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6章 老西是真没吃过细糠啊

作者:葫芦开小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最大的问题在于中五国跟西域不通火车,大型设备靠车辆运输基本不现实。


    几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的距离,需要很庞大的运载能力。


    有些可以不惜代价挪过去,对于第八战区有质的提升。


    譬如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能够生产t34坦克。


    譬如比什凯克机械厂,能够生产轻型轰炸机。


    譬如第聂伯工厂,能够生产重型坦克跟重炮。


    只要迁移过去,立马具备这两项能力,再依托工厂来衍生新的技术,培养新的工人,便可以借此机会开设分厂,让它在第八战区生根发芽。


    这样一来,中型坦克、重型坦克、轻型轰炸机、拖拉机、牵引车,全都有了。


    为此哪怕靠十几万人力拖拽,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也是值得的。


    至于其他的,就需要等铁路贯通之后,再进行图谋了。


    这种工业大迁徙的机会可不常见。


    若不是汉斯帝国的锋芒太盛,中五国跟李峰都吃不到这些细糠的。


    部队往前线赶,接下来的事情,就需要周卫国、老西、付无义三人牵头搞起来了,一个把持预备役部队,掌握军队大权。


    一个负责工厂迁移,狠狠的握住工业核心。


    另一个则是负责交通水利建设,让中五国跟西域用铁路串起来。


    正好在日军手上弄到了10亿法币,必然是毫不犹豫的砸过来。


    五位书记在议会厅里传阅李峰的计划,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当看到第八战区将派遣5万名工人、3千名技师支援”的条款时,尼古拉沃尔露出了深深的担忧,但是其他几个人却很是满意的样子。


    “咱们出土地和粮食,他们出人和技术,双赢的局面。”


    哈国第一书记还有些犹豫:“可这样一来,工业和交通不就全被他们掌控了?”


    “掌控总比亡国强。汉斯的坦克已经直插苏维科夫了,一旦苏维科夫被攻占了,我们都难逃敌手,没有工厂生产炮弹,没有铁路运送物资,咱们守得住吗?”


    也是这个道理。


    碍于局面,纷纷签字确认。


    老西乘坐飞机到达机场,这位失去了军队大权的长官,已经趋向于退休状态。


    喝喝茶,看看报。


    哪曾想一纸调令,就给他安插过来担任什么工业迁移计划总师。


    见过世面的人,但不多。


    他在晋战区搞工业的时候,突出一个抠抠搜搜,连铁轨都修建成窄轨。


    归根结底是因为穷,缺少资金,缺少技术,缺少设备。


    下了飞机之后,汽车接上老西,沿途已经看到了不少运输车辆。


    拄着拐棍左看看,右看看。


    对于工业区的规模,并未有什么概念。


    老西眯着眼数了数,能看到的烟囱就有十几个,比晋战区所有工厂的烟囱加起来还多。


    见惯了巴掌大的作坊,他实在想象不出“工业区”能大到哪去。


    汽车停靠在路边,已经能看到独立军的戒严士兵。


    查验了证件之后,士兵纷纷敬礼。


    偶尔还能碰到一两个从晋绥军出来的士兵,认得老西的身份。


    还亲切的喊一声长官。


    这让老西非常受用。“李峰搞了这么多设备过来,全都是要迁移的工厂吗?”


    与他一同过来的,还有冯牧,这个年轻人显然见识更大,带了第一批工人跟技术工程师过来。


    负责交接的干事,拿出300座工厂的清单时,老西的手指在“轧钢厂”三个字上停住了。


    他想起晋西那台用了二十年的轧钢机,每天能轧出两吨钢材,厂长就得敲锣打鼓;而清单上这座轧钢厂,日产量后面跟着的是五百吨。


    之前搞工业,那纯粹是无米之炊。


    靠着小米省吃俭用省下来的。


    缺资金,缺技术,缺设备,像三只手紧紧掐着脖子,让你连喘口气都得精打细算。


    眼下可好,一下子甩过来这么多工厂。


    空气里弥漫的都是机油味。


    闻一口都觉的满足。


    “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差距,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啊。”


    冯牧在一旁呵呵一笑,差距是肯定有的。


    光苏维帝国随便迁移的这批工厂,就足够发展五年乃至十年的。


    没吃过细糠,当真是眼睛瞪大。


    “冯部长,咱们过来了多少人,得抓紧计划一番,怎么把工厂接管起来。中五国方面也得加紧练习,先把厂房搭建起来啊。”


    你要是让他带兵打仗,那纯粹是外行。


    老西干劲儿上来了,你让他搞一搞工业基建,他没准真能给你搞好。


    大量的精细设备,最能激发内心的冲动。


    冯牧也是大开眼界,对于李峰交代的几个重要工厂,那是必须要不惜代价带走的。


    机械设备、冶金设备、制造设备,统统拉走。


    为此单独给他留了100辆卡车,还有大批的骡马。


    既需要尽快安顿工厂的迁移,也需要顺势往第八战区扒拉一部分。


    两个人的任务是任重而道远。


    他们的那套理念或许早就过时了,也该遭受一下苏维帝国工业化的冲击了,如能趁机加快第八战区的技术水平,收益难以言明。


    苏维帝国的经济体制,注定了可以花小钱办大事。


    只要工业区没有遭受到覆灭打击,就可以迅速的迁移,迅速的恢复生产。


    后方的事情交给心腹来处理,李峰没有更多的心思关注工厂迁移工作。


    他得把心思放在战争上来。


    手上25万兵力往哪里集结,这得听他自己的安排,而不是听所谓参谋部的想法。


    目光回到眼前的战场,汉斯帝国三个集团军群长驱直入。


    但突进的速度,处在的位置大不相同。


    实力最为强势的自然是中央集团军群,不仅配备了2000辆坦克,还有成名的装甲集团指挥官,其中更有李峰、周卫国两人的老师,古德里安阁下。


    南方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只配备了700辆左右的坦克,突进速度并不快。


    所以汉斯帝国进攻状态是中部突出,两翼落后。


    那么按照战场局面来看,完全可以从两翼做文章,威胁中央集团军群,形成片面的反击,遏制对方的攻势。


    李峰手上的25万兵力,配备了几百辆坦克,主力是38t轻坦,其次是t-34,还有其他老旧坦克,加在一起算五个坦克师。


    要面对的是汉斯帝国的3号坦克、2号坦克。


    整体上还是有的打的。


    关键在于往哪里落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