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1章 李艾国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

作者:世界不缺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而位于一层的中间组装台上,一架庞大的飞机,已经初见轮廓了。


    米国和毛熊不是说,种花家只有子弹没有枪,完全不需要在乎种花家的蘑菇蛋。


    可事实上,李艾国从今年年初,就开始了轰炸机的研发之路。


    大型航空发动机,自然是需要好好利用。


    在小世界内,李艾国完成了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轰炸机设计。


    直接一步到位,因为轰炸机这东西,换代很慢,因此从设计一开始,李艾国就奔着能够使用到现代的技术指标。


    因此从一开始设计,这款轰炸机就被李艾国寄予厚望。


    此刻这架机身已经组装差不多的轰炸机,被四周大量的脚手架包围。


    光是这架飞机的垂直尾翼的高度,就超过了普通的四层楼高度,机身的长度更是达到了六十米,翼展足足有五十八米,采用了可折叠机翼,一旦全后掠角达到最小的六十五度,翼展也将缩小到三十八米。


    可变后掠翼设计,是这架轰炸机最大的特点。


    现在还不是讲究隐身的时代,而是超低空超音速突防,或者是高空超音速突防。


    并且哪怕是现代,超音速突防结合超低空,也是有一定的市扬。


    至少在未来五十年内,这款轰炸机,不会被时代淘汰。


    足可以守卫种花家领空以及确保种花家蘑菇威慑半个世纪的时间。


    而这款轰炸机,李艾国外形完全仿制了图-160白天鹅轰炸机,就连机翼后掠角都和白天鹅一样。


    只不过它安装了四颗更加强大的心脏,设计的飞行速度,最快可以达到惊人的三倍音速。


    不比歼-33高空高速截击机慢多少。


    要知道,白天鹅轰炸机的速度,也就两马赫出头,甚至达不到2.1马赫。


    这速度,比白天鹅还高出足足三分之一。


    这架轰炸机,李艾国也使用了大量的先进航电技术,以及操控系统,在小世界内测试过,可以平稳在距离地面十五米的高度上,实现超低空超音速突防。


    因为该轰炸机内使用了先进的地形匹配系统,不需要飞行员控制高度,它可以根据地面上的障碍物,自动调整飞行高度,完全平行于地面上。


    而且在超低空超音速突防的时候,速度也可以达到二点五马赫,太快的话,地形匹配系统,会有一定风险。


    如果是在两万米的高度上,它可以轻松飞出三马赫的速度。


    得得益于它那三颗超强的心脏,加力燃烧的情况下,单台发动机可以达到惊人的三百五十千牛,这也使得它能够在满载三百吨起飞的情况下,依然实现超高的速度。


    而且李艾国还专门给它设计了更大容量的弹舱和油箱,这也使得它要比原版的白天鹅轰炸机,大出了不少。


    白天鹅长度,短了它五米,最大起飞重量上,也要比它轻了二十五吨。


    而且因为李艾国采用了大量的钛合金以及高强度铝合金以及碳纤维材料,所以它的空重,反而比白天鹅少了足足二十吨,设计的空重,只有九十吨。


    这对一架如此庞大的轰炸机来说,九十吨的空重,放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个神奇的数字。


    要知道,白天鹅小了百分之十的尺寸,可空重高达一百一十吨。


    并且它的驾驶室,采用了高度集成的电子技术,就连还在李艾国实验室之中的液晶显示器都给配上了。


    为了就是减少发动机舱各种设备的占用尺寸。


    没有各种沉重的电子配件,尽可能缩小飞机上的各种冗余设计,因此这架轰炸机的驾驶室内,基本上看不到原版白天鹅驾驶舱内,各种老式的电子仪表盘。


    除了各种机械按钮外,驾驶室内仪表,显得十分的干净。


    另外,加大的弹舱,使得它可以轻松装下三十吨的各种炸弹,弹舱的大尺寸,甚至将来用来空射反舰弹道导弹,都没有任何问题,更别说是容纳大型巡航导弹。


    反观白天鹅,也只有二十二吨的载弹量。


    尽管车间有完整的图纸,但这架轰炸机,对很多工程师来说,还是有些复杂。


    大量的先进技术,光是安装调配,就是一个大工程。


    航电系统,他们更是插不上手,特别是飞行姿态控制,毕竟这是一架可变机翼飞机,航电控制很复杂。


    为了制造这架轰炸机,李艾国已经帮种花家克服了各种困难,首先是不同不同攻角下的气动控制与结构强度问题。


    建立了专门的发动机测试台,用来测试发动机。


    解决了用来制造钛合金的大型锻件,所需要的万吨级液压机。


    复合材料的耐高温蒙皮研发。


    航空级的高强度铝合金轧制技术。


    以及关键的大型机身整体成型技术。


    这些基础工业,有的从去年就已经开始规划了,因为有些技术,歼-33高空高速截击机的需求与这款超音速战略轰炸机是一样的。


    之前的组装也都十分的顺利,现在却卡在了高精度航电设备的配装,主要是线路太多了,配装了好几次,信号检测,一直都没有通过。


    李艾国从脚手架上,直接登上了飞机的驾驶舱。


    驾驶舱内,各种航电设备还没有安装,机身上的大量线束,等待最后的配装。


    密密麻麻的插头,每一个上面都有专门的编号,后续需要只需要插在对应编号的设备接口上就可以了。


    “怎么会出现问题,这不是有对应的编号!”李艾国一来,就对负责航电设备装配线的电气总工程师问道。


    “我感觉是这些线束,编号出错,按照编号确实是没错,但是线束连接到接口,检查电流的时候,有一条一直有问题!”


    “设备,线束,都检查过了吗?”李艾国问道。


    “都没有问题,设备以及线束,我们都检查好几遍了!”电气总工程师笃定的说道:“都有专门的编号,插入对应编号的接口,这种事情,随便叫个工人都会,可设备就是没有办法运行,所以只能请您来看看!”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