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92 章 雍正帝的宠臣

作者:新玥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等第二天刘晓希起床时,各时空也有不少人睡过头的,甚至还有些一整晚都没睡,现在还在补觉的。


    这些都是系统八卦给刘晓希听的,当她知道刘禅和诸葛亮他们联系上,还很兴奋,当得知有先辈们几个月后要来后世,眼睛瞬间就红了。


    到那时候,她会做好准备工作的,一定让先辈们开开心心来、开开心心回去。


    又请系统给战士们送了一批食物和药品后,刘晓希才闲了下来,有空玩手机。


    而这时,各时空的人们也陆陆续续在忙着了。


    {雍正皇帝的宠臣,都是什么下场}


    看到今天的第一个瓜来自清朝,其他朝代的皇帝们神色都很轻松。


    百姓们之前也认识了雍正皇帝,就是那个批折子很野的那位嘛。


    现在又看到了来自他大臣的八卦,百姓们的看热闹的心瞬间就提上来了。


    清朝皇帝们无语凝噎,不过好在也是和他们无关,是大臣的事情。


    至于关系比较大的雍正,脸上一点情绪都没有,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他的那一帮大臣们,大多心态也很稳,都有自知之明,不在皇上的宠臣名单内。


    唯有几个心腹大臣,此刻看着光幕比较忧心。


    {历史上,堪称皇帝界劳模的雍正皇帝,他在位期间,有七大宠臣,这也让人好奇这七人都有谁,结局都如何?


    一、胤祥


    他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雍正帝的弟弟。


    虽然不是一母同胞,但这两兄弟的感情非常要好。


    在九子夺嫡最艰难的时期,胤祥从始至终都站在胤禛这边。


    康熙五十年,胤祥的身体出现了些问题,他的腿上长了一种毒疮。


    胤禛为胤祥遍访名医,但直到雍正二年,他的病也没完全好起来。}


    康熙年间


    雍亲王府上


    胤禛急得团团转,“老十三怎么会长了毒疮?不行,我得去瞧瞧。”


    说着,胤禛便急急忙忙让人备马。


    四福晋神色担忧,她可是知道这两人关系有多好的,况且十三弟对她这个嫂嫂也极为尊重。


    胤祥对自己生病一事,虽然感到十分意外,但很快也冷静下来。


    皇宫内


    康熙对儿子突然生病的事,也不可能没半点反应,“梁九功,传朕旨意,立刻让所有太医,去给胤祥瞧瞧。”


    “奴才领旨。”


    远在欧洲的胤礽和胤祉、去北美洲的胤禩他们,对这个消息虽然惊讶,但也没有太多情绪了,皇家的兄弟感情自然没那么深厚。


    雍正年间


    雍正被勾起了伤心事,一言不发的坐在龙椅上,他的十三弟已经离开他了。


    乾隆年间


    乾隆对他阿玛和十三叔的感情还是很了解的,在皇家确实难得。


    {...康熙去世后,雍正继位。


    此时的雍正,最信赖的老十三。


    将弟弟任命为四位总理大臣之一,晋升为和硕怡亲王。


    康熙帝去世,葬礼是胤祥办的,雍正帝的生母德妃去世,葬礼也是胤祥办的。


    就连雍正自己的帝陵选址,他也交给了这个弟弟。


    胤详也极为认真的给他四哥寻一个风水宝地。


    面对皇兄的恩赐,胤详总是推辞。


    但雍正面对这个弟弟,总是怕给得不够,还将胤详去世的生母敏妃,追封为敬敏皇贵妃。


    在康熙帝的皇陵中,只有他的四位皇后,而敬敏皇贵妃去世多年,因儿子的关系,得以葬入皇陵。}


    历朝历代的皇室子弟,看着这清朝的胤禛兄弟,还是不敢相信,真有这样要好的感情?


    别说这些皇室成员,即便是民间众多人看来,皇家还有这样的赤诚兄弟情,那可太稀罕了。


    康熙年间


    胤祥感动得热泪盈眶,“四哥待我恩重如山,我自然会全力回报他。”


    正在路上来找弟弟的胤禛,眼中泛着温情,他们兄弟的感情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十四阿哥胤禵却自嘲的笑了笑,他和老四是亲兄弟,可惜兄弟关系却极为淡薄。


    皇宫内


    想到自己那么多儿子,老四和老十三的感情如此要好,还相互信任,康熙心里也是安慰的。


    雍正年间


    雍正帝却早已泪流满面,“老十三,他丢下我自己先走了。”


    这话说得极为委屈,想到胤祥的死,雍正的情绪一下绷不住了。


    苏培盛早就贴心把门带上,在殿外守着,独留这个帝王一个人发泄着内心的情绪。


    {清朝之前有八个铁帽子王,都是开国亲王,第九个就是胤祥。


    因为要避讳雍正帝胤禛讳,他的其他兄弟都将‘胤’改为‘允,唯有胤祥不用避讳。


    雍正花了八年时间坐稳了皇位,胤详也因为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病逝。


    最亲近的弟弟死了,雍正极为悲痛。


    胤详的葬礼上,老三允祉迟到,还被雍正臭骂了一顿,后削爵圈禁。


    雍正去世时,还不忘吩咐儿子要善待胤祥的后人。}


    历朝历代感慨这对兄弟情的人不少,因为在皇家太少见了。


    即便是皇室子弟,也不得不承认,这世上的确有这种感情,只是太少了。


    扶苏羡慕的说道:“身在皇家,这样的兄弟情弥足珍贵。”


    李建成摇头叹息,“几千年来,皇家这样的兄弟情谊,又有几个?多是为了那个位子反目成仇的。”


    李承乾和李泰这两兄弟,彼此对望一眼,都有些温情,默契的希望这辈子也能做好兄弟。


    赵德昭心里不安,他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因为皇位,和德芳的兄弟关系破裂?尽管他也希望以后,他们的兄弟关系如清朝的这对君臣一样。


    ......


    康熙年间


    胤详看着他四哥为他做的这一切,都不知道该如何报答了。


    “四哥也真是的,唉。”


    而对于胤禛而言,胤祥是他最亲的兄弟,也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还是自己在九子夺嫡中最坚强的后盾。


    远在欧洲的胤祉,看得一言难尽,反正谁让这两兄弟的感情太深,他是被迁怒了啊。


    {二、年羹尧


    他是雍正登基初期的重臣,是雍正帝的嫔妃—敦肃皇贵妃的哥哥,在平定西北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


    但他恃功自傲、骄横跋扈,被被雍正帝赐死。


    三、隆科多


    他是康熙末年的重臣,还是康熙帝的表兄弟。


    康熙临终前,隆科多成了顾命大臣。


    一开始受到雍正帝的重用,但他结党营私、私藏玉牒,被雍正以四十一条大罪软禁致死。}


    各朝人士倒是没什么想法,这两人要是犯事也算是自食其果,只是相比起雍正的弟弟,结局实在是惨。


    康熙年间


    年家人可都要急疯了。


    年遐龄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地上。


    原本知道四阿哥以后会继位,他们家高兴坏了,从龙之功不就来了吗。


    结果,谁能知道儿子竟然获罪被赐死了。


    年羹尧被吓得一激灵,如今的他还不是未来的那般牛掰,先一步知道自己的死,这打击可不低。


    另一头


    隆科多一家也好不了多少,又惊又气又怒,可是自己不对在先,即便告入皇宫他也不占理。


    雍亲王府


    年氏哭得梨花带雨,急急忙忙来找四爷。


    结果却被福晋告知她,四爷去寻十三弟了。


    年氏的悲伤更大了,四福晋没办法,只能先安慰人。


    胤禛现在更关心他弟弟的情况,至于这年羹尧和隆科多,他现在哪管得着。


    但胤祥却很为他四哥担忧,这两家万一心生怨恨,那他四哥不就麻烦了。


    皇宫内


    康熙一脸没好气,就凭这两人做的事情,老四也是站在有理的一方。


    雍正年间


    雍正根本不在乎这两人。


    只是大臣们提到这俩,心中的感慨就多了。


    {四、李卫


    真实的李卫和影视剧中也是有差别的。


    他出生在徐州一个富商之家,清朝有捐官制度。


    所以李卫捐钱买了个员外郎的职位,就此开启自己的仕途生涯。


    李卫为官清廉,还运气好的遇到了自己的贵人胤祥,顺利加入了四爷党。


    雍正帝继位后,提拔了很多人才,李卫也在其中。


    别看他没文化、也没军事才能,但他聪明、会办事,受到雍正帝的赏识。


    十年间,他从从五品员外郎,一路升至总督,成为一品封疆大吏。


    乾隆三年,他因病去世,结局也算不错的}


    这没文化、又不通军事,还能当上一品大员,说实话,历朝历代的文官武将们,心里泛酸水的不少。


    不过大部分人也看的明白,这李卫要是没点真本事,那也不会坐到这个位置。


    康熙年间


    胤禛终于来到了弟弟的府上,两人正攀谈着。


    胤祥很高兴的说道:“四哥,李卫这人的能力的确不错,我还是早点去把此人找来吧。”


    胤禛毫不犹豫的同意,“找人的事情我会安排人去办,你先看太医。”


    胤禛内心的想法就是,多来些人做事,他十三弟有人分担,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正在徐州老家的李卫,牙齿都快笑掉了,和母亲分享完好消息,他准备进京去找十三阿哥。


    只是李母还很担忧,“儿啊,咱们这里,叫李卫的人也不少,万一不是你呢?”


    李卫却丝毫不在意,“有这个机率,娘,我不想错过。”


    当官光宗耀祖可是他的执念。


    ......


    雍正年间


    如今的李卫早已平步青云,想到他的伯乐—怡亲王,可惜他去得太早了。


    “按历史上的时间算,我也没几年好活了啊。”


    皇宫内


    雍正从思念亡弟的悲伤中抽身出来,他的大臣也不是个高寿的,想到这里,还是要慰问一番。


    {五、田文镜


    他历经康熙、雍正俩朝,虽然不是科举出身,但深受雍正帝器重。


    因为政绩突出,还被雍正帝称赞为模范疆吏。


    豫地水灾,他隐而不报,都没被雍正责罚。


    等他病死后,还赐他葬在自己皇陵附近,专门给他设专祠,后入祀河南贤良祠。}


    雍正年间


    田文镜一时间不知道该高兴自己陪葬在皇陵附近、还入了贤良祠,还是该忧心自己生了什么病?又是何时去世的?


    皇宫内


    又来一个因病去世的重臣,雍正自然是不放心,“苏培盛”。


    听到殿内传来的声音,苏培盛连忙推开门小跑进去,“奴才在。”


    “安排几个太医去给田文镜和李卫看看。”


    ......


    {六、张廷玉


    在康熙帝在位时期,他就受康熙重用,等雍正帝继位,也深受器重。


    等军机处建立后,他还是实权宰相。


    雍正临终前,将其任命为顾命大臣,辅佐新帝。


    而且雍正公开答应过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只是张廷玉是汉人、还是文臣,这个身份配享太庙在清朝独一份。


    本来这事应该是乾隆来定,当作他给张廷玉的恩典,但雍正提前承诺了,就成了雍正赏赐的恩典。


    乾隆就成了只负责执行的工具人,这让章总破大防。


    他抓住张廷玉不谢恩大发脾气,把张廷玉弄得灰头土脸。


    张廷玉死后,感念他一辈子勤勉,捏着鼻子认了。}


    这事,各朝代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觉得乾隆太不近人情,也有人觉得皇帝就该这样,也有人在讨论雍正的做法对错。


    康熙年间


    康熙皱着眉头,这儿子孙子完全相反,儿子算是性情中人,但从皇权来看,弘历做的也正常。


    雍正年间


    雍正显得有些尴尬,以后如何面对张廷玉,这脸往哪儿搁啊。


    对儿子,雍正也有些生气,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嘛。


    张廷玉一家看着光幕心情的确是低沉。


    张廷玉苦涩的笑了笑,“这还真是个麻烦事啊。”


    如今怎么处理都麻烦。


    {七、鄂尔泰


    他是雍正帝的心腹,也真正做到了权倾朝野,是真正的政坛大鳄。


    雍正死后,鄂尔泰出任总理大臣,在乾隆十年病逝,谥号文端,配享太庙。


    不过虽然鄂尔泰死了,但他的家族依旧受到乾隆的忌讳。


    十一年后,鄂尔泰的昔日门生胡中藻,因为写了一首诗,诗句中的‘浊’字在‘清’的前面,被乾隆认为是讽刺朝廷,大兴冤狱。


    恰好鄂尔泰器重的侄子鄂昌,因为和胡中藻有来往,也被以‘文字狱’自尽,鄂尔泰也被撤出贤良祠。


    他的长子鄂容安被强行任命为定西将军出兵西北,但鄂容安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兵败时连自尽都是由部下代劳的。


    次子鄂实,在兄长死后请求从军,也在战场牺牲}


    各朝人士对清朝这个文字狱,那是少不了大批特批,诗人们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行径。


    “怪不得这乾隆是历史罪人之一,这不就是嘛。”


    “我看啊,那些清朝的文人们干脆造反算了,活得也太小心翼翼了。”


    ......


    在各朝大臣们眼里,看到的却是一个功臣,在历经帝王更迭后的成功和没落,不管是张廷玉、李卫、鄂尔泰这些人,都践行了什么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雍正年间


    “弘历。”雍正又气又怒,他儿子干的这些事,把自己的重臣都得罪光了,如今烂摊子摆头上,雍正这压力不可谓不大。


    西林觉罗家


    鄂尔泰的心里的担忧尘埃落定,他就知道,看到自己的老搭档张廷玉的结局,自己虽然没被怎么样,但家族却是免不了被打压的。


    只是两个儿子、侄子、门生,却苦了他们。


    胡中藻愧疚极了,若不是他写的诗,又怎么会被那位抓住把柄?


    鄂昌眼里泛着冷意,如果对方摆明了要整他们,即便没有这首诗作为借口,那也会到处找理由。


    张家人看着这西林觉罗的情况,突然感觉到了同命相连。


    张廷玉也没想到鄂尔泰家族会落到这种下场,如果说当今的天子还有点人情味,那乾隆就是纯粹的生性薄凉。


    乾隆年间


    乾隆倒是不清楚这些人怎么说他,但光幕上这样说自己,章总肯定是很不高兴的。


    “又不是朕冤枉了他。”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