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5章 肉痛的易中海,被挖了

作者:世界不缺我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三天后,关于易中海和一大妈离婚的法院判决下来了。


    因为易中海和一大妈都没有到场,因此判决下来之后,法院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大院内递交了判决书,以及监督判决的执行。


    毕竟涉及到了财产分割,以及赔偿。


    妇联还有街道办也都一起过来了。


    守着易中海下班的时间。


    也因此,大院内的人,以及下班回来的人,也全都聚集在中院看热闹。


    一大妈清楚知道,易中海有多少钱,因为钱都是她在保管,所以根本不担心易中海给少了。


    【?交道口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1961)2民离字第09号


    原告:王翠云(妻),女,1913年生,贫农成分,住交道口南锣鼓巷九十五号。


    被告:易中海(夫),男,1912年生,贫农成分,住同原告。


    诉讼请求:1、解除婚姻关系,2、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3、判令被告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


    事实认定:


    双方于1920年自愿登记结婚,婚后未生育子女。经协和医院诊断,确认被告存在生育功能障碍。


    原告长期因无后遭受婆家指责及社员议论,被告未能有效制止此类压力。


    被告在明知自己本身有问题的情况下,长期以绝户为由对原告实施言语贬损,并公开其生理缺陷。


    经街道办以及妇联调解委员会调解无效,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判决理由:


    1、依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男女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经调解无效时,亦准予离婚之规定。


    2、不育虽非法定离婚事由,但结合被告未能履行夫妻互敬互爱义务(第五条)及封建思想残余导致的家庭矛盾,构成感情破裂事实。


    判决结果:1、准予离婚。


    2、家庭财产分割:原告获得夫妻共同财产的百分之四十,实际金额2000元,(贰仟元)。


    3、被告支付原告精神损害赔偿金人民币1200元整(壹仟贰佰元)


    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法院的工作人员宣读了判决书,这本来就没啥可隐瞒的。


    易中海的脸色十分难看。


    判决书上的内容,对他很不利,比之前妇联提出的条件,还要高不少。


    “易中海同志,请按照判决书上的判决履行,这是你们的离婚证,请交出你的结婚证!”王主任负责贯彻法院判决的执行,如果易中海拒不履行的话,会由法院直接交付治安那边处理。


    到时候,易中海也将面临更大的处罚,甚至是拘留。


    易中海自然不敢反抗什么,法院的判决,谁也没有能力去对抗。


    所以易中海无奈拿出了自己的结婚证,换到了一本离婚证。


    赔偿给一大妈,不,已经正式离婚了,现在应该叫做王翠云的三千两百块钱,也被易中海拿了出来。


    这个时候的人,很少会将钱存入银行,易中海存了一辈子的钱,尽管被贾家坑了不少,但家底还是有的。


    万元家产肯定是没有,但是这些年来,也存了足足五千元。


    要知道,当年还没有改工级的时候,易中海作为高级钳工,一个月的工资,换算成现在的话,超过一百块钱。


    定下工级之后,易中海的收入,虽然下降了,但只有两个人的生活,每个月也最少剩下个四五十块钱。


    要不是被贾家坑了不少,易中海家里的存款,也不止这五千元。


    两千元作为王翠云的所属财产,一千两百元作为精创补偿,易中海的家底,缩水了一大截。


    也就是因为王翠云没有工作,这要是有工作了,属于家庭收入的一部分,那法院甚至可以判罚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大院内的所有人,哪里见过这么多钱,那可是三千两百多块钱,最大面额十块钱,那可是厚厚一沓。


    王翠云拿出了准备好的箱子,将钱给装了起来。


    “王翠云同志,明天我陪你将钱存入银行,免得放在身边危险!”王主任严肃的说道。


    王翠云点点头,放在时代,这可是一笔巨款。


    三千多块钱,都可以买下一座小一点的独立院落了。


    放久了,消息一旦传出去,还是很危险的,有的是人,会因此铤而走险。


    存到银行,对方就算是有什么想法,也只能拿到存折,不是本人去取钱,根本拿不到这笔钱。


    判决的钱数没有错,法院以及妇联还有街道办的也都走了。


    王翠云也带着三千两百块钱,回到了西跨院。


    【系统提示:来自易中海的不甘心与愤怒情绪+999999】


    李艾国又收割了一大波的情绪值,特别是易中海的,因为离婚的事情,完全就是他促成的,前前后后,他已经收割了易中海以及大院吃瓜群众高达五百多万的情绪值。


    这件事情,到现在,也算是完结了。


    而回到西跨院的李艾国,则是第一时间拿出了梯子。


    今天从轧钢厂回来,李艾国带回来了一大一小两个箱子。


    将大箱子放在了房间内,打开箱子,里面是一个高达二十九寸的彩色电视机。


    房间内,有专门的桌子和插座,将其电视机取出来,放在了桌子上,插上了电源。


    按下开关,电视顺利的开机。


    不过这东西,不是用来看电视的。


    京城的电视台,成立了快三年,京城牌的黑白电视机,也早就在天京那边投产。


    这个时期的种花家,可没有什么有线电视技术,虽然有电视台,但是只能通过无线接收,还需要专门安装信号接收器在屋顶上。


    到了六四年的时候,京城的首个共用天线电视系统,通过电缆传输无线电视信号,才标志着种花家有线电视技术起步。


    到了八十年代开始,种花家才有专门的闭路电视技术。


    李艾国的这台电视机,并没有安装无线接收机,因此是接收不了无线电视频道。


    因为这台电视机,就不是为了看电视的。


    另一个小一点的箱子内,装的是一个视频转换器,里面还有一大捆线路,以及好几个摄像头。


    没错,这玩意就是监控设备。


    早在四年前,米国那边就有人开发了电子监控系统,并首次实现黑白画面实时传输。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