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章 寒冬难过,小冰河时代降临

作者:十一天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并广传烧炭之法,提议各地百姓储存木炭,以备寒灾!


    这消息迅速传开,朝廷就有官员上奏,指责太平道恶意煽动百姓,制造恐慌,意图不轨。


    卢植、刘虞、杨赐等人纷纷出面驳斥,刘虞道:“这才十月,然北方各州郡皆入寒冬,多地冰结一尺有余,恐大贤良师之言为真,当早做准备!”


    卢植:“这一年来,冠军侯屡屡料中先机,这寒灾之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一旦寒灾当真降临,不知要冻死多少百姓,我等身为朝堂之臣,当为百姓着想,勿等灾祸降临,再亡羊补牢。”


    老太尉杨赐道:“陛下应解除限伐令,发动百姓囤积木炭,这冰灾之祸,乃太平道大贤良师之预言。


    若果真言中,陛下仁德爱民,早降圣恩,自无过错。


    若未被其言中,大可追责张角,以护国威,亦不损陛下仁德之名!”


    刘宏闻言,也觉得有理,尤其是像杨赐说的,要是寒灾真的降临,自己解除限伐令,发动百姓囤积木炭,也是在宣扬自己的仁德。


    若是事实证明张角是在胡言乱语,到时候把这个责任推给张角,自己无错。


    反而因为担心百姓受灾,已经解除了限伐令,同样体现了自己的仁德。


    无论如何,这波不亏!


    但有大臣却出言反驳道:“若是妖言惑众便能左右朝堂国策,陛下威严何在?大汉威严何在?


    若寒灾未降,又损国威,岂不是置陛下于失察昏庸之地?”


    此言一出,刘宏再次迟疑了。


    又有大臣出列道:“此例不可开!若今后再有人以神鬼乱言,蛊惑百姓,岂不使朝廷动荡,再起祸端?”


    许多大臣也纷纷出列,谏言不可听信张角谣传,要维护朝廷威严。


    刘宏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看向张让。


    张让见状,连忙出言道:“陛下,奴婢以为,既然太平道已将烧制木炭之法广传天下,何不任其发展,做视后续?


    若有寒灾,陛下再解除限伐令,若无寒灾,则证明太平道传言有误,亦不损陛下威严。”


    刘宏觉得有理,点头道:“嗯,既如此,那此事暂且不论,先看后续发展如何。”


    反正限伐令只是不让百姓砍伐大树,又不是不让百姓砍伐小枝。


    百姓要烧炭,也不是没有木材可烧,就算没有木材烧炭,那多穿几件白叠子就是了。


    但他不知,白叠子也就是棉衣,这个时代虽然棉花已经传入大汉,但却并未得到普及,乃是贵族专享的奢侈品。


    只在永昌郡有少量种植,是皇家贡品之一。


    当然,西域也有种植,却并未被大汉发觉,也没有用于制作御寒衣物。


    而是被当地人当成是一种耐旱的花卉来欣赏。


    此时的大汉,一般百姓的御寒衣仍是麻布,里面塞些干草,虽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御寒效果,但却无法抵御刺骨的寒风。


    尤其是寒冷的深夜,在那透骨的冷意之下,这种麻布套着的草被,不知让多少人在睡梦中被冻死。


    可就这御寒性并不好的麻衣麻被,还不是所有百姓家都能用得起的!


    单衣御寒,里面塞些干草,才是底层百姓过冬的常态!


    巨鹿城,张府,张天左思右想,最终叫来一帮泥瓦匠在自己房中堆砌出了火炕。


    张天上一世是南方人,这火炕还是他在北方旅游的时候,见一户人家翻新土炕,好奇之下看了一整天,这才学会的。


    都说西方壁炉,东方火炕,都是御寒神器。


    但与壁炉相比,火炕的构造更加精妙,也更适合用来对抗这个小冰河时代!


    火炕,在西汉时期已有雏形,在辽金时期发展成熟,直到明清时期才得以在北方各地普及。


    火炕砌好之后,试了试,又改进了一下,见效果稳定,张天这才道:“这火炕之法都学会了吧?”


    二十多名泥瓦匠纷纷点头,张天满意一笑,招招手,张宁带着下人抬过来几筐钱币,让一众泥瓦匠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这辈子还从未见过这么多钱!


    只听张天道:“本侯欲雇佣诸位前往雁门、云中二郡,教导当地百姓搭建火炕,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让两郡百姓都学会如何搭建火炕。


    这些钱财,就是给予诸位的报酬,诸位可愿意?”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


    冠军侯又教他们手艺,又给他们工钱的,这种好事哪里去找?


    张天点点头,每人分下去两千四百钱,足够他们购买二十石粮食,一家人安然度过这个冬天。


    随后又道:“事情办好了,回来之后,本侯另有厚赏!


    诸位每人负责一个县,谁教得好,所负责的区域百姓学得快,赏赐越高。


    可丑话说在前头,如若一味只求速度,不顾质量,一旦出了问题,可莫要怪本侯翻脸无情!”


    张天就是要让他们认真教,用心教,既要速度,又要质量。


    毕竟,现在已经十月,接下来越来越冷,他能等,两郡百姓等不起。


    众人纷纷答应下来,并保证一定用心,张天这才派人护送这些人前往雁门和云中二郡。


    并书信一封,让人交给王允和贾诩二人。


    转眼,十一月到来,天气越发寒冷,许多地方积雪已没膝盖,百姓出行越发艰难。


    许多百姓学会烧制木炭的方法之后,日以继夜的烧制木炭,家中无粮,就拿木炭出去卖,或者挑着木柴出去卖,用于维持生计。


    可就算如此,还是有许多百姓饥寒交迫,丧命在这个冬天。


    纵使太平道在如何宣传,也总有不屑一顾的。


    随着时间推移,寒冷加剧,十二月,天下一片雪白,完全验证了太平道的传言。


    一时间,张角大贤良师之名响彻天下,都称大贤良师有通神之能,可预知未来。


    太平道的提前示警,虽然依旧没能警醒所有人,却也挽救了无数百姓的性命。


    见此情形,张角表情复杂,有激动,也有叹息。


    激动的是他的名望又再次提升了,叹息的是,这扬天灾,又不知会让多少百姓丧生。


    张天安慰道:“师父勿忧,我等人微言轻,能做到这份上,已经尽了全力。


    要想一呼百应,天下云从,必须要掌控强大的实力,拥有强大的威信,才能一言出,万方随。”


    张角叹息一声,点头道:“是啊,是该早些推翻这腐朽的朝廷了,近年来,天灾人祸不断,百姓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师实在心有不忍。


    与其被这昏君腐朝慢刀割肉,不若随我等奋力一搏,杀出个朗朗乾坤!”


    张天郑重道:“好!那就定在明年三月初一,扬我黄巾旗帜,敲响大汉灭亡的丧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