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里的铁匠铺子有两家,一家靠近大榕县那边,太远了。
要不是解决苟家的事情回来的时候路过,林招财都不知道那里也有家打铁的。
这家更大一些,林招财来过两次,就是打袖箭好取袖箭那会。
铁匠铺的师傅手艺不错,林招财试过新打出来的袖箭,很有准头。
这年代的人也用炉子,但是像这么大的打得人不多,基本还是做那种圆的多。
说白了就基本是个炭盆,打成桶状。
那种炉子要用精贵的炭火,可是炭火再怎么精贵,一来费银子不说,也总是有烟。
但是林招财给老铁匠的这份图纸是后世无数次改进过的,不知道在实践中经过多少磨练才保留应用了下来的。
不仅解决了烟的问题,还能在上面烧水做饭。
自然是性价比高,更加耐用实用。
铁匠师傅是个没留胡子的黑面汉子,旁边的徒弟也凑上来看图纸。
“这设计巧,还有抽匣,这是烤什么用的吧?”
这是行家,一眼就看出来了。
林招财嘱咐师傅:“没错,还有这烟囱,您得给我用好料子。”
徒弟答道:“您放心,咱们铺子里出去的东西,不满意不收钱。”
师傅将手上的铁屑在围裙上抹了抹,问道:“敢问这图纸,是何人琢磨出来的?”
这可把林招财问住了,总不能说是自己设计的,这属不属于窃取别人知识产权。
见主雇没说话,铁匠师傅以为是什么不传之秘,还当问错了话,赶忙找补。
“小老儿只是觉得这炉子想得精细,用处也好,实在忍不住问问,姑娘不方便透露也没什么。”
林招财笑了笑,推道:“也不是什么不传之秘,是我师父教我的,只是他老人家的名号不让往外说。”
铁匠一脸了然,既然不是什么不传之秘,那……
犹豫了一下,老铁匠还是开口了:“咱们这行有规矩,主雇给的图纸打过就忘。”
这是信誉的家伙,不能马虎一点,木匠铺也是这个规矩,出一点家伙,那可是要身败名裂的,一辈子在行里待不下去。
因此来铁匠开口的时候抑郁了一下,但是对这图纸实在不想就这么放手。
他开着这么大一个铁匠铺子,自然不是个只会打铁的老头子。
管着收徒,开销,管账,来往人情,给主家送货,冬天多打什么物件备点现成的,夏天多打些什么物件,事事都要他操心。
开门打铁也是做生意,老铁匠是手艺人也是生意人,有着生意人的头脑和眼光。
因此他一眼就看出,这东西能赚银子。
一次虽然有些不合适,但老铁匠还是继续道:“钱货两讫的时候,图纸也一并还给人家,不能留样。”
“要有外人看着好的,想仿着打,给多少银子也不能够。”
林招财点点头,这规矩她自然知道,否则为了图纸保密,她就分开打零件,自己组装了。
眼下这铁匠师傅说了这么多,八成是......
看上这炉子的图纸了。
林招财眼睛一转:“规矩我都知道,您有话不妨直说。”
铁匠师傅见林招财说话痛快,是个直爽人,于是也就不绕圈子。
“不瞒姑娘说,小老儿打了大半辈子铁,过手的炉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从没一个这么精妙的。”
林招财听出来,这就是看上图纸了,但是她不想把谈话的主动权交出去。
于是装傻道:“谬赞谬赞。”
那老铁匠见林招财迟迟不接话,不知道她是真啥还是装傻,只好开口。
“姑娘,这图可有意多打些炉子,寄存在小老儿这里,卖出去一个,我给您分红三百文。”
终于忍不住了吧,林招财笑道:“不行。”
其实老铁匠的分成方式还挺先进的,给的也不算少,临近冬日了,炉子会很好卖,能赚一大笔钱。
而且即使家里有的,只要看到这个样式的炉子,也会心动。
尤其是大户人家,只要有一部分闲钱的,都会想换新成这种样式。
那些人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的,买起来,可不是一个两个。
而且到了今天,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到,今年是个冷冬。
这样一来,炉子,汤婆子,只要是保暖的东西,就会更好卖。
林招财估算了一下,如果按照这种分成模式,她一个冬天就能把二十个炉子的钱赚回来。
况且,以后年年都有收,没有什么大的变动的话,这铁匠铺子少说还能再开十几年。
反正没什么成本,看起来是场好买卖。
但是林招财没答应。
且不说世道现在是这么个世道,即使朝代稳定,她也不会考虑。
她始终坚信,不管什么时候,只有拿在手里的才是自己的。
如今说得再好,分得再明白,哪怕白纸黑字些清楚了,也架不住日子久了,人心变了。
所以,她还是拒绝了老铁匠的说法。
但是,不代表这桩生意她不想做。
如今这情形,她要做个一锤子买卖。
林招财也不就绕弯子了:“您看上我这炉子的图纸,又开着这么大一个铁匠铺子,东西我可以让您家买卖。”
老铁匠一听这话,就知道有的商量。
他做了个请继续说的手势。
林招财十分肯定:“但是钱,我要一次就给到。”
老铁匠开着这么多年铁匠铺子,积蓄自然是有,但是听了这话,还是有些犹豫。
林招财接着道:“我也给您交个底,这图我第一次拿出来,别人那不会再有,除非您同意,我也不会卖给别家,您独一份。”
这一下子就说到了老铁匠的心里。
于是他道:“姑娘您且说,这图值多少钱。”
林招财伸出一根手指:“一百两银子。”
老铁匠张大了嘴巴,这几乎要了他一半积蓄!
虽说是值这么个价钱,可是一时半会,让他掏出这么大一笔银子,他还是有些犹豫。
他看了看图纸,又看了看林招财,两厢不想放弃。
林招财早想好了他的为难。
“我知道,这笔银子数量太大,一时半会咱俩很难谈拢。”
林招财早就料想道了老铁匠会是这个反应。
“不如这样,咱们说个折中的法子。”
老铁匠一听有门:“什么法子?”
林招财指了指图纸:“我既是来打炉子的,先给您说个数,我要这四方炉子二十个,市价算五两银子一个,不吃亏吧。”
大概也就是这个数,老铁匠点点头。
“二十个炉子是一百两银子,”林招财靠近两步,压低声音。
“铁匠木匠行价老规矩,赚一半的利,也就是说,二十个炉子成本是五十两银子。”
老铁匠没想到,眼前的姑娘年龄虽然小,行事,说话,见识竟都如此老辣,当下不敢轻视。
其实这个冷知识还是林元告诉她的,林元是从村正的儿子那知道的。
林元不是带着小竹子帮村正修门去了么,俩人拉闲话,不知道怎么就扯到这上头去了。
林招财接着道:“当然了,这是两桩生意,不会让您一点不赚,您看这样怎么样?”
“打这二十个炉子抵七十五两银子,您再给我二十五两,图纸归您,我保证你们家独一份,可以写契。”
林招财用了个话术,站在老铁匠的视角里,本来一百两银子才能买到的图纸,一下就变成二十五两了,他自然心动。
反正打这二十个炉子大头的除了材料就是人力,但人力相当于白来。
凡是铁匠铺里收徒,都有这么个说法。
五年学手艺,五年还师傅。
就是说,要想在铁匠铺里当学徒,先签十年的卖身契,前五年跑腿打杂,端茶倒水,跟着师傅学打铁添锤。
后五年赚的银子都归师傅,算还学手艺的恩情。
期间吃,穿,住都归铁匠铺管,好了睡木板床,吃窝窝头。
不好了睡地铺,吃康菜团。
这全凭师傅良心,但是最起码不会饿死冻死。
还能学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十年出师,未必不能自己支起个摊子。
到时候也能安身立命,娶妻生子,说不定也能收徒开店,积攒自己的一份家业。
因而虽然苦,但是一般的铁匠木匠铺子都不缺学徒。
因而对于老铁匠来说,这就相当于人力一文钱不用掏,只出材料钱。
当下让徒弟拿了纸来写契约,这桩生意就算谈成了。
走的时候,老铁匠还给了林招财一张票据,就是写明了什么时候在铁匠铺打了什么东西,付款多少,什么时候来取。
生意谈妥,林招财心情愉快。
她揣着银子上马,赶回去继续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