随后又参观了一下仓库。


    由于刘建国说话利索有条理,只是花费了半个小时的功夫就介绍完毕。


    走出车间,王局赞赏的拍了拍刘建国的肩膀道,


    “小伙子不错,有一个大心脏。


    我在这给你认个错,刚刚在办公室,我还想着小年轻不顶事,看来是我老眼昏花,不识明珠。哈哈。”


    闻言,刘建国佯装害怕道,


    “大领导您可别吓着小子我了,您这啥错误也没有给我道歉。


    回头您走了,我们厂长不得狠狠的骂我一顿。”


    “哈哈,你小子。”


    王局长伸手点了点刘建国,笑着道,


    “我看你小子不仅有个大心脏,胆子也很大。


    回头小杨要是因为这件事情骂你,你就来冶金局找我,他怎么骂你,我就怎么骂他。”


    “王局,有您这句话,我们厂长指定不会骂我。”


    刘建国笑了笑回答道。


    刘建国这边和大佬谈笑风生,此刻车间内的不少人却是十分后悔。


    首先就是那些在刘建国降职之后,背后嚼舌根的人。


    看到刘建国在这些大领导面前如此神态自若的谈话,知道刘建国以后必然平步青云。


    要是知道自己之前蛐蛐过他,要是被知道。


    这个项目结束,以工代干的名额哪还有自己的份。


    而易中海看完整个过程,此刻更是有些烦躁。


    本以为刘建国被杨厂长撸下来,原先聚起的的势就被遏制住了。


    甚至为了打击刘建国,易中海背后也说了不少刘建国的坏话。


    如今看刘建国,哪里是被边缘化的样子。


    这要是被刘建国知道自己私下做的那些事情,想到这里,易中海不由的有些担心。


    而另一边的何雨柱则是有些发愣,之前听说刘建国升任车间主任,心中虽然有些羡慕,但真的没有太过具体的认知。


    看到刘建国和大领导谈笑风生,虽说不知道这位大领导是什么职位,看到贺书记和杨厂长都在一边陪同就知道这领导地位不低。


    这个时候他才真切的意识到,这个和自己住在一个四合院,命运比自己都凄惨的刘建国早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高了自己三四层楼那么高。


    甚至在这一刻,何雨柱觉得就算自己仰头去看,也看不到刘建国的背影。


    想起自己之前那可笑的想法,竟然还觉得自己比人家强得多,何雨柱就不由的老脸羞红。


    看着手中搬运的钢锭,何雨柱此刻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当时开大会刘建国的呵斥似乎又在耳边响起,除了自己老爹给自己留的房子,自己还有什么可吹嘘的。


    工作这么多年还是八级厨师,每个月加上补贴也只有37.5,旁边嫖J的贾东旭一个月还四十多呢,而且还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


    再看看自己家里,就一个妹妹,媳妇没娶到。


    自己还是个厨师,把妹妹养成那样。


    再看看人家刘建国,同样没有父母额的帮衬,如今不仅技术上成为七级工,还被提拔成为了干部。


    两个妹妹更是全部考上中专,毕业就是干部编制。


    自己,还真是一无是处的废物啊。


    刘建国自然不知道自己只是简单的陪同介绍一番,就让特种车间的众人产生如此大的反应。


    此刻的刘建国陪同杨厂长等人把王局送走,就和周教授一起来到了专门存放技术资料的地方。


    周教授虽说是技术专家,但总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做指导的主力是三个学生以及刘建国这个车间主任,当然本应该是杨为民和刘建国。


    但是周教授在了解完杨为民的情况之后,明确和杨厂长表态让刘建国来协助技术指导工作,杨为民负责车间的运转就行。


    毕竟杨为民大专学的专业和机械一点关系都没有,进来干嘛,难道过来添乱不成。


    而刘建国就不一样了,七级工,八级工件也能做,虽说不一定有设计能力,但能够从生产的方向提出一些建议是十分有价值的。


    进入专门准备的房间,周教授熟练的指挥三个学生拆除图纸的包装。


    图纸很多,虽然放的整整齐齐,但几摞图纸放在一起也有一米多高。


    拆完图纸,四人就开始进行分类。


    这个过程,刘建国起不到任何作用,毕竟对于这些图纸不了解,要是贸然上手,只会越帮越忙。


    半个小时之后,图纸根据部件总成被分成了一摞一摞。


    周教授擦了一把额头汗水,笑着道,


    “等的时间久了吧。”


    说罢没等刘建国回答,眼神满是感慨的看着眼前的图纸道,


    “这些图纸都是我们一些教师和学生日以继夜绘制出来的,每一张图纸都经过十几遍的检查,就是为了保证结构与尺寸的准确性。


    所以在接触这些图纸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其实不用听周教授的话,刘建国都得珍惜这些图纸。


    这个时期又没有制图软件,这绘图是真的靠着笔杆子和制图仪器一点点画出来的。


    这么多的图纸,真不知道这些人绘制了多长时间。


    再加上结构更改,错误纠正,刘建国只能说这个时代的设计者真的是很不容易。


    感慨一下,周教授也不拖沓,取出一张蓝图摊开,就开始介绍这个叫做氨氮肥合成设备


    (在原历史中,这个设备是在1961年11月17日完成的,完成地址也不是在四九城而是在浙江和上海这两个地方。)。


    周教授介绍的很有条理,按照结构功能从大到小的一点点介绍,刘建国前世也是个机械狗,再加上这一世的学习,对于这些内容理解的很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