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官,请详细说说您的看法跟计划。”
李峰抬手示意勤务兵将大幅作战地图铺开在会议桌上,手指先落在标注“远东要塞区”的区域,那里用红色虚线勾勒出17处日军堡垒的分布,每个堡垒旁都标注着兵力数字。
少则三五千人,多则八九千人,加起来正好是32万余兵力。
对于第八战区地图的精准性,史迪威颇为惊讶。
而关东军尚有如此兵力,也让人眉头一皱。
“远东战场虽局面明朗,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仍需要一些时间来肃清残敌,日军在北部、东北部、西北部仍有大量的要塞,这些要塞都是日军经营十年的工事,粮弹充足,且多建在山区或密林里,清剿起难度不小。”
“随时有可能配合其海军作战,形成两面夹击的可能。”
“而高丽方向,亦有三个师团以上的十万兵力,掌握着沿海的港口,可通过山区为关东军输送物资。”
“想要执行大轰炸计划,要么提供更优质的轰炸机,可以弥补奉天至旭日帝国的航程,要么考虑推平高丽,到更近的位置建设机场,就近展开轰炸。”
“这是第一条解决大轰炸难题的两个方案。”
毕竟从奉天到日本本土,直线距离超过1500公里,B17轰炸机满油满弹状态下,续航刚好够到,但返程时必须减重,一旦遭遇拦截或机械故障,损失率会大幅上升。
提供更优质的轰炸机,比如航程能覆盖2000公里以上、载弹量更大、防护更强的机型,从奉天机场起飞就能安全往返,无需担心续航和拦截问题。
推进到高丽,重新建设机场也是一条方案。
高丽距离旭日帝国本土最近处只有200多公里,从那里起飞的轰炸机,不仅航程压力大减,还能携带更多炸弹,甚至可以实现多波次轰炸。
而且,控制高丽后,还能切断日军本土与满洲残部的联系,让北部要塞的日军彻底陷入孤立,一举两得。
无论选择哪条方案,都得看金主的意见。
李峰目前没有办法自产B17轰炸机,全靠阿麦瑞克帝国援助。
所以困难要甩给对方,如果阿麦瑞克帝国能够支撑消耗,大批量的给他免费援助,那完全可以考虑不计代价跟损失的执行轰炸。
当然了,执行轰炸的飞行员最好是阿麦瑞克帝国人。
第八战区提供场所、地勤、航弹,对方提供飞机、飞行员。
想到这里,李峰迅速强调:“还有一件事,帝国应该能看到我第八战区的诚意,亦能看到我参谋部的指挥能力,当考虑组建联合空中部队,让帝国的空军在远东建立分部,双方协同作战,共同对敌。”
“而不是仅仅靠一批不足百人的雇佣兵,花着高额的费用,表现出并不专业的作战能力。”
房间内陷入片刻的沉默。
有些事情汤姆森跟史迪威考虑过,军事顾问团完全思考过这些问题。
“抱歉李长官,对于远东的局面,您比我们了解的确实更加充分,这份兵力部署图,能否让我们查看一番?给我们一点点时间分析。”
史迪威少将说话非常客气。
专业人能看出这份兵力部署图的重要性。
真不是吹牛逼,就这份军事地图扔出去,谁敢怀疑第八战区参谋部的专业程度?
绝对是一流的作图水平。
“我们想了解一下,如果横推高丽,需要多长时间,多大的代价?”
李峰看向汤姆森和史迪仔,眼神非常的坦诚。
“日军在那里有三个师团,且依托城市和山地设防,我们需要更多的坦克、重炮和空中支援。
目前第八战区的装甲部队和炮兵主力还在北线清剿要塞,若要开辟高丽战场,需要美方协助补充至少150辆坦克、300门榴弹炮,100架轰炸机及50架战斗机,以及足够的航弹和燃油。
当然,若是美方选择提供更先进的轰炸机,这些压力就能大幅减轻,我们也能更快推进。”
汤姆森对军事部署一知半解,只能转头看向身旁的史迪威,试图从他脸上找到答案。
毕竟眼前这位李长官,信用听说非常不佳。
一旁的史迪威微微点了点头。
很认可李峰的说法。
“山地作战不利于机械化展开,日军又是擅长防守的部队,这些要求很合理,甚至比我预想的低很多。根据我们对日军的了解,至少需要500辆坦克,1000门火炮,300架飞机配合。”
“第八战区的战斗力,比我们预想的要高很多,部队现代化建设程度,也远远超过华夏其他战区。”
对面的李峰呵呵冷笑。
恨不得抽自己嘴巴子。
雾草的,穷惯了的思维啊,多好的狮子大开口的机会,竟然没把握住,失算了,没想到竟比对方预估的少了这么多。
低估了阿麦瑞克帝国的工业能力。
他立刻话锋一转,补充战场潜在风险,连忙补充道:“进攻高丽日军的难度肯定是有的,高丽地形狭窄,纵深不足。还需要提防来自海上的威胁,可能有驱逐舰配合作战,舰炮火力对我军进攻部队威胁极大,对进攻非常不利。”
“我第八战区的工业实力贫弱,军工上缺少飞机、坦克的产能,怕是无法威胁旭日帝国的军舰,对方可以选择从港口登陆作战,拆分战场,这也是不得不防的局面。”
“如能支援一批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就可以加强沿海作战,还能牵扯日军海军的精力,未尝不是一种好手段。”
史迪威皱起眉头,沉思片刻:“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主要用于反舰作战,确实能应对日军海上威胁。但这类机型需要专业的飞行员培训,第八战区目前有足够的飞行员吗?”
陈瑞刚心领神会啊,自然知道长官的意思。
“飞行员可以从现有空军部队中抽调,再由美方顾问短期培训,1个月内就能形成初步战力。我们在后方开设了三个空军学院,持续培养年轻优秀的飞行员,这一点不需要担心。”
“关键是装备,只要有了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我们就能在沿海构建防御圈,保障地面部队的侧翼安全,加快横推高丽的速度,也能为后续从高丽起飞轰炸日本本土扫清障碍。”
汤姆森最后表态:“关于装备支援,我需要向国内汇报,才能给出答复。但李长官,你们得保证,一旦装备到位,能按计划推进高丽战局,毕竟这些装备的投入,也是为了尽快启动轰炸日本本土的计划。”
“必然,只要装备到位,第八战区必定全力以赴,不仅要拿下高丽,还要以此为基地,尽快展开对日军的轰炸,不会让你们的支援白费。”
双方会谈结束,走出会议室后,史迪威以流利的母语跟汤姆森交谈。
“没想到,第八战区李长官还挺诚恳。”
“李长官,请详细说说您的看法跟计划。”
李峰抬手示意勤务兵将大幅作战地图铺开在会议桌上,手指先落在标注“远东要塞区”的区域,那里用红色虚线勾勒出17处日军堡垒的分布,每个堡垒旁都标注着兵力数字。
少则三五千人,多则八九千人,加起来正好是32万余兵力。
对于第八战区地图的精准性,史迪威颇为惊讶。
而关东军尚有如此兵力,也让人眉头一皱。
“远东战场虽局面明朗,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仍需要一些时间来肃清残敌,日军在北部、东北部、西北部仍有大量的要塞,这些要塞都是日军经营十年的工事,粮弹充足,且多建在山区或密林里,清剿起难度不小。”
“随时有可能配合其海军作战,形成两面夹击的可能。”
“而高丽方向,亦有三个师团以上的十万兵力,掌握着沿海的港口,可通过山区为关东军输送物资。”
“想要执行大轰炸计划,要么提供更优质的轰炸机,可以弥补奉天至旭日帝国的航程,要么考虑推平高丽,到更近的位置建设机场,就近展开轰炸。”
“这是第一条解决大轰炸难题的两个方案。”
毕竟从奉天到日本本土,直线距离超过1500公里,B17轰炸机满油满弹状态下,续航刚好够到,但返程时必须减重,一旦遭遇拦截或机械故障,损失率会大幅上升。
提供更优质的轰炸机,比如航程能覆盖2000公里以上、载弹量更大、防护更强的机型,从奉天机场起飞就能安全往返,无需担心续航和拦截问题。
推进到高丽,重新建设机场也是一条方案。
高丽距离旭日帝国本土最近处只有200多公里,从那里起飞的轰炸机,不仅航程压力大减,还能携带更多炸弹,甚至可以实现多波次轰炸。
而且,控制高丽后,还能切断日军本土与满洲残部的联系,让北部要塞的日军彻底陷入孤立,一举两得。
无论选择哪条方案,都得看金主的意见。
李峰目前没有办法自产B17轰炸机,全靠阿麦瑞克帝国援助。
所以困难要甩给对方,如果阿麦瑞克帝国能够支撑消耗,大批量的给他免费援助,那完全可以考虑不计代价跟损失的执行轰炸。
当然了,执行轰炸的飞行员最好是阿麦瑞克帝国人。
第八战区提供场所、地勤、航弹,对方提供飞机、飞行员。
想到这里,李峰迅速强调:“还有一件事,帝国应该能看到我第八战区的诚意,亦能看到我参谋部的指挥能力,当考虑组建联合空中部队,让帝国的空军在远东建立分部,双方协同作战,共同对敌。”
“而不是仅仅靠一批不足百人的雇佣兵,花着高额的费用,表现出并不专业的作战能力。”
房间内陷入片刻的沉默。
有些事情汤姆森跟史迪威考虑过,军事顾问团完全思考过这些问题。
“抱歉李长官,对于远东的局面,您比我们了解的确实更加充分,这份兵力部署图,能否让我们查看一番?给我们一点点时间分析。”
史迪威少将说话非常客气。
专业人能看出这份兵力部署图的重要性。
真不是吹牛逼,就这份军事地图扔出去,谁敢怀疑第八战区参谋部的专业程度?
绝对是一流的作图水平。
“我们想了解一下,如果横推高丽,需要多长时间,多大的代价?”
李峰看向汤姆森和史迪仔,眼神非常的坦诚。
“日军在那里有三个师团,且依托城市和山地设防,我们需要更多的坦克、重炮和空中支援。
目前第八战区的装甲部队和炮兵主力还在北线清剿要塞,若要开辟高丽战场,需要美方协助补充至少150辆坦克、300门榴弹炮,100架轰炸机及50架战斗机,以及足够的航弹和燃油。
当然,若是美方选择提供更先进的轰炸机,这些压力就能大幅减轻,我们也能更快推进。”
汤姆森对军事部署一知半解,只能转头看向身旁的史迪威,试图从他脸上找到答案。
毕竟眼前这位李长官,信用听说非常不佳。
一旁的史迪威微微点了点头。
很认可李峰的说法。
“山地作战不利于机械化展开,日军又是擅长防守的部队,这些要求很合理,甚至比我预想的低很多。根据我们对日军的了解,至少需要500辆坦克,1000门火炮,300架飞机配合。”
“第八战区的战斗力,比我们预想的要高很多,部队现代化建设程度,也远远超过华夏其他战区。”
对面的李峰呵呵冷笑。
恨不得抽自己嘴巴子。
雾草的,穷惯了的思维啊,多好的狮子大开口的机会,竟然没把握住,失算了,没想到竟比对方预估的少了这么多。
低估了阿麦瑞克帝国的工业能力。
他立刻话锋一转,补充战场潜在风险,连忙补充道:“进攻高丽日军的难度肯定是有的,高丽地形狭窄,纵深不足。还需要提防来自海上的威胁,可能有驱逐舰配合作战,舰炮火力对我军进攻部队威胁极大,对进攻非常不利。”
“我第八战区的工业实力贫弱,军工上缺少飞机、坦克的产能,怕是无法威胁旭日帝国的军舰,对方可以选择从港口登陆作战,拆分战场,这也是不得不防的局面。”
“如能支援一批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就可以加强沿海作战,还能牵扯日军海军的精力,未尝不是一种好手段。”
史迪威皱起眉头,沉思片刻:“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主要用于反舰作战,确实能应对日军海上威胁。但这类机型需要专业的飞行员培训,第八战区目前有足够的飞行员吗?”
陈瑞刚心领神会啊,自然知道长官的意思。
“飞行员可以从现有空军部队中抽调,再由美方顾问短期培训,1个月内就能形成初步战力。我们在后方开设了三个空军学院,持续培养年轻优秀的飞行员,这一点不需要担心。”
“关键是装备,只要有了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我们就能在沿海构建防御圈,保障地面部队的侧翼安全,加快横推高丽的速度,也能为后续从高丽起飞轰炸日本本土扫清障碍。”
汤姆森最后表态:“关于装备支援,我需要向国内汇报,才能给出答复。但李长官,你们得保证,一旦装备到位,能按计划推进高丽战局,毕竟这些装备的投入,也是为了尽快启动轰炸日本本土的计划。”
“必然,只要装备到位,第八战区必定全力以赴,不仅要拿下高丽,还要以此为基地,尽快展开对日军的轰炸,不会让你们的支援白费。”
双方会谈结束,走出会议室后,史迪威以流利的母语跟汤姆森交谈。
“没想到,第八战区李长官还挺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