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三叔的小秘密!

作者:妈妈做的饭好香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不得不说,人有的时候就是很爱凑热闹。


    即便是徐青源也不例外。


    原本按着他的想法,是不准备管三叔家的事。


    但当他推断出,赵慧慧嫁给徐青禾另有目的,是打算让三叔家接盘后。


    徐青源就彻底的坐不住了。


    要是换了往常,三叔一家的事情他还真不稀罕管。


    但这种一旦公布,就势必会让家族沦为笑柄的事,他却是不能坐视不理。


    赵慧慧是什么情况?


    要真是和徐青禾看对了眼,那也没什么,可要是……


    “嘉颖,我想去找三哥一趟,他路子广,说不定能打听到三叔在干嘛。”


    比起别的东北老爷们对媳妇的态度,徐青源可谓是相敬如宾。


    这也是两人从结婚到现在从不吵架的原因。


    虽然冯嘉颖也从不反对徐青源的提议。


    但做不做却是徐青源的态度。


    好在,两世为人的他,绝大多数时候都能给予冯嘉颖足够的尊重。


    “好,反正也没什么事了,就是待会还得给高梅多买点营养品。”


    冯嘉颖点头应是。


    看着自家男人身上的大包小包,心里倒是有些不好意思。


    “嗯呢,你要说起营养品,正好三哥那边有门路。”


    这年头物质资源匮乏。


    营养品也大多都是麦乳精这类的冲泡产品。


    自己三哥是国营店那边的领导,想弄点这些东西还是很容易的。


    ……


    将近一个小时后。


    徐青源带着冯嘉颖从国营店走了出来。


    随后两人就坐在路边,观察起了来往收废品的三轮车。


    徐青源前世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炼油厂里,很少会接触这些人。


    毕竟吃住都在厂里,也没有太多自己的东西,自然不需要买卖破烂。


    之前他们找上三哥刘硕的时候。


    对方托人去打听了一遭。    当得知徐青源三叔在干的事情后。


    纵使刘硕见多识广,也不得不发出阵阵感叹。


    第一次知道原来规则是可以这样钻营的。


    如今正是改开的关键时刻。


    上头对投机倒把的行为抓的很紧,用一句严打来形容也不为过。


    反倒是收破烂这一行当偷偷兴起。


    以前人们思想传统。


    都以为路边那些三轮是各个厂子里统一指派的。


    却没想到,这也是倒买倒卖的一种,只不过没人注意到罢了。


    别的地方刘硕不清楚。


    但在辽广县的废品站里。


    压根就没有那些成天在大街上骑三轮收废品的人。


    而这些人,将人们不要的废品便宜收购,然后再倒手卖到废品站。


    甚至有些居民不清楚情况,贪图那几分几毛的,还将家里的古董给便宜卖了。


    在这种近乎不对等的信息差下,想不赚钱都难。


    这也是三叔一家能这么快就盖新房子的原因。


    别说。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


    不仅刘硕感到惊讶,就连徐青源也是颇为震惊。


    前世看新闻的时候,他总能在网上刷到某某企业家早期靠收破烂发家。


    像是这些游走在投机倒把第一线的人,还真是能最快致富,赚第一桶金。


    “青源,你说三叔他到底是咋想到的?这样也行?”


    冯嘉颖垫坐着刚买的布料,表情惊诧的说道。


    也就在两人刚才观察的空档。


    还真有不少蹬三轮的从住户手里收了不少东西。


    虽说都是些常见的破烂,但却是乡下人见不到的稀罕玩意。


    “我也没想到,还真是小瞧了三叔一家子,怪不得可以盖新房。”


    徐青源记的很清楚。


    前世三叔可不是靠收破烂发家的。


    没想到只是因为自己的出现,竟带来了这样的蝴蝶效应。    “那徐青禾的这件事,咱要不要跟家里人说一声?”


    “先不要说,等我再去卫生所打听打听。”


    “明白了,那咱就回家吧。”


    两人一边说着。


    一边朝着林业局走去,准备乘坐班车回屯。


    如今已经是春天,林业局通勤的班车又会按着时间表准时发车。


    来往县城自然也不用再坐老韩叔的马车。


    北方有句老话,叫做春捂秋冻。


    春捂说的是春天阳气生发,但气温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明显。


    人体在冬季后,皮肤毛孔逐渐开放,如果过早脱掉厚衣服,容易受寒感冒。


    而秋冻则是因为秋季天气逐渐转凉,但不要急于增添过多衣物。


    适当感受一些凉意,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


    当然春捂秋冻这个词在东北还有另一层含义。


    这边的天气阴晴不定。


    有时候下过雨。


    春天的温度甚至比冬天还要低。


    而恰好,徐青源他们回家的路上,天空就突然下起了雨。


    因为气温低的缘故,刚从云层落下来的雨水,瞬间在空中凝结成小冰晶。


    而后落入地面化成薄薄的冰层。


    像是这种时候。


    别说是工人进山作业了,就是屯里的妇女们都不愿出门。


    此刻的徐家新宅内。


    瞅着高梅将冯嘉颖拉进了里屋,讨论着以后给孩子做什么样的衣服。


    二婶将电工的钱给了,又往对方口袋里塞了一包黄梅。


    新房今天刚通电,家里也有了电灯。


    不然就那几根蜡烛燃烧散发出的光芒?


    在这黑压压的天气里,根本就照不亮整个屋子。


    “你瞧瞧人小王这电工活,是真不赖啊,去谁家都不空手,凭手艺吃饭。”


    “你再瞧瞧你,当初让你学技术,你偏不!死脑筋一个!”


    刚送走接电的小王,二婶就开始数落起了徐青国。    这时候电工绝对是受人尊敬的行业。


    早在新房快要建成的时候,二婶就去了场部申请拉电线。


    从申请到现在,足足过去了一个多月,这还是看在徐青源的面子上。


    要不然,普通人想拉电线,不等个两三个月那都算少的。


    “哎呀妈,那玩意还要看书,这不是要我命吗?”


    “哦,不喜欢看书,就喜欢看书的人呗?”


    像是说到了什么让人生气的事情。


    二婶立即就瞪起了眼。


    坐在一旁凑热闹的徐青源见状,也是好奇的询问起来。


    “二婶,咋了啊?那么大的火气?是郭家那边有啥事吗?”


    “哎,别提了,差点没气死我。”


    二婶越想越来气。


    “这不之前两家见过面后,我又去找了郭家一趟,他们也同意两人的婚事。”


    “新房,三转一响咱也不用买,都是现成,我本以为这事也就差不多了。”


    “可你知人女方那边说什么吗?人说这些东西不行!”


    “手表要海鸥牌的,缝纫机要胜家的!”


    “就连自行车也要永久的!”


    “咱辽广县就那屁大点,咋可能有这些东西?”


    “我倒是让你二叔去嫩河市打听了一下,手表,自行车倒是打听出来了。”


    “只可惜人家今年的份额早就发没了,一个个眼巴巴的都排队等买呢!”


    “还有那缝纫机,那牌子我压根都没听过,可愁死我了……”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