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36章 钍基熔盐堆开始发电

作者:世界不缺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艾国正在负责建造位于东北地区的第一座钍基熔盐堆核电站。


    这座核电站设计容纳一百座钍基熔盐堆,配备二十万千瓦时单电机。


    一旦建成,这座核电站将可以达到两千万千瓦时的发电量,每年可以输送一千七百亿度的电。


    要知道,今年种花家的年发电量,连一千亿千瓦时都没有。


    哪怕在经济的刺激下,种花家加快的发电站的建设,但还是勉强只够使用。


    这座钍基熔盐堆核电站,占地十平方公里,计划在两年内全部修建完成,从开工到现在,每天都是三班倒,各种大型机械,都是人停车不停。


    李艾国麾下足足有上千个工程师配合,修建工作也是十分的顺利。


    光是抽调的卡车,就有几千辆之多,并且很多都是今年才开始量产的红星重卡,以及徐州那边重工制造的大型工程机械,都是优先供应。


    而在动工之前的两个月,种花家就已经开始在为这座核电站的建设进行准备。


    在东北,华东,华南,西北地区,都有专门钍基熔盐堆模块化制造厂,动工建设。


    东北这边是最快的,在第一座钍基熔盐堆核电站开始开工的两个月后,模块化工厂已经开始投入生产。


    钍基熔盐堆的模块化组件,从上个月,就开始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


    只是一个月的时间,李艾国就已经指挥团队,完成了三座钍基熔盐堆的组装。


    后续还有大量的模块化组件运送过来,种花家就是这样,集中资源想要办一件事情的时候,那真的是人多力量大。


    所有的积极全都被调动起来,工厂那边也都是二十四小时连轴转,根本没有停的时候。


    整个核电站的项目,光是东北这边,就有超过五十家的万人规模工厂参与,还有上百个中型工厂参与。


    项目的优先级排在第一。


    而修建现场这边,光是建筑工人,就超过了二十万。


    今天晚上,随着三台钍基熔盐堆安装调试完成,李艾国专门举行了隆重的开机仪式。


    京城的内阁那边,所有的内阁成员,全都聚集在会议室内,在会议室的墙壁上,是一面巨大的液晶显示荧幕,而在荧幕上,现场的视频画面,正在通过通信卫星的信号,传输过来。


    画面上,李艾国正在有条不紊的指挥钍基熔盐堆开机启动的每一个步骤。


    “回路密封性检测完毕,已完成高纯氦气等惰性气体排除氧气和水分,防止腐蚀。”


    “主回路加温开始,加温至七百摄氏度,预计加温半个小时。”


    这一步是为了给熔盐回路预热,使燃料盐达到了液体状态。


    “燃料准备随时准备加注之中。”


    原材料是钍-232与氟化物熔融混合,形成燃料熔盐,里面也会添加少量易裂变材料,比如铀-235作为启动的中子源。


    与启动准备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临界启动了。


    随着中子的注入,触发初步的链式反应,钍-232捕获中子后转化为可裂变的铀-233。


    临界启动这一步,似乎显得格外的漫长,大半天的时间过去了。


    随着钍基熔盐堆的功率缓慢提升,李艾国下达了命令,逐步移除控制棒与调节熔盐的流速,监测设备全部打开,获取中子通量的数据,随时监测反应堆达到自持链式反应的状态,也就是俗称的临界状态。


    随着临界状态的到达,监测内部燃料的持续分离裂变产物,以维持反应效率,其中也包括了化学处理系统,位置整个临界状态。


    而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将流通的七百度熔盐通过次级回路传递到发电系统。


    工业的本质是烧开水,但是李艾国这一次并没有采用直接烧开水的方式,使用蒸汽轮机来发电。


    而是采用先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


    十九世纪约翰牛工程师布雷顿于1824年提出布雷顿循环理论,奠定了燃气轮机热力学基础。


    而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米国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就开始在实验室探索其在高参数条件下的高效发电潜力。


    但是直到了新世纪的一零年之后,种花家与米国才开始加快推进了这款技术的研发和实验。


    在二三年的时候,种花家的科技院就已经研制出了两百千瓦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发电机组。


    只是哪怕在李艾国穿越之前,该项技术依旧处于是商业化前夜的阶段,还没有能够达到大规模应用的技术成熟度。


    技术原理,则是相对简单,当二氧化碳处于超临界状态的时候,兼具气体高扩散性和液体高密度特性,热传导效率显著提升。


    钍基熔盐堆的熔盐流动加热超临界的二氧化碳,然后直接驱动涡轮机发电,随后经冷却器降温、压缩机加压,重新进入超临界状态循环。


    在同等发电容量下,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机,仅仅只有传统蒸汽轮机的不到百分之四的体积,大幅度减少了空间占用。


    并且在熔盐流七百度高温下,发电效率是比传统蒸汽轮机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


    而这个技术最大的瓶颈,其实就是高温以及材料的腐蚀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钍基熔盐堆技术之中,已经得到了解决。


    在李艾国购买下钍基熔盐堆的时候,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就是包含在里面的。


    也是因为这玩意很小,只要满足材料要求,制造起来难度不大,这也是为什么一座核电站,只需要两年就可以完成。


    而且制造成本也不算太高,建造成本在五百元一千瓦左右。


    第一座核电站是标准的两千万千瓦,建设成本也就高达一百亿种花币。


    两年的时间,一百亿种花币的成本,还是很划算的。


    毕竟将来哪怕一度电收两分钱,回本速度也不算太慢。


    现在这个时期,五百元不算少了,放在现代,那相当于好几千。


    此刻随着电力开始发出,超高压输电也第一时间将电力传输出去,预示着种花家第一台正式投入使用的商用钍基熔盐堆,开始发电。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