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5章 代善暴怒,爱新觉罗岳托出征。

作者:黄金剑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翌日,铁岭和开原,失守的消息。很快就传回到沈阳,也就是建奴所谓的盛京。


    “欺人太甚!明狗,居然偷袭开原。”


    代善作为四大贝勒之首,又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手里执掌正红旗,在后金建奴里面颇有权势。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连忙骑着马,来到代善的贝勒府。


    “二哥!出大事了,明军从山海关出兵。夜里偷袭攻陷了开原和铁岭。”莽古尔泰身长八尺,长得虎背熊腰。声音嗓门非常大。


    代善面色不悦,放下手里的白玉瓷碗:“莽古尔泰,你应该叫我大贝勒。”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错楞的表情,不情不愿的双手抱拳,微微躬身:“大贝勒,莽古尔泰性子急,不会说话。”


    这个莽古尔泰,可以说名声狼藉。他也是努尔哈赤的嫡子,母亲是富察氏,生于明万历十六年。地位原本是在皇太极之上。


    但是,莽古尔泰的母亲和大贝勒代善,两人关系暧昧。努尔哈赤担心戴绿帽,不忍心将其杀害仅以私藏财物为名把她休了。而莽古尔泰为取悦于努尔哈赤,竟残忍地把他母亲杀了。


    这种禽兽般的行为使得莽古尔泰在后金的地位、影响大为降低。


    他这种行为,诞生了一个成语。叫做杀母邀宠。


    “坐吧,莽古尔泰。现在皇太极和多尔衮.多铎,带着正白旗.正黄旗去了阿鲁科尔沁草原,参加会盟。”


    爱新觉罗代善,双眸微微眯起,冷静的分析起来:“明狗肯定是知道,这个消息。趁着皇太极和多尔衮不在盛京。”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情绪有些急躁:“大贝勒。开原城大坚固,我们要趁着明军立足未稳,反攻开原。”


    代善迟疑一会,认真的考虑:“现在盛京的兵力不足。莽古尔泰,你带着岳托。率领正蓝旗一部,骧红旗一部。”


    “打仗不能莽撞,要谋而后动。”


    “我们还要防御,皮岛的毛文龙部。所以,我不能动。我必须要镇守盛京。”爱新觉罗代善,缓缓开口表情严肃。


    “如果我离开,万一毛文龙突然出兵,从鸭绿江北上。侧翼进攻迂回,完全可以达到盛京城下。”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认真的考虑道:“大贝勒,我需要一员大将,阿济格。”


    代善迟疑一会,深深打量着莽古尔泰:“可以是可以。莽古尔泰,有事情你要和阿济格商量。”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第十二个儿子。


    莽古尔泰脾气暴烈:“真是啰嗦,大贝勒。我骁勇善战,肯定能攻破开原,夺回来的。”


    一刻钟之后,阿济格和岳托,两人一前一后走进大贝勒府。


    “大贝勒!”阿济格右手扶胸。


    岳托神情复杂:“大贝勒。”


    代善视线环顾一周,缓缓开口:“你们也应该知道了。明朝的内阁首辅袁可立,昨夜突然出兵......开原和铁岭都失守了。”


    阿济格表情严肃,郑重道:“大贝勒,我听说这个袁可立是一个文臣,一手打造了关宁锦防线。”


    “这一次,他突然出兵。肯定是有阴谋。”


    岳托缓缓开口,双手抱拳:“大贝勒,现在大汗不在盛京。我们该怎么办?”


    因为,代善是他父亲。岳托从小就被虐待毒打,对于代善产生了心理阴影。


    “莽古尔泰,你作为主帅。带着正蓝旗4000人,骧蓝旗1500人,骧红旗2000人。”


    代善缓缓开口,视线环顾一圈:“我在从正红旗,给你们调1500人。”


    “这么少?”阿济格皱了皱眉头。


    “阿济格,已经不少了。我们满洲八旗,满打满算只有五万人。”


    爱新觉罗代善,表情严肃抬起右手:“现在皇太极和多尔衮,带走了正白旗和正黄旗,六千八旗兵。”


    “盛京最少需要有三万人镇守,才能固若金汤。”


    “其他各个城池,都需要八旗兵驻守。”


    “这次皇太极和多尔衮,去科尔沁草原。就是为了联蒙抗明。收编蒙古各部落,组成蒙古八旗。”爱新觉罗代善,一针见血的说出口。


    “我作为大金的大贝勒,是非常支持联蒙抗明。”


    说的简单点,就是联合蒙古各部落,册封他们。传播喇嘛教,瓦解蒙古人的思想。最后在联姻,娶蒙古贵族的女儿。


    这就是现在,建奴女真的致命弱点。那就是满洲八旗只有五万人。


    通过联合蒙古其他部落,比如哈喇慎部.科尔沁部。组建蒙古八旗。


    莽古尔泰瞥了一眼:“放心吧,大贝勒。明军自从萨尔浒之战,精锐早就死伤殆尽。”


    “现在这群明军,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


    当天中午,爱新觉罗·莽古尔泰,带着阿济格和岳托,率领9000八旗兵浩浩荡荡出征,离开了盛京城。


    他们的目的地,就是开原。


    ......


    与此同时,在北京城。紫禁城内,朱由检带着王承恩,特意来到御马监看看,又去了内承运库,查看枪支和手榴弹。


    “皇爷。有件事,您是不是忘了?”王承恩手里拿着一把雨伞,撑在朱由检的脑袋上。


    因为,天空中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


    朱由检停下脚步,转过头看着王承恩:“什么事?王承恩,该不会是大明英雄纪念碑...”


    “不是,皇爷。是江南织造局。”王晨恩苦笑一声,连忙开口叙述。


    “皇爷,江南织造局提督织造太监孙紫。在织造局七年,收受贿赂478万两白银,贪墨丝绸82万匹。”


    朱由检听到这句话,情绪稍微起伏,意味深长的说道:“孙紫?这个名字起得好啊。”


    真是一个孙子!


    “王晨恩。贪污的478万两银子,还有82万匹丝绸。在什么地方?”朱由检一针见血,问出这件事的关键。


    王晨恩微微躬身:“回禀王爷,这些银子和丝绸。已经被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朱三,亲自运送回京。”


    “老奴,已经让他们全部送到御马监,交给曹公公。”


    换句话来说,交给曹化涥,就是送入内帑。


    因为,曹化涥是御马监掌印太监。掌管内帑和内承运库的钥匙,还管理着皇室的草场,腾骧四卫。


    朱由检微微点头,表示十分的满意:“办得不错。传朕口谕,赏赐朱三白银1000两。北镇抚司参与办案的人,每个人赏赐100两银子。”


    他这个人,懂得经济要流通。


    既想要马儿跑得快,就要让马儿吃草。


    王晨恩回过神来:“是,皇爷。老奴,待会去一趟锦衣卫北镇抚司。”


    “账本呢?”朱由检冷不丁开口,一针见血。


    “这个孙紫,贪了这么多钱。都是朕的钱!”


    “浙江的官场,简直是烂透了。那个高聿良,算便宜他了。”朱由检有些生气。


    王晨恩左手撑着雨伞,举的很高,缓缓开口:“皇爷。江南织造局,二十年的账本,全部被贴上封条。”


    “现在就在司礼监存放。”


    朱由检回过神来:“那还等什么?不去后宫了,去司礼监。”


    “朕,要看看账本。这群贪官污吏...”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骑兵风风火火,策马狂奔冲入紫禁城:“陛下!八百里加急,捷报!”


    腾骧四卫和锦衣卫,第一时间冲上前,拔出绣春刀。


    “混账东西!你不知道,紫禁城内禁止骑马。”


    “我...我不知道,我是辽东祖大寿将军的亲兵,袁阁老的亲笔。”这名亲兵连忙翻身下马,从里衣里面拿出一份折子。


    朱由检耳朵有不隆,很显然听见了:“好了,既然是袁阁老的折子。就呈上来。”


    “朕也不去司礼监了,就在这里看。”


    一名腾骧四卫收起刀,走上去拿起折子。然后走到朱由检面前,单膝跪倒在地。


    “陛下。”


    朱由检伸手拿起折子,缓缓打开之后,面色一惊。满脸的惊讶。


    不会吧?袁可立居然夜袭,出兵攻打开原。佯攻之后,围点打援.半路伏击。


    最短的时间,收复了铁岭和开原。


    朱由检不禁眉头紧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辽东军主动出击,那变得很麻烦。


    国内还要支援洪承畴,剿灭农民军。


    还要支援辽东,和建奴开战。


    那就变成了两线作战,这是兵家大忌啊。


    “王晨恩。不去司礼监,直接去内阁。派人去请卢象升.李邦华.王世忠。”


    “朕,在内阁等他们。”朱由检当机立断,关上手里的折子。


    ......


    武英殿,内阁值房。


    卢象升.李邦华.王世忠穿着官袍,依次走进来。


    “臣,卢象升。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李邦华。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王世忠。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位大臣纷纷聊起官袍,跪倒在朱由检面前,伏地叩首。


    朱由检坐在正堂之下,左手边坐在秦良玉:“三位爱卿,都起来吧。今日紧急召见你们,是发生了一件...要紧事。”


    “秦爱卿,你看看吧。这是内阁首辅袁阁老,发来的...捷报。”朱由检拿起折子,递给了秦良玉。


    秦良玉连忙站起身,伸手接过来打开,脸上露出喜色:“好样的,袁阁老第一次带兵,就收复了铁岭和开原。”


    然后,秦良玉把折子传给王世忠。


    王世忠看完,顿时眉头紧蹙:“陛下,袁阁老为何私自出兵?朝廷已经下了圣旨,严防死守关宁锦防线。”


    朱由检缓缓抬起右手:“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王爱卿!”


    “我们现在要商量,要不要继续打?如果打,该怎么打?”


    “山海关的兵力够不够?需不需要派兵增援?”


    王世忠把折子,交给了卢象升。转过身对着朱由检,双手作揖行礼:“陛下。从军事的角度,不应该打。”


    “从政治的角度,应该打。”


    李邦华看完折子,沉思片刻:“陛下。王阁老的意思很明白。一旦开战,火炮.炮弹.粮草军需都是从后方调集。”


    卢象升深思熟虑,双手抱拳道:“陛下。如果此时开战,那就是两线作战。”


    “陕西的农民军,还没有消灭”


    “我大明的财政,支撑不起两线作战。臣,从军事的角度考虑。”


    “最好能让袁阁老,带兵退守山海关和锦州。”


    “我们朝廷在调集兵力,围剿陕西的闯贼高迎祥。”卢象升娓娓道来,分析的很透彻。


    “武侯说的有道理。”


    “陛下,我大明的财政。无力支撑两线作战。”秦良玉沉吟许久,缓缓开口双手抱拳。


    朱由检眉头紧皱,陷入两难的境地。


    “朕...觉得,能不能把开原.铁岭的汉人,全部撤回山海关?”朱由检说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学习诸葛亮,在新野城烧了一把大火。”


    秦良玉错愕的表情:“???”


    卢象升顿时眼前一亮,右手摸着下颌的胡须:“这样也不是不行。自古以来,行军打仗想要以弱胜强。无非就是两种,水淹和火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