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离开,难免会让贺家人突然觉得家里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一个重要的部分,那种感觉让人有些无所适从。
不仅仅是贺家人,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贺跃诚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村民,但他的存在却给这个小村庄带来了一些特别的气息。
如今他的离开,让大家都觉得村子里少了点什么,尽管这种感觉并不像贺家人那样强烈。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村民们逐渐习惯了村子里少了贺跃诚这个人。
贺家和冷家儿子交换的事情,却成为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每当有人提起这件事,大家都会感叹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奇妙。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渐渐地,除了贺家的人,其他人似乎已经忘记了贺跃诚的存在。但在贺家人的心中,贺跃诚的影子却始终挥之不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冷逸也时常会想起贺跃诚。
冷逸原本以为,随着贺跃诚的离开,他会彻底从自己的记忆中消失,就像他从未出现过一样。
事实却并非如此,很长一段时间里,贺跃诚的身影总是会在冷逸的脑海中闪现,让他无法忘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冷逸也不知道究竟过去了多久,他才终于将贺跃诚这个人从自己的脑海深处彻底抹去。
这个过程漫长而艰难,就像是要将一根深深扎根在心底的刺一点一点地拔除。
贺跃诚离开的第二天,冷逸便按照约定,毫不犹豫地搬回了贺家。
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寄人篱下的外来者,而是真正成为了贺家的一份子,成为了小河村的一员。
生活似乎并没有因为贺跃诚的离去而发生太大的变化,冷逸依旧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的身边多了一群关爱他的家人。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流逝着,转眼间,时间来到了第二年的十月份。
一九七七年的十月中下旬,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高考恢复了!
这个消息对于众多渴望改变命运的底层人民来说,无疑是一道希望的曙光。
尤其是那些下乡的知青们,他们远离家乡,无法依靠家庭的支持,只能寄希望于通过高考来摆脱束缚他们的土地,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在高考恢复的消息正式公布之前,冷逸就已经提前得知了这个消息。
这消息的来源,毫无疑问便是韩世均了。
自从上次来看过冷逸后,之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韩世均再也未曾踏足小河村这片土地,但他与冷逸之间的联系却始终从未间断过。
就在高考恢复消息正式公布的前一个多月,冷逸如往常一样收到了韩世均的来信。
信中的内容让他心头一震,高考即将恢复!当时的冷逸无疑也是非常激动的,他想让自己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想要自己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高考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早在那时,冷逸便已经毫不犹豫地决定带领贺跃萍、陈青青以及赵志明等人,在这个众人尚未察觉的时刻,偷偷地踏上学习之路,以期待在未来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赢在起跑线上。
高考恢复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小河村的每一个角落。
赵志明和陈青青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他们急匆匆地奔向冷逸所在的贺家院子。
此时的贺家院子内,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关于高考的种种事宜。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期待,仿佛高考的胜利已经近在咫尺。
其中最为高兴的当属贺跃萍和赵志明了。
这两个平日里被视为学渣的孩子,之所以愿意不辞辛劳地跟随冷逸刻苦学习,原因其实再简单不过,他们渴望能够考上京市的大学,这样一来,他们便有机会与远在京市的贺跃诚相见。
就算考不上京市那边的大学,只要能考上其他地方的大学,那也足够了。
考上大学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意味着他们毕业后能够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有了工作,自然就会有收入,有了钱之后,他们就可以去找贺跃诚一起玩耍啦!一想到这里,他们两个就兴奋不已。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贺跃萍突然托着腮帮子,兴奋的语气瞬间带上了一丝思念的哀愁道:“也不知道我大哥现在过得怎么样了,都已经一年多没见了,我真的好想他啊。”
赵志明听到贺跃萍的话,也不禁跟着叹了口气:“是啊,不知道贺哥在那边过得好不好。”
冷逸呢,则显得有些沉默。他已经很久没有想起过贺跃诚这个人了,现在突然听到这个名字,心中竟然有些恍惚。
陈青青却与他们两个截然不同,她并不关心贺跃诚现在的状况如何,她更在意的是,如果她真的考上了大学,她的家里是否有能力供她去读书。
“冷逸,你说我们有机会考上吗?”陈青青满脸忐忑地看着冷逸,似乎在等待他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
冷逸心里其实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教出三个大学生来,但他不想让这三个人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所以还是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有。”
毕竟只要报了名,去参加了考试,就肯定会有机会,冷逸觉得自己并没有欺骗他们。
当听到冷逸如此肯定的回答后,陈青青、贺跃萍和赵志明三个人的信心瞬间大增。
“机会确实是有的,但前提是你们必须要付出努力才行。我今天给你们安排的学习任务,你们一定要认真完成。”冷逸的语气严肃而威严,活脱脱就是一个严厉的老师。
三人见状,立刻像小学生一样,毕恭毕敬地做了一个领命的动作,齐声说道:“好的冷老师,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冷逸的姓氏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改成了“贺”姓,但他们还是习惯称呼他为冷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