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61 章 万贵妃和朱见深

作者:新玥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年长了17岁!!很多朝代的人都被惊讶到了。


    明宪宗和他妃子的事情,不光是前面那些朝代的人不清楚具体情况,即便是明朝百姓们自己也是不知道的,这皇室的八卦,若不是看光幕,没那么容易传到民间。


    清朝一说书人很不理解的说道:“这明宪宗怎么想的啊,哎哟,竟然会喜欢比自己大那么多的姑娘?”


    年轻的妇人很是好奇,“难道是这位贵妃长得太美了?要不就是有什么过人之处,不然我实在想不通。”


    唐朝一文人表示,“皇帝的后宫,那么多漂亮的妃子,既然明宪宗这么做,肯定是有什么原因的。”


    ......


    不光是吃瓜群众们不理解,即便是朱见深的祖宗们也闹不明白。


    朱元璋、朱棣他们以前多少知道点朱见深的情况,说起来也比较可怜,只是这货喜欢一个年纪大了自己那么多的人,到底是理解不了。


    朱元璋的表情那叫一个复杂,“这小子到底是什么爱好啊。”


    朱棣和妻子少年夫妻感情一直不错,看朱见深抛下妻子宠爱嫔妃,气得手都痒了,“哼,跟朱瞻基那个混球一样。”


    朱高炽老神在在的瞥了眼朱瞻基,“这是你孙子。”


    朱瞻基:...他也不懂这孙子的想法。


    成化年间


    朱见深正陪着万贵妃在御花园赏花。


    此时看到光幕提到彼此,朱见深笑得很无奈,其实不光是后世人不明白,就连他母后也不会懂。


    “贞儿,世人是不会懂朕对你的感情的。”


    万贵妃听着旁边的深情款款,笑了笑,没说什么。


    ......


    周太后宫内,这位太后娘娘心里也很不得劲儿,在她看来,儿子的后宫那么多如花似玉的妃嫔,结果偏偏就钟情那万贞儿,年龄还如此之大,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王皇后眼神里有些恍惚,看着闷闷不乐,好在如今也看透了,有光幕解闷也不算孤独。


    弘治年间


    朱祐樘也是弄不懂他爹的想法,但人都死了,想这些也没意义,还没有好好教育儿子来得强。


    朱厚照更是懒得理会他爷爷的事情,说起来,要是万妃的儿子没有早死,自己老爹怕是和皇位直接无缘了。


    {网友一:其实很好理解吧,试想在你处在人生的低谷期,甚至朝不保夕还可能危及生命,身边能有一个姑娘一直陪着你、安慰你、保护你。


    当你东山再起后,你不对她好,还是不是人了?}


    各朝人士也回想起了朱见深的往事,有朱祁镇那样一个爹,加上自己经过被立、被废又复立,这日子的确是难过。


    不过这报恩的方式,有人赞同,自然也有人觉得不妥。


    大叔脸上极为不赞同,“要是说报恩,的确是应该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是报恩的方式有很多种,大了17岁,都能当娘了。”


    读书人不能理解,“明宪宗可以选择给她一大笔赏赐,封妃我看不合适。”


    姑娘犹豫着说道:“可能是他们之间真的有爱吧,我感觉更像是他对长辈的依赖,他是不是把这些感情弄混了啊。”


    ......


    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父子虽然赞同朱见深报恩的,但并不满意他纳妃,只是他们再不满,也影响不了朱见深的决定。


    成化年间


    周太后气得心里直抽抽,她也没有不赞成儿子报恩,只是那么多报恩的办法,偏偏他选择了自己最不能接受的。


    御花园里


    朱见深牵着万贵妃的手,他不是猜不到世人的谈论,但只要他们彼此是真心相待就够了。


    {网友二:朱见深可能是因为童年经历,导致他在精神上对万贞儿有依赖感,混杂着主仆、姐弟、夫妻各种复杂感情在里面,所以他才会说没有万贞儿,夜夜难眠。


    其实在我看来万贵妃是很倒霉的,如果不是封为后妃,起码能算个从龙之功,够她在功劳簿上享清福了,封个诰命夫人什么的,自立门户该多好,而不是像现在都饱受争议}


    这个评论倒是让不少人赞同,不封妃几百年后名垂青史,封了妃自然会有各种争议出现。


    馆陶公主颇为无语,“这种事情其实不是万氏能做主的,明显是朱见深离不开她,要是真给她封个爵位,日子不知道好过多少倍。”


    太平公主同样有些失望的说道:“可惜了啊,虽然当妃子也能享受荣华富贵,但要和一堆女人抢一个男人,还要备受争议,真不容易,当诰命夫人的话,还能多找几个男宠横着走。”


    李清照拍了拍脑袋不能理解,“是啊,为什么就不能封爵呢。”


    ......


    朱元璋也懒得管了,虽然饱受非议,但那也是朱见深自己的私人问题,骂也是骂他。


    成化年间


    朱见深看着光幕直皱眉,这后世人说的好像成为他的妃子还是什么大麻烦一样。


    万贞儿也看出了皇帝脸上的不满,又是一番说笑才把朱见深哄好。


    她看得出来后世人也是为她好,只是事情要如何发展,不是她能选择的,作为一个宫女,皇上能册封她为妃,她很感激,就像在如今很多人看来她很走运一样。


    但偏偏后世人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认为封妃没有封爵好,她这心里怎么会不动容呢。


    {网友三:虽然我也觉得朱见深是想要报恩,但封她为妃,让当时的人都认定她是妖妃?也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的。


    还不如给万贞儿宅高官厚禄,说实话,奉圣夫人比什么贵妃都要划算,有钱有闲还不用在后宫受气。}


    后世的思想接触多了,赞同的人还真不少。


    毕竟在古代,封一个大了17岁的女子为妃,这在很多人看来还是难以接受的。


    尤其是古代的姑娘们也会思考的。


    大家闺秀很是可惜的叹气,“这相比起来还是当奉圣夫人好一点,不怕被骂,还不用整日伺候皇帝,门一关,小日子过得多好啊。”


    一小宫女感慨道:“只要不是封妃,作为皇上的大恩人,谁看了不给几分面子。”


    ......


    朱见深看着评论,呼吸又重了几分,这一个两个的都看不上他封的妃位?


    万贞儿看着评论,其实她也觉得后世人的话有道理,虽然现在自己是贵妃不假,但太后不满她、前朝民间也多是非议声,而且她唯一在乎的孩子没了。


    {网友四:其实我猜的是,万贵妃会不会对朱见深根本就没那个意思。


    所以朱见深有那么多儿子,她根本不在乎。


    太后当初托孤给她,让他去照顾朱见深,她的身份就是一心护主的死士,有记载说万贵妃会武。


    这就是一个正常的举动。


    后来即便当了妃子,她也类似于一个忠心耿耿的侍卫,只是还需要侍寝。


    这一看,不管这两人再怎么患难与共,他们终究是主仆。


    不是万贞儿选择皇帝,是皇帝选择了她。


    所以大概率上,前期朱见深主动,万氏没有拒绝,亦或是她拒绝了,但最终顺从了,没人知道当时她当时怎么想的。


    但是我还是觉得正常人,很难对自己抚养长大的孩子有什么想法,要是她不喜欢皇帝,还要被动接受,只能说她很可怜。


    只是古代的史官都是男性视角,对万氏真实的想法不清楚}


    看到这个回答,不少人这么一想还真是,被自己养大的孩子,长大了要娶自己,得多崩溃啊,而且还是皇帝,根本没办法反抗。


    这下,很多人又开始批评朱见深了,因为按这个逻辑来推理,这家伙根本不是报恩,而是报仇。


    “不光是想报恩吧,而是因为他根本离不开万贞儿,说来说去还有他自己的原因。”


    “唉,一个宫女能有什么办法,只能说皇权压人啊。”


    ......


    朱元璋又生气了,前面说封妃是报恩也就是算了,但要是对方都是无法拒绝被动接受,这报恩哪儿说得过去。


    气急的老朱又开始骂后代,“就没一个让咱省心的。”


    永乐年间


    朱棣爷孙三代也很尴尬,这个推论出来,让世人怎么看皇室?


    朱棣心里大为不满,“都怪朱祁镇这混账,这就是个罪魁祸首。”


    朱高炽瞅着儿子也是恨铁不成钢,“要是没有你儿子闹出来的那些事情,朱见深的童年就可以正常来过,也不会有这些事情。”


    不远处陪着婆婆的孙氏一脸惨白,尴尬的只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


    朱瞻基无奈的看了眼他爹,这他没办法反驳,但担忧孙氏的他还是远远看了对方一眼。


    张太子妃瞥见这一幕,没说什么,但这女人不可能再生下孩子。


    成化年间


    朱见深一把握住万贞儿的手,还是忍不住问她,是不是真的不愿意做他的妃子。


    没办法啊,后世人的话,他很难不往心里去。


    万贞儿语气轻松的笑道:“皇上,臣妾如何想的,这么多年你还不清楚吗,别胡思乱想,后世人也是在猜测呢。”


    朱见深点点头,不管这是真话也好,还是骗他的也罢,至少安慰到了他这颗被后世人扎的千疮百孔的心。


    —


    见刘晓希点开了新帖子,朱见深的心也落地了,他不想再被后世人戳心了。


    万贞儿神色没变,心里的想法只有她自己清楚。


    {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诡异的事情?}


    啥诡异的事情啊,各朝人士嘴角一抽,不由得想到之前刘晓希给他们看的鬼片。


    那真的叫多少人连续做了好几天噩梦,有条件的还能喝好几天安神汤,没条件的只能拜拜各路神灵。


    刘晓希还不知道祖宗们的心声,正点开帖子吃瓜。


    {网友一:之前我两次听到有人在我房间里叹气,声音很短,但很清楚,可是房间里就我一个人}


    光幕下


    不少人异口同声的说“有鬼”。


    主要是又没有别人,那不是鬼是什么,只是人看不到而已,老祖宗们还是很相信的。


    当然,像民国这个新思想传播的时代,也有不少人猜测会不会是别的什么东西造成的声音。


    看着刘晓希点开这一楼的留言,祖辈们本以为会看到安慰,结果,好吧,是他们想多了。


    【没事儿,应该是个鬼】


    老祖宗们很沉默,这都有鬼了还没事儿?这娃也不怕上面那孩子吓死。


    【没关系,普通闹鬼而已】


    祖辈们:...


    什么时候起,这闹鬼那么大的事情,都淡定成这样了?


    不过想到以前他们看到的遇鬼经历,好吧,这些孩子的确是挺平常心。


    【之前遇到鬼压床,很清楚的听到有人站在我脚边啃骨头,啃的梆梆响,我盖着被子身上都是冷的,想把脚缩进被子里都动不了,好不容易醒了,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各时空,不少人摸了摸自己的胳膊,这艳阳高照的,我但鸡皮疙瘩感觉都要起来了。


    鬼压床这种事情,历朝历代也有人遇到过,看到这娃说起自己的经历,也有人分享自己的情况。


    一些人还打算拿把刀放枕头下面枕着睡,担心晚上做噩梦。


    {网友二:几年前去了一个地方的小庙,里面有各种神佛菩萨的像。


    突然发现一个佛像的眼睛会动,直勾勾的看着我。


    我还以为眼花了,等我转身发现还在看我。


    当我走的时候,我发现祂的眼睛确实又动了一下。


    如今再想起来,我也不知道当时真的眼花了,还是确有其事,感觉挺诡异的。}


    各时空,一些在大树、屋檐下躲太阳的百姓,纷纷走到太阳底下,感觉阳光洒在身上,体温逐渐回暖。


    实在是被吓的身体发冷了。


    “不知名的庙还是别去,会被不明来路的东西占着。”


    “万一是真的神灵显灵,不过也不清楚哈。”


    ......


    {网友三:我那考了32分的物理试卷,被我藏在了从不打扫的床底,结果第二天,那份卷子落到我妈手里}


    祖辈们差点被噎到了。


    这一时间不知道该感叹这娃只考了32分,还是感慨最终卷子被找到了。


    古代的学渣们可谓是感同身受,这才是最恐怖的,默默同情这后世人几秒。


    不少长辈想到了自家的小崽子,于是纷纷化作名侦探开始找孩子的功课。。。


    {网友四:想起一件事,之前我们这里有几个男孩半夜出去吃宵夜。


    在回来的路上,突然副驾驶上的那个喊了一声前面有人,立马把方向盘扭转了,结果发生了车祸,就活下来一个人。


    唯一活下来的这个人说前面根本没有人,但偏偏副驾驶上的人惊恐的大喊着去抢夺方向盘}


    老祖宗们皱着眉头,这事故太严重了,也不知道都是谁家的后代。


    还有这到底有没有人,他们也不知道,只能猜测。


    老妇人神秘兮兮的说着,“可能前面路上真的有人,但不是真的人,只有副驾驶上的人看到了。”


    大夫有些猜测的说着,“会不会是精神出什么幻觉,他们大晚上出门,肯定是没休息好,其实真的什么都没有。”


    “这很难说啊,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好鬼也有坏鬼,也许当时副驾驶上的真的看到什么东西。”


    ......


    古代的道长高僧们想法倒是一致的,总之在他们看来最安全的就是少走夜路比较好,夜路走多了,难免有什么意外情况,遇到坏人的机率也会增大,很不安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