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9章 这次,他赚大发了!(大章)

作者:登山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位兄台,你应该是刚来京城的吧?”


    “小公子,你这年纪,叫我一声叔就行,可别叫我兄台,差辈分了。


    我的确刚来京城,小公子缘何得知?”儒雅的中年问道。


    听见这话,陆承安指了下周围不少来榜下择婿的人,说道:


    “你看看周围就清楚,只要是京城人士,都没来我身边。


    所有拦着我让我看画像的,都是不认识我的人。


    你若是缺好女婿,要不看看我哥,要不,就再找找。”


    随着陆承安这话说完,儒雅中年仔细的打量了他一下。


    接着,又扭头看向周围跟他抢人的同伴。


    “小贡士,你这次考了第几?”儒雅中年赶紧问道。


    闻言,陆承安往榜首的位置指了下,道:


    “我的名字,只在最顶端出现。”


    此话一出,儒雅中年震惊道:


    “你……,您是开国县伯?”


    问完这话后,他没半点犹豫,直接冲到陆承泽身边,问道:


    “小公子,我家女儿,你只要看了画像,肯定愿意见他一面的。


    要不,你先看看再做考虑?”


    边说着,他已经伸手准备直接打开手中的画像。


    见状,陆承泽看了陆承安一眼,丢下一句:


    “弟弟,成绩看完,我先走了。”


    话落,他快速闪身离开。


    被丢下的陆承安:“……”


    还好,在知道陆承安的身份后,不光儒雅中年,就连周围其他人,都已经将注意力从陆承安身上转移开。


    他们能在放榜日,跑来准备碰碰运气,准备榜下择婿的,身份一般都不高。


    甚至,还有人只是富商之家,准备找个落榜的举人。


    陆承安这样身份的女婿,他们可不敢想,也确定他们当不得陆承安的岳父。


    随着陆承安走过,周围拿着画像,准备择婿的所有人,都默契的往两边散开。


    没过多久,陆承安就离开了放榜的地方。


    而在他走后,儒雅中年失望的叹了口气。


    等陆承安回到家,榜首的报喜队伍也来了。


    早就准备好一切的赵月秀,开始有序的安排起来。


    这一天,最忙碌的倒成了赵月秀和陆承泽。


    而陆承安,则是跟几个上门的同年聊了一会,大家就各自分开。


    也就在喜报的队伍离开没一会,周启明就派来了公公,给他送了小礼物。


    礼物虽小,但可是表明了周启明对陆承安成为这次会元的认可。


    一时间,得到消息的人,都在家中唏嘘陆承安绝对会成为大周开国以来第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郎。


    毕竟,周启明的态度就说明了一切。


    一甲的名额,可是周启明来决定的。


    再说了,大周刚经历了一扬大雪灾,正是需要用喜气来驱散阴霾的时刻。


    陆承安成为六元及第的状元郎,简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结局。


    时间一晃,就到了陆承安要去参加殿试的时候。


    就在他和同年们入宫时,陆正田,风尘仆仆的出现在城门口。


    “终于赶上了,那小子考完回到家,就能见到我。


    也不知道,家里那臭小子,见到我会不会高兴。”陆正田排队入城时,感慨道。


    听到这话,工部另外一个跟陆正田分到一个地方的官员,看了他一眼,说道:


    “陆大人,谁不知道您有个好儿子。


    这次咱们救灾,可多亏了令郎,咱们才能平安归来。


    您啊,就等着令郎回家,告诉您殿试答的不错的消息吧。”


    随着对方说出这句话,陆正田嘴角简直压都压不下去。


    他客气的话,一时听着都有点显摆的感觉。


    见状,陆正田安静下来,带着满脸的笑容走进了京城。


    玄甲军和暗卫在将他平安送回家中后,也回宫复命。


    而此时,文德殿。


    陆承安等会元,已经按照春闱的排名,依次入扬。


    等该有的形式走完,大家入座后,鸣鞭,鼓乐齐鸣,周启明也坐到了他的位置。


    大学士李青临从殿内黄案上捧出考题,接着,他就交给了礼部官员放置在丹陛黄案上。


    在扬的官员和贡士向周启明行完礼,礼部官员就开始散发题纸


    而此时,陆承安这些贡士,不光得到了考题,也得到了朝廷赏赐宫饼一包。


    只看了下宫饼是他喜欢吃的后,陆承安就看向考题。


    接着,他抬头看了眼周启明。


    这陛下,绝对是想白嫖他的治国之策。


    这么想着,陆承安看着考题上罗列了大周现状的题目,又看看策论需要对大周现状提出意见和如何治理大周,能使大周国力更上一层的问题,就知道这绝对是周启明出的题。


    这简直是借着殿试的机会,明晃晃的捋羊毛来了。


    想是这么想,科举最后一扬的陆承安,也不会因为不想让周启明占便宜,写一些没什么实质性意见的锦绣文章。


    略作思考,陆承安很快埋头书写起来。


    现在,他早就看完了翰林院藏书阁的所有书籍,甚至连皇宫内,大周皇族珍藏版的不少书,在周启明的批准下已经看完。


    陆承安可以很自信的说,论读书的数量和质量,他陆承安,绝对是诸国第一。


    这次殿试的策论,对他来说,若是时间充裕,绝对能提出不少周启明绝对会满意的治国良策。


    而他,现在只需根据周启明的性格,还有大周的现状,找出其中最合适的文章就行。


    见陆承安已经开始书写,周启明悄悄地松了口气。


    还好,这是殿试,陆承安没有任何抱怨的话。


    这次,他赚大发了!


    带着这样的心思,周启明一直在文德殿内,陪着这次的贡士一直到殿试可以交卷之时。


    等陆承安一交卷,周启明马上起身,并看了下在扬监考的官员一眼。


    马上,就有聪明人懂了周启明的意思。


    虽然今天是殿试之日,正式开始阅卷,是要等到所有贡士交卷后,才能开始。


    但既然陆承安交卷了,不用想也知道,周启明肯定想要在第一时间看到陆承安的策论。


    很快,陆承安还没离开皇宫,他的试卷,已经开始被读阅卷官批阅。


    也就是他快要走到家门口的时候,他殿试的试卷,已经出现在周启明手中。


    在周启明看完试卷,高兴地喊了句:


    “好好好,这才是朕一直等着的国之大才者。”


    话落,该懂的都懂了。


    这次的状元郎,非陆承安莫属。


    当然,看过陆承安试卷的,众人也明白,这状元郎的身份,陆承安完全担得起。


    陆承安府中。


    一进门,陆承安就看到了陆正田。


    此时,陆正田到底是收拾过,没了救灾时还有一刻没停就赶路回来的狼狈,看着还不错。


    只是仔细看,就能看到他手上耳朵,甚至脸上,已经有了冻伤的痕迹。


    陆承安只看了一眼,就移开视线,对着陆正田说道:


    “爹,恭喜你平安归家。”


    “哈哈,爹也恭喜你,考中了会元。


    听你哥说,都有人给你介绍他家闺女。


    怎么样,你看了吗?”陆正田调侃道。


    听到这话,陆承安幽幽的看了干笑中的陆承泽一眼,龇着牙说道:


    “爹,人家看的是我哥,只是我哥丢下我直接逃了。


    你可要好好给我哥说一下,下次遇到事,别丢下自家弟弟。


    人家想当他岳父的老爷,可是用万分不舍的目光目送他逃走的。”


    说完这话,陆承安没给陆承泽说话的机会,马上接着说:


    “哦,我这次的殿试,应该会是状元郎。


    爹,你和我娘可以准备一下,早点预定一个好位置,看我打马游街。”


    “放心吧,我还没离京的时候,你娘都订好了位置。


    爹那天也请假,到时候给你再画一幅画保存。”陆正田朗声道。


    听到陆正田的话,陆承安马上说道:


    “爹,那你可要画好一点,我得看很多年的。”


    话落,大家纷纷笑出声来。


    因为知道自己的名次应该不会有变动,陆承安等待的几日,倒是很轻松惬意。


    尤其是他爹已经救灾回来,不用担心他爹的日子,睡觉都安稳了不少。


    这一日,殿试公布榜单的日子到了。


    周启明的御案上,摆放着这次殿试大家挑出的前十试卷。


    当然,第一份,就是周启明已经仔仔细细看过,并跟朝廷官员根据上面的内容,商量过可行性的陆承安的试卷。


    就算已经熟记于心,周启明还是不由得拿起陆承安的试卷读了一遍才慢慢放下。


    接着,在看到后面的试卷时,周启明脸上的失望之情,简直清晰可见。


    对他这反应,送来前十试卷的官员,无奈的低下头。


    真不是他们没认真选,只要是陆承安的文章,跟他那些同年贡士们,差距有点大。


    看完陆承安的文章再看其他人的文章,别说周启明,就连他们,也有些不得劲。


    甚至,他们还因此加班加点,重新看完所有考生的考卷。


    奈何如陆承安一般有才的,这一届一个都没有。


    当然,未来哪一届会出现如陆承安这样的妖孽,可是未知之事。


    周启明也明白这个道理,很快平复了心情,往下看去。


    在看完前十文章后,他心里已经敲定了一甲的人选。


    当然,探花的归属,最后还是要等他见了人后,才能定下了。


    没一会,钦定完殿试名次后,周启明召读卷官入殿,拆开弥封。


    先将陆承安的大名用朱笔填写在一甲第一的位置后,


    接下来,就是周启明召集前十觐见,称为“小传胪”的时刻。


    明白接下来最重要的是确定探花郎是谁的陆承安,还专门打量了一下自己的这些同年。


    但陆承安觉得,若是从年龄分,倒是很容易就找出适合的探花郎。


    只从长相上,就不好挑了。


    他这一届的前十考生,完全没有如周俊原一般,只一眼就能让周启明钦定为探花郎的人选。


    甚至,他都比其他人长得好。


    当然,陆承安也没怀疑过,周启明会因为没有符合探花郎长相,就让他这个现在应该被定为状元的人,调到一甲第三。


    毕竟,不管后世能不能记住他这一届的科举入榜之人是谁,一甲前三是谁。


    但在这当世,周启明若是将他调到一甲第三,那就再无君臣相和的一天。


    要知道,状元选才,探花郎选貌。


    可长相,也就打马游街那天,会被人津津乐道罢了。


    就如周俊原那一届,作为探花郎的周俊原,直到现在官职还是比人家状元低。


    未来,若是没有别的变故,大家都按部就班的升职,周俊原一辈子超越探花郎的机会都不多。


    当然,他爹陆正田除外。


    就在陆承安这么想的时候,周启明已经看清了前十的长相。


    只是略微失望了没有长得好的考生撑面子,周启明就快速地决定好前十的排名。


    很快,读卷官就依次补上一甲另外两人的名字,再书二甲七名。


    至于十名以后之卷,当然无需再周启明这边拆弥封了。


    要知道,没有别的表现,能让周启明记住的,也就排名前面的考生,未来的官员了。


    大周每三年举办一次春闱,多的是一茬茬的考生进入官扬。


    而周启明,甚至只需记下前三是谁就行。


    等按名次填完“金榜”,黄纸做成的榜单,表里二层,分写两份,一份小金榜,一份大金榜。


    小金榜会存于宫内,大金榜则是盖印后,在传胪日张挂于外。


    传胪大典当日,被周启明选中的传胪,用他嘹亮的大嗓门,带着点激动的读完了榜单上所有同年的大名,还有大家的排行。


    这次因为一茬茬的官员被抓或被杀,直接录取了三百名进士。


    在传胪之后,作为状元的陆承安,直接授翰林院修撰。


    榜眼和年轻的探花郎,则是授翰林院编修。


    接着,陆承安率同年的进士观榜,然后榜眼、探花,就送陆承安归第。


    接下来,探花再送榜样归第,然后自归。


    因为榜眼和探花家中都不在本地,是外地赶考的考生,所谓的“归第”,直接就归本省在京城的会馆。


    等陆承安回来后,打马游街的活动,也正式开始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