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1章 这才是真正的科举

作者:交出思想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退位不退位的朕暂且不跟你说了。”


    “这官吏招考一事,朕允了,不过,品级最高只能八品,这俸禄还得由你东宫承担!”


    “也就是说,朝廷承认这些人是官儿,但除了承认之外,一概不管,你可明白?”


    李世民被李承乾刚刚那番话说得烦躁的不行。


    他既觉着李承乾说得挺对的,自己早点退位就能早点潇洒自在;


    可另一方面,他又觉着这话极为刺耳!


    退位?


    朕戎马一生、杀兄囚父抢来的皇位,朕不要了?


    怎么可能?!


    朕必不可能如此!


    朕还有大把大把的抱负未曾施展呢。


    退位是万万不可能的!


    李世民心中是有大抱负、大志向的。


    尤其是经历过玄武门一事之后,他在心中都已经形成一个执念了。


    那便是他一定要当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超越所有皇帝的千古一帝!


    唯有这样,才能压住他杀兄囚父的污点。


    也唯有这样,才能证明,他李世民抢这皇位抢对了。


    当年父皇没把皇位传给他,那就是错的。


    若是早传给他,其实啥事儿都没有了,大唐反而更加的繁荣昌盛!


    这其实就是李世民的心结。


    但这些话,他没法对着李承乾说。


    当然了,李世民自认为也没必要对李承乾说。


    朕是你爹,跟你说这些,作甚?


    你听话不就是了?


    也正因为李世民这会儿心里面的烦躁之意不断的上涌,他刚刚才给出了那么一番不是特别‘妥当’的安排。


    光给官身,不给俸禄,一切东宫承担。


    不过,李承乾却毫不在意,反而高兴的冲着李世民拱了拱手。


    “多谢父皇成全!”


    或许是觉着自己在李世民这儿占便宜占得太大了,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吧。


    李承乾转而好心的跟李世民说到。


    “父皇,既然聊到网络人才一事了,那儿臣不妨说说对科举的一些想法?”


    李世民眉头一动,看着李承乾道。


    “怎么?”


    “平素里不说,今儿个占了便宜了,觉着对朕有所亏欠了,才终于拿出来显摆了?”


    李承乾故作羞涩的摆摆手,“嗐!父皇您这话说的!”


    “怎么能是显摆呢?”


    “这明明就是把儿臣的真知灼见告知于您啊!”


    李世民压根不想搭理这逆子二皮脸,直接没好气的摆摆手。


    “少来这套,直接说!”


    李承乾闻言赶紧正色,清了清喉咙,到。


    “父皇,于科举而言,儿臣觉着首先要做的,便是增加糊名和誊录两个环节!”


    “如今的科举,考官是能直接看到考生姓名和笔迹的!”


    “父皇,人都有亲疏,这一点是无可避免的。”


    “那么,如果看到自家子侄的卷子了,真就能狠下心来一点面子都不给?”


    “可若是给了,那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这还是直接照顾自家子侄的,那如果是拍马屁的、利益互换的呢?”


    “反正都能看到名字,抬抬手成全一下同僚,或者拍一拍上司的马屁,有何不可?”


    “所以,儿臣建议,科举改革先从糊名、誊录两个环节开始。”


    “考完收卷,立马把姓名以及籍贯等信息全部用纸条糊住,并派小吏全部誊抄一遍。”


    “如此一来,哪怕考官早有打算要高抬贵手,也得从诸多试卷里去猜测究竟是那一份。”


    “不说完全杜绝内外勾结一事,但至少让科举一事在公平上,提升十倍不止!”


    李世民原本半躺着听着李承乾的话的,可越听越兴奋,听到最后,更是直接一巴掌拍在了案几上。


    “说得好!”


    “好一个糊名和誊录!”


    “承乾,这事儿不用讨论了,朕接受了!”


    “就该这么干!”


    “正如你所言,只要有这两招在,纵使还有舞弊一事发生,比起之前也难了何止十筹?”


    “完全杜绝舞弊是绝不可能的,朕也没痴心妄想有那等情况,但能杜绝一大部分,朕就心满意足了!”


    “承乾,你这主意,当真配得上真知灼见一词!”


    “很好!”


    李承乾嘴角微微一翘,倒也没太过得意。


    因为这法子本就是几百年后才会出现的。


    但既然好用,那提前拿出来用用,又怎么了?


    谢过李世民的夸奖后,李承乾转头说起了第二个意见。


    “父皇,儿臣继续说第二件事,那便是为科举增加一级考试。”


    “嗯?增加一级?承乾,此言何解啊?”


    李世民眉头再次皱了起来。


    多少有些没听明白。


    李承乾慢慢解释到:“如今大唐的科举承袭隋制,只要考过便能授官。”


    “可在儿臣看来,这实际上是非常不完善的。”


    “一场考试定输赢,这里头的运气成分太大了。”


    “同时,如今我大唐幅员辽阔,诸如岭南道、福建道等等偏院地方的学子来一趟长安委实是太过艰难了。”


    “若是考过了还好,可以留在长安为官,可要是没考过呢?”


    “同时,这种万里迢迢赶考的行为,直接就把一大帮有才但囊中羞涩的士子给拦在了考试外边了。”


    “这其实对于父皇揽才是极为不利的!”


    李世民烦躁的端起茶碗咕咚咕咚给自己灌下一大口,似乎要浇灭心头的燥火。


    而后直接把手里的茶碗往案几上重重一放。


    “你所说的顾虑,朕已经知道了。”


    “朕也承认,你说的有那么些道理。”


    “可难道朕多加一级考试,这问题就解决了?”


    “不照样还是考试么?”


    李承乾笑着摇摇头。


    “父皇此言差矣!”


    “若是分成两级考试,那么当地的考生可以两年或者三年在当地首府参加一次考试。”


    “通过者,授举人功名,有这个功名,便能得到朝廷给予的钱粮供养。”


    “或许不多,但至少能活命,有口饭吃。”


    “同时,只要有了举人功名,那就有资格授官。”


    “只不过,举人功名只能从最底层做起,一级级慢慢往上爬。”


    “但与此同时,只有举人才有资格参加第二级也就是长安城里的殿试!”


    “这才是真正的科举!”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