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44 章 扬州十日

作者:新玥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因主人欠钱,一只三岁的狸花猫被法院拍卖#


    据了解,该猫仅几个月大时,它的主人财产就被查封,猫咪也一直被法院寄养在宠物店,起拍价500元}


    一看到这个视频,各朝代有人在可怜这只猫,也有人在斥责猫的原主人,还有人在议论起拍价格高还是低。


    很多百姓是不能理解要花费大价钱买一只猫的,别看起拍价只要五百,但还有喊价环节,价高者得,所以这只猫最后会卖到什么价很难说。


    这也是普通百姓理解不了的,养活一家人都够呛,还要花大价钱买一只猫回来养着,这光是想想都不行。


    打着络子的妇人感慨道:“唉,果然还是后世好,那些猫啊、狗啊、猪啊的,比咱的日子过得都好啊。”


    老汉看了眼在院子大树上懒洋洋睡觉的猫咪说,“咱家这只狸花猫生的小猫崽,送人都没人要,这难道就是同猫不同命。”


    ......


    相比普通百姓,古代的猫奴们倒是不在意价格,单纯觉得小猫很可怜。


    陆游眼里都在发光,特别是看到视频里的小猫那么乖巧的样子,心都融化了。


    “这个猫主人啊,真是不靠谱,小猫跟着他实在有些惨,希望拍卖的话能给它找一个好主人吧。”


    正在打坐的朱厚熜忍不住动了动腿,掀了掀眼皮看视频里的小猫。


    作为一个爱猫人士,要是在后世,他也愿意买回来,反正不差钱,可惜不在一个时空,这就无法了。


    网上很多网友也对这只猫发表了意见。


    【猫:跟着你也是倒了八辈子霉,三岁就坐了两年多的牢,坐完牢还要被卖!!】


    各朝人士哭笑不得,小小年纪就坐牢,可不是惨嘛,关键还是被连累的,就没见过这么可怜的猫了。


    大户人家的千金怜惜道:“可惜了,我倒是想买下它,但确实办不到。”


    不差钱的贵妇人也微微叹息,“如果它能找到一个新主子好好待它,那就苦尽甘来了。”


    ......


    【已经有几百人报名,感觉成交额应该上万】


    这个预估的拍卖价,让古代老百姓既惊讶又费解,好吧,他们的确理解不了花大价钱买一只猫。


    不缺钱的人没多大感受,只是单纯觉得有人参加拍卖,那小猫就不用继续坐牢了。


    【它火了后,不知道拍它的人会不会真心对它,还是为了博取流量、生产网红猫很难说】


    老祖宗们一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人嘛,总会有被利益驱动的。


    陆游咬了咬牙,“如果不是真心对待,就不应该参与拍卖,要是一切为了利益,为人可真差劲。”


    —


    {扬州十日有多惨?}


    一看这个标题,清朝皇室的眼前就是一黑。


    清朝和民国的人们,倒是有不少知道这些历史的。


    虽然多数清朝民众不敢提,但已经起义造反的人可不在乎,纷纷给那些不知情的百姓宣扬这些事情。


    对起义军来讲,这也算是一次煽动民众情绪反清的机会。


    民国就没人顾忌这些了,特别是扬州百姓,这些历史从没忘记过。


    相比清、民这两个时空,前面那些朝代虽然不了解,但已经伸长脖子看视频了。


    大晚上的没什么娱乐活动,人们自然可以轻松自在的看视频。


    聚在一起聊天的大娘拍了拍大腿,“这扬州十日是什么意思,标题我咋还看不明白哩。”


    白净的书生一副思索状,“所谓的十日是指时间吧,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一地方县令皱着眉头,“屠,屠戮、屠杀,这可不是什么好词啊。”


    ......


    在各朝人士的讨论声中,视频已经开始播了。


    {扬州十日,是清兵入关后,发生的历史屠杀事件。


    有人专门发帖问过扬州十日有多惨,那到底有多惨呢?


    崇祯十七年(1644年),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第二年清兵南下,包围了扬州城。


    当时的明朝兵部尚书史可法,率四千军兵抵御,但坚守十天后,扬州还是被攻陷了。


    扬州知府任育民不愿屈服敌军被杀,他的全家老小也被投井而亡。


    史可法被俘后慷慨就义。


    都督刘肇基率领残部四百来人,和扬州百姓誓死抵抗,结果全军覆没,无人投降}


    对这些英勇抗敌的士兵,历朝历代的人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他们。


    历代扬州百姓纷纷落泪,有对清兵的愤怒,有对这些保卫扬州城将士的感激。


    朱元璋的脸上黑得吓人,马皇后在旁边也没注意,她这心里都难受的紧,拿着手帕擦眼泪。


    朱棣一拳打在桌上,“可恨。”


    朱厚照更是吵吵着要灭了女真。


    特别是崇祯年间


    朱由检愧疚的蹲在地上,双手捂住眼睛,眼泪从不由自主落下,“这些将士、这些将士是我们大明的忠臣啊,朕不如他们。”


    是的,朱由检觉得自己比不上这些人,自己自缢的行为太过懦弱,偏偏死后还有那么多忠心耿耿的臣民在抗清。


    周皇后难受的同时,还一边出言安慰。


    王承恩杵在殿外,自己都哭得稀里哗啦。


    和明朝人相比,清朝的汉人百姓,对朝廷同样非常不满。


    清朝皇帝们看着视频也只能装聋作哑,乾隆虽然想反驳,但也知道自己的反驳在各朝代没用,人家根本听不到,也不见得听他的。


    算了,乾隆泄气的想,反正他们大清的名声还有好的吗?


    {...清兵攻入扬州城后,清军统帅多铎痛恨扬州百姓的反抗,展开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屠城。


    根据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写的《扬州十日记》,这场屠杀整整持续了十天,到处遍布肢体残缺的尸首,死难人数达八十万人。


    王秀楚一家原本有10口人,屠杀结束只剩下3人活下来。


    也许会有人怀疑当时的扬州有没有八十万人?


    实际上在清兵攻城前,还有大量外来人口逃到扬州城避难,以为有城墙可以保护大家,结果却没想到扬州城被攻破了。}


    清朝以前的时空,有人在默默垂泪、也有人在高声怒骂。


    八十万这个数字,是一条条人命组成的。


    也许他们不是明末的扬州百姓,但国破家亡的心情能懂,更何况还是屠城之祸。


    历代扬州人眼泪都快流干了,谁能想到他们的家乡会遭遇这番苦难。


    很多老人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事情,身体弱的更是已经晕了过去。


    鉴真大师站着的身躯都晃了晃,颤抖着嘴唇却说不出话来。


    他出生在广陵江阳,也就是后世的扬州。


    旁边的小弟子连忙扶着他,担忧极了,“师父,我扶你去歇歇。”


    明朝的君臣百姓,心间都被愤怒占据。


    “他们到底还有没有一点良知啊,简直是畜生不如。”


    “皇上什么时候攻打女真,我第一个同意。”


    ......


    洪武年间


    朱元璋双手胡乱擦了擦脸上的泪,若说城池攻破了,他还能承受住,但哪里知道这帮鞑子不是人,还屠城。


    马皇后也侧过身子、轻轻啜泣。


    此时的朱标和朱棣其实还蛮担心老头子的,他们对清兵的做法,自然极为愤怒。


    建文年间


    朱允炆咬紧牙关,他没想到女真竟然如此过分,不过既然如此,那他和燕王之间可以先休战,把女真收拾了。


    越想越觉得可行的朱允炆,打算明日上朝就和大臣们说说。


    永乐年间


    永乐皇帝双眼通红,他感觉不能等了,这次一定要御驾亲征,谁也拦不住他。


    明朝的皇帝,只要不是昏的,心情都不好受。


    崇祯年间


    扬州百姓根本没有睡觉的心思,家家户户或是寻亲访友、或是高声唾骂,城里的官员也没管,他们自己都还气愤呢。


    在京城的皇宫内


    朱由检感觉心脏被一双大手狠狠揪着,泪水糊一脸。


    “如果朕如太祖他们一样有能力,大概大明百姓就不会遭此一劫了。”


    周皇后哭得泪眼汪汪,看着旁边的丈夫,上前默默握住对方的手,“皇上,这一世不晚,我们有充足的粮食、百姓们也懂得更多的御寒之法,面对后金,我们一定会赢的。”


    朱由检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回握住妻子的手。


    殿外,王承恩抹着眼泪,望着光幕一脸感激,‘系统啊系统,谢谢您,谢谢您的出现,为皇上和大明的未来带来了转机。’


    视频还在继续


    {除了扬州十日外,与之相关的还有嘉定三屠和江阴八十一日。


    嘉定三屠也是发生在1645年,导火索是剃发令的颁布。


    清军要求十天内,所有江南百姓必须剃头。


    但是,一直以来,汉家百姓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么可能同意剃发。


    这就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抗。}


    清朝之前的朝代,人们忧心忡忡。


    又来一个和扬州十日差不多的事件,虽然还没看到具体发生了什么,但直觉只怕也不好。


    朱元璋现在对清朝那是老大的恨,“用剃头来羞辱人,你奶奶个腿。”


    别等他找到机会,到时候非得和清朝皇帝干一架不可。


    朱标已经在进宫的路上了,也顾不了天色已晚,就怕他爹因为这些事情着急上火,出事可咋办。


    永乐年间


    朱瞻基握了握拳,他知道他皇爷爷的意思,是想自己早点出兵攻打女真,看来这事不能拖太久。


    可惜朱瞻基不知道,这次朱棣打算亲自上,他永乐就没怕过谁,仇也是要报的。


    已经出发开启大航海的郑和、以及朱高煦、朱高燧兄弟,也不清楚他们皇上/爹的打算,此时看着光幕上说的明末事件,心情也糟糕得不行。


    崇祯年间


    从君臣到百姓,全都被悲伤笼罩。


    边境的将士们看得很清楚,他们必须守护好这里,一旦女真进来,那势必就是历史上的下场了。


    皇宫内的朱由检已经在皇后的安慰下,稳下心神,大明和女真之间,必然是要打的,他不仅仅要打胜仗...


    {…嘉定有两位乡绅揭竿而起,聚集起十余万军民反清。


    清朝的将领李成栋率兵前来镇压。


    嘉定城被攻破,差不多三万人遇害。


    几天后,早前侥幸离开嘉定的百姓重新聚集了两千多人,反杀了投降的汉奸。


    这次李成栋又率兵前来,杀光了百姓。


    二十天后,南明一个将领率兵攻占嘉定,周围百姓纷纷响应,反杀城内的清兵。


    结果李成栋又杀了回来,不仅杀了南明将领和其手下士兵,还屠杀了两万多才来嘉定避难的百姓}


    各朝百姓一阵阵抽痛,人命啊,数万人的性命,结果在这些人眼里就跟杀鸡一样。


    特别是对李成栋,百姓们全都是在问候他家八辈祖宗的。


    历朝历代叫这个名字的人,此刻纷纷羞愧不已,恨不得立马就改名,改、必须改,不光是怕被别人骂,他们也感觉很不耻。


    李世民看了半天视频,他是真的难受啊,死了那么多百姓。


    “太不是东西了,如此做派,谁能不反?”


    赵匡胤通过明朝的灭亡想到了他们大宋,有点难兄难弟的心塞。


    朱元璋并不想和宋朝当难兄难弟,他现在就想报仇,将敌人宰了才能解心头之恨。


    崇祯年间


    嘉定百姓哭声震天,骂清兵、骂李成栋,要是罪魁祸首在此,只怕恨不得把他们当场咬死泄愤。


    皇宫内


    看着皇后担忧的样子,朱由检拍了拍她的手,“朕没事。”


    他只知道,这一切早晚要和女真算总账。


    周皇后看了看对方的确没事的样子,这才略微松了口气,其实自从知道大明的历史以来,她心里就没安稳过,但也没有放弃和皇上坚守下去的决心。


    {江阴八十一日也是发生在1645年,同样是剃发令的背景,江阴发生了反清斗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