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款自行火炮,就能够自己走是基础,真正的性能,要看搭载的火炮。
李艾国为203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准备了一门203毫米的四十五倍口径榴弹炮,配备了身管自紧和电渣重熔的制造工艺,使得炮管的寿命高达两千发炮弹,极大降低了维护和使用的成本。
可以发射重达一百公斤的高爆弹,以及九十五公斤的混凝土穿甲弹,或者是重达一百一十公斤的火箭增程弹。
使用火箭增程炮弹的时候,最远射程可以达到七十公里。
标准射程,可以达到三十五公里。
整个炮身采用了模块化设计,连同位于车身尾部的自动装填装置,属于一体化的武器模块。
整个炮塔以及底部的自行装填装置,采用了无人化的设计,因为203毫米的火炮尺寸太大,又要限制重量以及车身尺寸,以满足种花家的桥梁可通过性,以及能够通过火车机动运输的需求,所以无人炮塔就是唯一的选择。
驾驶舱则是位于炮塔与发动机舱之间的中间位置。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整个车身的空间,得到了优化,特别是为了给后面的战斗室,腾出了足够的空间,使得它可以容纳整个203毫米的火炮模块以及自动装填模块。
而且发动机前布局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动力系统更易接近,野战维护时间可缩短百分之二十以上。
此外,发动机前置,值得发动机的重量都在前面,这也可以抵消后方的火炮开火产生的后坐力,保证中心平衡,因为不需要在车身正前方配备加重,来平衡整个车身。
为了使得无人炮塔的操控稳定,李艾国在整个炮塔内,部署了大量的传感器,采用人在回路系统,人员通过驾驶室内的控制站,实现对整个火炮的控制。
同时无人炮塔内,也配备了双轴陀螺稳定系统,确保火炮的精度密位。
此外整个无人炮塔系统,集成了炮口初速雷达,级热成像通道,激光测距仪,并采用了电磁屏蔽设计,可以防备电子干扰。
而无人炮塔的自动装弹设备,采用了弹匣式供弹系统,尽管这种供弹系统,没有转盘式的供弹系统的射速快,速度也要比链式输送供弹机还要慢一点。
但是这种弹匣式自动供弹技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弹药补充很快,特别是203毫米的炮弹,动辄就是两百斤一发炮弹,使用这种供弹方式,可实现三分钟内就完成弹药补充,并且是一次性补充二十四发的炮弹。
因为这种供弹方式,就和步枪的弹匣一样,将炮弹打空的弹匣取出,然后装填上已经补充满炮弹的弹匣。
这种设计,可以极大缓解后勤的压力,毕竟一辆203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的驾驶室只能容纳三个人,如果用人工补充炮弹的方式,就需要配备多个专门后勤人员。
而现在,只需要一个人,使用专业装填工程车辆,就可以快速完成装填。
这种装填工程车,本身就是炮弹输送车,就算没有装填功能,也需要专门的炮弹运输车为自行火炮提供炮弹补给。
采用弹匣式自动供弹方式,203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可以实现每分钟六发炮弹的射速。
而在安全措施方面,尾舱顶部设置四十五度倾角泄压板,爆破冲击波可定向排放。
装弹舱与乘员舱之间设置一百毫米防火隔板装甲,耐火时间可以超过半个小时。
为了防止故障,无人炮塔也配备手动备份装填通道,装填速度只有两分钟每发,但毕竟是备用的,一般也用不上。
而为了让车内的乘员更好的操作,整个车身的控制,以及火炮的操作,都采用了最先进的操作系统。
其中的火炮控制,采用了声控指令加上摇杆火控终端,响应时间小于零点一秒。
车内配备了大量的显示器,以及火控计算机和先进通信装置。
三防的驾驶室内,也配备了舒适的座椅,配备有独立的空调系统,就连座椅下面都有减震装置,可以进一步抵消百分之七十的震荡,可以确保里面的战士,不会因为剧烈的摇晃,导致难以操控火炮。
而在驾驶员位置上,则是配备了全景的潜望镜,前方视角可以达到一百五十度,后视角可以达到一百二十度,并且配备了微光夜视仪,分辨率极高,而且车内还配备有激光告警接收机。
此刻,在测试场上,率先开始测试就是203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
而在相隔三十公里外的荒地上,摆放着一辆报废的坦克。
这便是测试203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的目标。
攻击坐标传输到203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上,驾驶室内,位于驾驶员和火炮操作员的身后,车长通过车载通讯计算机获得了炮击坐标。
随即车长立即对炮击坐标进行确认,与此同时,该坐标也出现在火炮操作员的火控计算机上。
火控计算机开始解算该坐标,并快速的给出射击诸元。
与此同时,火控计算机提醒,是否开启自动模式,在操作设备上,有切换自动模式的专门按钮。
使用了自动模式,完全不需要操作员手动调整火炮设计诸元,也不需要驾驶员配合调整炮口方位,全车都会自动进行调整,炮口仰角,方位都会精准控制。
最后只需要人工确认是否修正,不需要的话,便可以随时扣动摇杆上面上的开火扳机。
此刻的操作员没有选择自动模式,而是手动调整射击诸元,随着调整完成,计算机上也提示,发射准备完成。
现在只需要等待车长的命令,就可以完成炮击。
而此刻的测试场上,在距离观礼台足足有两千多米的空地上,203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已经高高仰起了炮管。
“准备好就开火!”夏元帅对现场指挥说道。
“203,准备完毕后,立即开火!”
当命令传达,车长立即命令道:“开火!”
伴随着轰鸣声,炮管喷出了大片火光,炮弹瞬间出膛,现在只有等待三十公里外的标靶观察员汇报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