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6章 西南方面军很可能是弃子

作者:葫芦开小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不要管当前弹药储备消耗了多少。


    打了胜仗,压制了古德兵团,你们苏维帝国就得给老子补充物资。


    不然这胜仗不是白打了?


    诺维科夫上校站在一旁,脸上满是无奈。


    他知道李峰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很难更改。


    只能硬着头皮再次向后勤部提交物资补充要求,电报里详细罗列了炮弹、步枪子弹、罐头等物资的数量,每一项都标着“急需”。


    后勤部的回电很快传来,依旧是推诿扯皮的话语,说什么前线物资紧张,需要统筹分配。


    诺维科夫拿着电报,只能苦笑。


    这些应付式的理由可打发不了李峰,还得继续要下去,必须拿到后勤部的允可为止。


    另一边,周卫国带着20万预备役兵力,正往前线靠拢。


    预备役的战斗力不值一提,如何把这些兵力训练出来,在战争中迅速磨练,非常考验手下的指挥水平。


    李峰让他降低了行军速度,充当一次拉练。


    每天行军途中抽出两个小时进行射击训练和战术演练


    不用着急拉到前线来,多多的训练新兵。


    部队延缓攻势,一直等到了物资供应的批条后。


    第二天一早,五个坦克师压在正面,来了一场光明正大的进攻。


    坦克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履带碾过地面,扬起滚滚尘土。


    坦克师的威慑力十足,与汉斯帝国的精锐硬碰硬。


    双方的炮火率先展开对轰,炮弹像雨点般落在对方的阵地,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冲天。


    坦克集群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前推进,汉斯帝国的坦克也不甘示弱,迎了上来。机枪的扫射声和炸弹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


    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下午,连续的进攻让敌军防线摇摇欲坠。


    不得已从大本营分出兵力支援阵线。


    如果李峰想,完全可以选择从南北某个战线突破进去,给被包围的西南方面军打开一条通道。但他没有这么做,他要的是彻底拖垮第二装甲集群。


    双方酣战一天,各有损失。


    整体战损比接近1:1,拥有旗鼓相当的坦克数量,拥有旗鼓相当的火炮,以及旗鼓相当的基层步兵火力。


    仔细算一算的话,汉斯帝国的损失还要更大一些。


    毕竟他们是经过了连续苦战,士气跟战斗力有所下降,装备损耗较大。而李峰的部队是首次投入战斗,士气高昂,装备也相对完好。


    “难缠,难缠,十分难缠。”


    这是古德司令给学生的定义。


    这位经验丰富的司令官,扑在密密麻麻的作战地图上,额头的皱纹更深了一些。


    李峰带着25万兵力,像一块牛皮糖,将他牢牢地纠缠在了五六十公里的阵线上。如果想包围这批兵力,需要投入更多部队,可现在他的兵力本就紧张,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分兵进攻的意义就在这里。


    战线拉宽,稀释装甲集群的威慑力。


    偏偏第二装甲集群后方是西南方面军,没办法肆无忌惮的发起闪电突袭。


    他们擅长的快攻手段,受局势的压迫,变成了阵地攻防战。


    这不是装甲部队擅长的战术,装甲部队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和冲击力,在阵地战中,只能像步兵一样一点点推进,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


    “将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一名参谋忧心忡忡地说,“我们的油料和弹药消耗太大,再这样耗下去,恐怕撑不住。”


    他们已经被李峰拖入了泥潭,想拔出来都难。既然第二装甲器群的阵线不稳,这时候应该把西南方面军抽出一部分兵力,用于夹击古德兵团,形成两面压制的效果。


    完全可以尝试吃掉该兵团,即便吃不掉,也能重创他。


    可是西南方面军没有任何动作的迹象,依然坚守在前线。


    开玩笑呢?


    搞什么呢?


    “诺维科夫上校,替我问一问苏维帝国的参谋部,为何没有听到任何有关于西南方面军撤退的计划跟方案,想让我们如何配合?”


    然而从苏维帝国参谋部传达的指令却让李峰骤然火大。


    总参谋部不同意西南方面军的撤离,要求他们战略进攻,依托现有的碉堡、防线,反击汉斯帝国的集群。


    更有大林子的亲口命令,任何人不得提撤退的字眼。


    心腹阿朱司令提过撤离,直接把他总参谋长的身份给撸了,现在负责苏维科夫防御战,筹备预备役方面军呢。


    地位一落千丈。


    另一位心腹布琼尼不信邪,亲自统领西南方面军,结果吃了大败仗。


    眼下已经被汉斯帝国牢牢包围,也建议放弃乌克粮仓。


    大林子直接批斗这丫的消极怠战,直接免职。


    到了这时候,谁还敢提不战而退?


    谁还敢说放弃乌克粮仓的建议。


    如果不考虑大林子是脑瘫的情况下,那依然保持坚守不撤的命令就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了。


    李峰的瞳孔一缩,想到了一种不同方式的解读。


    大多数都在骂,说林子不懂军事,胡乱指挥微操。


    该撤的时候不撤,该退的时候不退。


    都已经被敌军包围了,还要求坚守,不让突围。


    这不是昏聩是什么?


    可反过来一想,汉斯帝国三大集团军群,进攻的时候势如破竹。


    打哪哪穿,根本没有部队能守得住。


    本质上是双方军队战斗力的差距,这一点短时间内无法弥补。


    即便把西南方面军撤出来,无外乎是一场晚一些的胜利,还是打不过集团军群的。


    可要是放弃了西南方面军,以其80万兵力,拖延中央集团集群跟南方集团军群在这里打歼灭战,拖延汉斯帝国的攻势。


    表面看是损失了80万兵力,实则拖延了中央集团集群的攻势,还拖掉了对方休整的时间。


    为了吃掉西南方面军,让汉斯帝国投入了重兵,投入了巨大精力。


    现在的时间节点,已经快到秋季了。


    秋雨季节的苏维帝国,显然是两个概念,泥浆飞溅,足够拦截所有的装甲部队。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葬送一个方面军,为帝国争取2-3个月的时间。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区区80万没什么战斗力的部队,损失了也就损失了。


    李峰的心底浮现了一股凉气。


    林子这家伙啊,八成就是这样考虑的,甚至就是这样决策的。


    对方绝对不是昏聩,甚至比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精明。


    用几十万兵力换取时间,换取汉斯帝国机动兵力的困乏,是可以接受的。


    但对于局中人而言,对西南方面军而言,是不是太残酷了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