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1章、发展,发展,还是发展?

作者:五牛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袁理:“扩展思维,现在用脑子思考5分钟,五分钟之后再告诉我有没有什么想法?”


    五分钟之后。


    袁理得到了一大堆天马行空的想法。


    袁理确认了行动计划,20人佯攻,不敌。


    然后撤退,尝试能不能吸引他们出来。


    如果不行,袁理和吸铁石两个枪法好的人上。


    让他们呼叫支援,埋伏支援部队。


    ……


    袁理站在小张庄炮楼的楼顶,从上往下看。


    妈的!一览无余,居高临下,而且视野非常开阔。


    难怪一些县大队,民兵队伍对于鬼子炮楼那么头痛,损失那么严重。


    就连刚刚他也损失了8名县大队成员。


    袁理弯腰收集已经成为尸体的鬼子,身上的装备。


    事后统计,缴获一个掷弹筒,一挺歪把子,6支三八大盖,一只南部14式(王八盒子)。


    97式手榴弹六枚。


    13支汉阳造,三支中正式步枪,一支盒子炮。


    至于其他的哨子,信号灯,雨衣,油桶,燃烧瓶(应对八路军夜袭,但不是常备,很少见。),粮食,罐头,医疗箱杂七杂八的东西。


    每个人身上都搬满了东西。


    就连空油桶都没放过。


    他们的时间很充裕。


    谁让日军见到只有十来个老套筒的民兵进攻他们之后,下令伪军出炮楼进攻的。


    连求援信号都没发出去,就被发现机会的袁理带着吸铁石突袭进入了炮楼,袁理轻松解决掉了炮楼里面一切活着的生物。


    没错,连伪军也没放过。


    伪军是一个很复杂的团体。


    有人是迫于生计,而有些人在加入伪军之前就是当地的地痞流氓。


    有日军做靠山,那些地痞流氓比之前更恶,更狠。


    这一类人也明白,自己横行霸道依靠的是日军,为了获取日军的信任,所以他们干的事情比日军还要绝。


    袁理知道这个炮楼里面有两三个伪军是迫于生计无奈加入的。


    但是心不狠,站不稳。


    袁理必须要让附近的日伪团体明白,这个县大队下手绝不留情。


    有过这次打炮楼的经历之后,袁理对于县大队的每个人掌控,了解更加的深刻了。


    往常最不喜欢训练的热闹,其实进攻是最猛的,跟三子差不多。


    下手狠辣,伏击伪军的时候,这货是冲在最前面的。


    因为这个货之前不喜欢训练,袁理对他的重视赶不上地瓜。


    但是看到这货勇猛的表现之后,袁理单独找他谈了谈心。


    先是了解了对方的想法,然后一一辩驳,再倾诉自己的想法。


    袁理的语言逻辑,袁朗来了可以找到漏洞。


    但是放在热闹面前,只能让热闹满脸通红的说了一句:“我真他妈该死!我之前为什么不训练?哎呀!袁队长,你之前怎么不好好教我呢?”


    袁理张了张嘴:“……”


    再也听不到,那句话了。


    “我揍摔个碗,我揍底子薄了。”


    袁理看着热闹加入训练队列的背影,心里默默的说了一句:“还是差个老政工啊。”


    ……


    自攻打小张庄炮楼之后,有了肉罐头和精粮给队员们补充营养,虽说不多。


    但多多少少也有油水了,再加上时不时的熏肉。


    让一众县大队队员,从之前的营养不良,饿的脸都黄了。


    到现在脸上出现了一丝红润。


    袁理适当的开始加入一些体能训练。


    当然也不是盲目加的。


    而是专门增强核心和臂力。


    至于跑步负重什么乱七八糟的,袁理自己都不练了,害怕把身体给练坏了。


    除此之外,李大本事又安排了一些队员,还有小王庄的村长,进行宣传。


    县大队的人数,每天都在增长。


    攻打炮楼后的第5天,李大本事打探到了一个情况,说有一辆运粮车会从李家河集经过。


    鬼子人数不多,只有两人,但是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从村民那里搜刮来的粮食。


    袁理安排了李大本事带着20多人把那辆车给截下来。


    他自己则是带着人前往一处四五十人把守的炮楼。


    16名日军,30名伪军。


    周边沙袋,铁丝网,地雷布置的也很严密。


    袁理看到铁丝往里面打篮球的日军思考着。


    然后慢慢的撤回来。


    王树眉宇之间带着一丝忧虑,小心的询问道:“要打这个?”


    袁理摇了摇头:“打不了。”


    王树这才松了口气。


    “跟上次一样!老套路,但是我的目标主要放在埋伏上,即便是埋伏成功了,这个炮楼我也不打,光地雷就够我损兵折将了,更何况炮楼上还架着三挺机枪。”


    袁理又不傻,游击战和攻打炮楼可不一样。


    上次是找到机会了。


    这一次就算找到机会,也会损失惨重。


    那就只打游击战,引出来就打,引不出来就打援兵。


    时间缓缓流逝。


    一个月后


    袁理带着县大队,靠着花样百出的战术。


    连续攻打了6个炮楼。


    其中有大有小,收获有多有少。


    有的直接进攻下来直接搬空。


    有的只是打打援兵或者是被引出来的日伪军。


    袁理关于地雷爆破方面的知识,对于县大队也是倾囊相授。


    各种各样的地雷,铁壳地雷,石壳地雷,木壳地雷。


    大队的人即便不会独立完成,但是在袁理不厌其烦的教导之下,多多少少已经知道原理了。


    射击能力需要子弹数量。


    但是对于地雷的运用,县大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依靠着地雷,县大队的伏击往往能够以小博大。


    收获虽然少,但是至少不会让人数愈加膨胀的县大队的队员陷入空手上战扬的窘迫情况。


    县大队发展至今三百多号人,武器最差的就是那个老古董。


    300多号人也不能全部待在山上。


    袁理带着一半150人左右下山进入了小王庄,让王树三子兄弟俩带着剩下一半留在山上。


    人数多了,容易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虽然说因为连续攻打6个炮楼已经吸引了。


    但是300多人转移也不好转移呀。


    这样分成150人,教学学习主要还是在袁理身边,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轮换。


    袁理进入小王庄之后,袁理让县大队队员主动帮助村民打水,修房子。


    第一步自然是要和村民建立信任。


    然后又向三纵要来了两名认识字的,建起了学校,县大队队员和村民都可以进去听。


    村民他不强迫,县大队队员没有任务必须去听讲。


    同时袁理的军事训练方面,也开始转变,其中最重点的就是地雷的运用,夜间行军和伪装隐蔽。


    其他的实在训不了,体能,身体素质不够,射击,后勤不行,只能围绕游击战进行训练。


    又让丁大算盘去组织妇女编草鞋,缝衣服,组织儿童捡空弹壳,用来换取物资。


    然后又联合附近的十几个村庄,建立了秘密集市,进行以物品换取物品,避免日伪征税。


    袁理还想发展情报网络,可惜不专业,只发展了走街串巷的货郎,还有更夫替他打探情报。


    然后袁理发现李大本事好像对这行的嗅觉很灵敏,果断将情报网络通通交给李大本事,让他去发展。


    (PS:没想到成绩下滑的这么厉害,可能是看多了的原因,那我就加快进度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