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8章 到达老埯子

作者:吃辣椒喝热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进山之后,他也不叫刘小根“哥”了,一直喊他“把头”。


    听到有人捧哏,刘小根面带得色:“这人参只会长在有着松树,水曲柳等树混杂的地方,那种地方草不能太深,树和树之间还必须有空隙,树林中的缝隙还能让阳光洒在地上,这种经过树叶筛选后的光,才能被人参吸收。”


    说道高兴处,刘小根摇头晃脑道:“就是因为它的生长条件十分难得,才被人们称之为天材地宝的,天材地宝有缘人才能得到。”


    “像我之前领着人上山寻参,他们也是运气不好才找不到人参的,不然我早就发财了。”


    张物石安静的听他吹牛。


    这事怎么说呢?


    运气好是一方面,把头有经验有技术,也挺重要的。


    你一个二把刀,上山十次九空也很正常。


    见俩人没人反驳自己,刘小根继续摇头晃脑:“听说最近有个老药农抬到了人参,他那就是运气好,别羡慕,咱们队伍这次来了新人,再加上咱们仨去那老埯子,肯定会抬到人参。”


    看他信誓旦旦的样子,张物石差点就信了。


    休息好了,三人继续赶路。


    一路上跋山涉水,在天黑之前,他们找到了一处植被较少的地方准备过夜。


    清理杂草,寻找柴火,砍树枝做窝棚。


    一通忙活下来,天色渐渐变暗。


    此时简单的窝棚已经做好,柴火堆已经点燃,三人围坐在火堆旁做饭。


    这年月可没有“山上一把火,山下派出所,山上一缕烟,罚款七八千。”,只要你用火时稍微控制一下就行,没人管你。


    就着火光吃完饭。


    刘小根这个爱吹牛的又开始叭叭的絮叨起他知道的东西。


    “我爷爷年轻的时候跟着老把头去放山,那时候的人参多呀,每次去放山,回来都能收获好多棒槌。”


    说完这话,他用木棍挑了挑篝火,摇摇头感慨道:“你看咱们现在上一趟山,很少能拿到大货了,这都是以前那些放山人不节制,不然我早就发财了。”


    刘小根这是为多次上山找不到人参找借口呢。


    他身为三个人的把头,得提前找补一下。


    总之就一句话:找不到货不是我的原因,是之前那些老前辈不节制。


    张物石不住的点头,也没去反驳。


    爱吹牛逼的人多了,谁能有精力一一反驳回去?在城里的巷子附近,乘凉吹牛逼的人更多,还不是听个乐呵?


    听多了大爷大妈吹牛逼,这会儿听刘小根吹牛逼,觉得他还略欠火候。


    他则是说点好话稍稍恭维一下刘小根,就是为了能从他嘴里掏出更多放山的故事。


    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回城吹牛逼。


    他一个资深八卦圈内人,遇到地方好故事,那不得好好听一听,回去加工一下再去吹牛逼啊?


    等他回去,他就是他们四合院附近最靓的能吹牛逼的仔!


    一连听了好几个故事,张物石咂咂嘴。


    嘿,有意思。


    拿来吧你!


    等我加工加工,这些故事就是我的故事了。


    讲完故事,刘小根抹了抹嘴角的白沫,开始吹怎么寻参,怎么抬参。


    当然了,都是经验之谈。


    他一个十去九空的二把刀,能知道这些,还是从他那二把刀的爷爷那里学到的。


    等刘小根吹牛吹到心满意足了,几人才开始守夜睡觉。


    一夜无事发生。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张物石就起床了。


    他脚踩草上的露水出门,距离窝棚稍微远点开始解决私人问题。


    山里的晨雾尚未散尽,还湿漉漉的挂在墨绿的松针上,林子里弥漫着泥土、青草、腐叶和露水混合起来的气息。


    这味道还挺好闻的,张物石深吸了好几口新鲜空气。


    等回了营地,刘小根的表弟铁蛋已经开始做饭。


    一会儿吃完饭,还要继续赶路。


    刘小根见张物石回来,跟他打了个招呼继续收拾东西。


    等忙活完,他站起身抬头看了看天色。


    今天天气好,天上偶尔飘过那么一两片云彩,山风里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


    刘小根深吸一口气,感慨道:“这天儿,准是个采参的好日子。”


    铁蛋在旁边迎合道:“把头,那咱们吃完饭赶紧走,早点到地方早点开搞。”


    “好,先吃饭。”


    早饭煮的苞米粥,就着小咸菜。


    三人唏哩呼噜吃完饭,就背着东西继续赶路。


    当太阳爬过山头时,几人跟着刘小根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老林。


    这里的松树差不多有一人合抱粗细,没人修理枝桠,长的有点奇形怪状。


    树的年份久树冠高,进了林子踩在地上,隔着鞋子也能感觉到脚下堆积着的厚厚的腐殖土。


    刘小根放慢脚步,眼睛像扫帚一样在树林里来回扫视,终于,他在一棵松树树干上发现了老兆。


    老兆是以前放山人遵循老理,在此抬出人参后,用刀劈斧凿刻在松树树干上,用来记载某年某月有多少人在此放出什么样的人参。


    而这种出过人参的地方,被称为老埯子。


    刘小根研究了一下地形,又仔细看了看老兆附近的树木,跟记忆里一一对应上,他才满意的点点头。


    “这里就是我说的老埯子了,咱们先去以前过夜的地方收拾一下,这几天咱们就待着这里了。”


    “好。”


    几人手拿木棍,跟着刘小根往一个地方走去。


    三个人沿着山坡来到一个陡峭的地方,这里离地面有两米多高,上面长着一些矮草。


    靠山的地方有个半米深的山洞,藏人比较难,不过锅碗瓢盆和粮食等东西倒是能放进去储存。


    将坡上面的草除掉,砍一些带叶子的树枝回来,用绳子将它们捆成倒着的“V”,扣在陡坡上就是临时的窝棚了。


    等把一切收拾好,再吃完饭,还剩半下午的时间。


    三个人没准备干等,拿着东西就开始寻参,张物石则是跟着这俩人,学着他俩慢慢的找。


    等天色暗下来,三人空着手回到了窝棚处。


    晚上吃完饭就躺在窝棚里休息。


    这个地方比较高,比较安全,所以晚上就不用守夜。


    听着窝棚外篝火偶尔的噼啪声,还有各种的虫鸣鸟叫,也算是难得的经历了。


    旁边的刘小根估计心里有事没睡着,在翻来覆去的烙煎饼。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