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96牢里住不下了

作者:晓春三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曾经煊赫一时的亲王只等三司会审后就会被白绫赐死,关于齐王的一切都将彻底成为过去。


    随着皇帝的最终定夺,齐王谋逆案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变成了吞噬一切的漩涡。


    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司会审的牌子挂起,但真正的核心压力,依旧落在大理寺卿李涛和陈知礼肩上。


    皇帝的旨意是“一网打尽”、“绝不姑息”,这意味着所有与齐王府有勾连的官员、商贾、将领,都必须深挖细查,一个都不能放过。


    拘捕令像雪片般飞出,审讯室日夜灯火通明,供词、账册、密信堆积如山,几乎要将大理寺的卷宗库和值房淹没。


    陈知礼和李涛仿佛被钉在了衙门里。


    李涛年过五旬,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眼窝深陷,鬓角的白发都多了不少,时常揉着酸痛的老腰,对着堆积如山的卷宗苦笑。


    陈知礼年轻力壮,精力更旺盛,但长时间没有休息,他的眼中也布满了血丝,俊美如玉的脸颊微微凹陷下去,唯有眼神依旧锐利如初,像一柄不知疲倦的剑,在繁杂的线索中劈开迷雾,精准地锁定下一个目标。


    短短半个月,大理寺的牢房人满为患,从三品大员到不入流的胥吏,从富甲一方的皇商到江湖草莽,塞满了每一个角落,连带着刑部大牢也告急。


    空气中弥漫着压抑、恐惧和绝望的气息。


    这日深夜,陈知礼终于处理完手头最紧急的一批卷宗,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端起早已凉透的浓茶灌了一口。


    窗外万籁俱寂,只有巡夜兵丁的脚步声规律地响起。


    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但他脑中却异常清醒。


    他想起了盼儿,想起了她依偎在自己身边,轻声细语描绘过的江南:“夫君,我好想江南宜元庄,带着半夏他们制制药,偶尔进谷里一趟,整个人都轻松至极。


    你若能去那里为官,既能施展抱负,又能多陪陪我爹娘,你也不用这么辛苦,这样是不是很好……”


    当时他只当是小女儿家的向往,一笑置之。


    但此刻,这念头却如同黑暗中点燃的烛火,越来越亮。


    此次齐王一案,九死一生,步步惊心。


    若非盼儿医术通神,若非自己凭借前世记忆洞悉关键,若非靖国公及时驰援,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功劳是大,但这功劳背后是泼天的血海深仇,是彻底得罪了以齐王为核心的庞大利益集团。


    虽然齐王伏诛,其党羽被大量清洗,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那些隐藏在暗处、侥幸逃脱或未被波及的余孽,岂会甘心?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更关键的是……


    陈知礼的目光变得复杂。


    齐王和二皇子,终究是皇帝的至亲手足!


    皇帝此刻雷霆震怒,自然要斩草除根以儆效尤。


    但人心易变。待风波平息,夜深人静之时,皇帝是否会想起那个被自己赐死的亲弟弟?是否会想起那个同样野心勃勃、最终被圈禁的二皇子?


    当他看到依旧活跃在京城、甚至因此案权势更盛的自己——


    心中是否会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膈应或忌惮?


    前世皇帝是十年后将皇位传给太子的,虽然二皇子也是一样的结局,但齐王却避过了死局…


    而且前世自己一开始是在翰林院上职,做这些事的却是刘大人。


    总的来说,他们还是有福气的,皇帝和太子都是明辨是非的君王。


    但自己这两年不知不觉就连破大案,风头过盛,这不是好事。


    更何况,他这功劳,是踏着皇帝亲兄弟的尸骨得来的!


    皇帝现在感激他,倚重他,但这份感激和倚重能持续多久?


    与其在京城这权力旋涡的中心,时刻提防暗箭,承受可能来自最高处的微妙压力,不如……急流勇退。


    用这份泼天的功劳,换一个外放江南富庶之地的实缺,品级或许不如京官显赫,但胜在安稳、自在。


    他有前世的记忆,破案缉凶几乎是本能,在地方上积累政绩并非难事。


    更重要的是,可以远离京城的是非之地,兑现对盼儿的承诺,陪她看江南烟雨,侍奉日渐年迈的祖父,陪陪双方的父母,安稳地将孩子养大,过几年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等到齐王案的阴影彻底消散,等到新君继位,或者等皇帝彻底释怀,再考虑是否回京,亦为时不晚。


    “避其锋芒,韬光养晦……”陈知礼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这并非退缩,而是以退为进的生存之道,是为了更长远的守护。


    御书房。


    皇帝赵珩同样没有安寝。


    龙案上堆着大理寺和都察院呈上的最新审讯进展,以及一份长长的涉案人员名录。


    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和触目惊心的罪行,他的脸色阴沉如水。


    半个月,仅仅半个月!


    陈知礼和李涛就如同两把最锋利的箭,硬生生将齐王苦心经营多年的势力网戳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其效率之高,手段之准,令人心惊!


    “若非陈知礼……”皇帝放下名录,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心中涌起一阵后怕,随即是浓烈的庆幸与感激。


    他完全没想到,自己这个看似温润如玉、年纪轻轻的臣子,竟然能破获如此惊天大案!


    若非他洞悉矿扬秘密,若非他能在绝境中保全人证、收集铁证,若非他一路冲破截杀、直指核心,甚至挖出了那件致命的龙袍……


    齐王赵弘的阴谋恐怕还在黑暗中滋长!


    那些源源不断产出、去向不明的私铁,那支隐藏在暗处的私兵……假以时日,一旦发动,后果不堪设想!


    自己,还有太子,还有其他的儿子们,说不定真会被这个包藏祸心的亲弟弟一锅端掉!


    “此子,大才!亦是大功!”皇帝心中默念。


    陈知礼的能力和功绩,毋庸置疑。


    李涛的能力也是上上之选,可惜就是年纪有些大了。


    感激之余,一丝极其隐晦的复杂情绪,如同水底的暗流,悄然滋生。


    他看着名单上那些被牵连的宗室子弟、勋贵旧臣……虽然都是齐王党羽,罪有应得,但终究……都是赵氏皇族关联之人。


    李涛、陈知礼这把刀,太利了,也太快了。快得让他这位帝王,都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有欢喜又有心悸。


    尤其是当他的目光扫过“二皇子”的名字,再联想到天牢中齐王那绝望怨毒的眼神……


    皇帝的心头,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阴霾。


    他甩了甩头,试图驱散这不该有的念头。


    李涛、陈知礼都是忠臣,是能臣,是自己此刻最需要倚重的臂膀!他提醒自己,要赏,要重赏!


    只是……该如何赏?又该将他放在何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