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3章 游龙

作者:一只小牛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铭小心翼翼地从箱中取出一个扁平的档案夹,封面上赫然贴着一个鲜红的标签:"绝密·终极"。这个标签甚至比之前那些"最高机密"的标记还要显眼,仿佛在警告所有人:此处是不可触碰的禁区。


    会议室里的温度似乎骤然下降,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即使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们,此刻也不自觉地绷紧了神经。


    李铭将档案夹放在桌上,缓缓打开。里面只有几张图纸,但每一张都用特殊的透明塑料袋密封保护,显示出其非凡的价值。


    "这是''游龙''计划,"李铭的声音带着一丝凛冽,与之前的平静判若两人,"它是''冬风''的进阶版,但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武器概念。"


    他小心地取出第一张图纸,展开在桌上。众人立刻围了上来,但却发现这张图纸与之前看到的完全不同——没有详细的结构设计,没有密密麻麻的参数注解,只有一个流线型的导弹外形草图,以及几个关键部位的特写。


    "''游龙''的外形看似简单,但它拥有一项颠覆性的能力,"李铭的手指轻轻划过导弹的侧翼部分,"不可预测的机动变轨飞行。"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在扬所有人的思维定势。几位军方高层交换了一个困惑的眼神——导弹怎么可能实现"不可预测"的飞行轨迹?这与他们对弹道物理学的基本认知完全相悖。


    李铭仿佛读懂了他们的疑惑,继续解释道:"传统的弹道导弹,一旦发射,就会沿着可预测的抛物线轨迹飞行。即使是最先进的制导系统,也只能在这个基本轨迹上进行微调。"


    他转向副统领:"正因为如此,理论上只要有足够先进的计算能力和拦截系统,任何弹道导弹都可以被拦截。"


    副统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军事家,他立刻理解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可预测性是弹道导弹最大的弱点。


    "但''游龙''不同,"李铭的声音突然变得锐利起来,"它不再遵循传统的弹道轨迹,而是能够在大气层边缘主动改变飞行路径,就像...打水漂一样。"


    他取出第二张图纸,上面是一系列复杂的飞行轨迹图,显示导弹如何在近太空环境中进行多次轨道变化。


    "''游龙''在进入近太空后,会利用特殊设计的侧翼和可变推力系统,在大气层顶部''跳跃'',每次跳跃都会改变方向和速度,形成一种不可预测的飞行路径。"


    李铭的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想象一下,一枚导弹从万里之外发射,但没有人知道它会从哪个方向来袭,更没有人能预测它的精确落点。这就像一条真正的游龙,飘忽不定,无影无踪。"


    这个描述让会议室内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几位老将军的脸色变得异常严肃,他们立刻意识到这种武器的战略意义——如果真能实现,将彻底颠覆现有的防御体系概念。


    "这...这怎么可能?"航空力学专家王教授忍不住打断道,"在大气层顶部进行机动,需要克服极端的物理条件,现有的材料和推进技术根本无法支持!"


    李铭微微一笑,从档案夹中取出第三张图纸,这是''游龙''的核心技术——一种全新的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和脉冲推进系统的设计图。


    "这是我专门为''游龙''设计的特种材料,能够承受极端温度变化和气动载荷。推进系统则采用脉冲式工作模式,可以在特定时刻提供精确的推力,实现精确的轨道调整。"


    他指着推进系统的关键部件:"这种设计的灵感来自于生物学——章鱼如何通过喷射来改变游动方向。''游龙''的每个侧向喷口都可以独立控制,实现全方位的姿态调整。"


    材料学专家们围了上来,贪婪地研究着这种前所未见的材料配方。即使是最保守的专家,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这种设计的可行性——尽管挑战巨大,但理论上确实可能实现。


    "最关键的是,"李铭取出最后一张图纸,这是整个系统的控制逻辑图,"''游龙''的飞行轨迹由一套随机算法控制,即使是发射方也无法精确预测它的具体路径。每一枚''游龙''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两枚会走相同的路线。"


    他的声音沉了下来:"这意味着,任何预警系统、任何拦截网络,都无法应对''游龙''的威胁。它是真正的''三位一体''核反击基石——超远程、高精度、不可拦截。"


    "不可预测弹道..."张处长喃喃自语,脸色变得苍白。作为情报部门的负责人,他比在扬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五个字的分量。整个冷战的军备竞赛,本质上就是一扬攻防博弈,而"不可预测性"则彻底打破了这种平衡。


    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死寂。所有人都沉默不语,但每个人的大脑却在疯狂运转,试图消化这个超越时代的概念。


    "如果...如果这种武器真的能够实现,"火箭专家刘教授打破沉默,声音因激动而颤抖,"那么传统的防空系统将完全失效。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抵挡这种武器的威胁。"


    "正是如此,"李铭点点头,"''游龙''的存在,将彻底改变战略均衡。拥有它的国家,将获得真正的战略威慑力。"


    副统领走到李铭身边,仔细研究着那些图纸,眉头紧锁:"李铭同志,这种武器...制造难度有多大?"


    "非常大,"李铭坦率地回答,"它需要我们在材料科学、推进技术、控制系统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但是,"他的眼神变得坚定,"所有这些技术路线都是可行的,没有任何一项需要''科学奇迹''。只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


    副统领深吸一口气,似乎在权衡这个决定的分量:"估计需要多久?"


    "如果全力投入,五年内可以完成原型机,十年内实现量产。"李铭的回答斩钉截铁。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