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好事,我这就去给你联系,过几天就让人过去。”
“过几天正好去拉蘑菇的车过去,让杨师傅带队过去,徐斌带上几个骨干也过去。”
“你那边需要人手,我安排两个政工干部过去。”
“他们过去了,都听你的指挥。不听话的,你尽管收拾。”
“尽快弄好,尽快出成绩。”
徐斌那边,如今牛书记经常过去,徐斌和牛书记的关系也极好。
那边的许多事情,都是牛书记悄悄的去帮徐斌联系的,比如安排人外出学习什么的。
牛书记也看出来了。
这个农具厂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安排完事情,顾英华走出来,正好外面来人通知,让他们直接去地区水泥厂装水泥。
顾英华走出来,和崔可林道个谢,离开这里,去水泥厂装车。
路过教育局,有顾英华的面子,崔可林的条子,冉秋叶顺利拿到了一批教材和教学物资。
不过,若非顾英华一起来,冉秋叶如果只是个单独的支教教师,怕是拿不到什么东西。
县里条件也艰难,优先给了三山村,其他地方肯定就要少。
不过这就是经营的重要性了。
“赶紧走,我们要趁着天黑之前回去。”
去装了水泥,趁着天黑之前,顾英华回到三山村,村里人大喜过望,连忙都过来帮忙。
“七爷爷,既然咱们打算盖的好一些,那盖房子不着急。”
“等你们忙完耕种再说。”
“我正好找时间去找各种建材,顺便咱们也准备各种料子。”
“县里答应了,水泥砖头要多少给多少,只给成本价就行,不过得慢慢帮我们挤一点出来,估计得一两个月才能凑齐。”
“也正好我们忙完差不多。”
“我们厂里我联系了,答应给我们供应钢筋,要多少给多少。”
“我们厂里的建筑老师傅也马上过来,给咱们规划建设。”
吴老生大喜过望,点点头:“都听小顾连长的。”
“我通知村里了,这个月开始,一直到学校盖好清账,工分都发一半,剩下的折算了,投到学校上去。”
“我老了老了,这辈子能给村里留下这么一个学校,我死都瞑目了。”
为了这个小学校,吴老生也是拼了。
顾英华趁着晚上,给小学做了个大概规划。
不过具体的他没动,这方面,杨传福是专业的。
等他来了再说。
这次既然这么大动静,那学校,教学的地方,老师的宿舍,也都一起解决了。
顺便,还能给村里做点什么。
这得做长远打算。
冉秋叶被拉着天天忙,却开心无比,她不管忙和累,只要能够和顾英华在一起就好。
趁着闲着,冉秋叶来找到顾英华:“教学不必等房子盖好。”
“现在备料都做不了其他的,可村里孩子们都放着羊呢。”
“现在天气也算暖和了,先把孩子拢起来,我们可以先露天教学。”
“帮我做块黑板就行,先带着孩子们读书,晚上要是天气好,就在大柳树下,给村里人扫盲。”
冉秋叶说到教育,就很是认真。
顾英华喜欢这个时代的人做事的认真,尤其是对本职工作,都有发自内心的骄傲。
而不是后世,工作可以走马灯一样的换。
后世,工作是谋生的手段。
现在,工作是信仰和精神图腾。
冉秋叶要求不高,她也早就知道这里困难,就地取材就准备开始。
顾英华笑笑:“好。”
“卫红,明天去找点木板,咱们黑漆刷个黑板先用着。”
陈卫红笑道:“村里吴青连是木匠,我现在就去说一下,明天让他过来帮忙做。”
第二天一早,吴青连带着木工工具和几个人扛了一些木板过来。
不远处,几十个人趁着早晨上工前,正在把几根粗大的木头拉过来。
这个时代,每个村里几乎都有会做木匠的人,不管手艺好坏,总有那么个人。
吴青连手艺不错。
顾英华走了过去,看着这些木材,尤其是那些大料,很是感动。
这些就是那些老人们的寿材。
为了学校,他们真的是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拿出来了。
有杨传福这个属下,顾英华也经常和他聊天,对木头还是很熟悉的。
吴青连笑道:“这是大爷爷和我爷爷他们几个的寿材。”
“大爷爷说了,能给孩子们在村里建起学校,有老师教,让孩子们读书,他裹着草席都能去见列祖列宗了。”
“村里的有寿材的老人,都把寿材拿出来了,给学校做大梁。”
“要是咱们房子不需要木料做大梁,那就打造桌椅板凳,这么好的夜校都有了,孩子们的桌椅板凳不能差了。”
“咱们村上数一百年,也没个学校。”
“后来八路来了,小顾连长你们来了,才开了夜校,有人认识了几个字。”
“现在咱们日子好过了,也该出些文化人了。”
顾英华眼睛湿润,没有拒绝,这些材料用上了,村里人对学校的感情会更深。
他微微点头。
吴青连动作很快,很快把黑板休整平整,仔细刷了黑漆。
然后他把剩下的木头打了一个架子,让黑板可以支起来。
“冉老师,您看看,这么高行不行?”
冉秋叶走过去试了试,满意的点头。
其他木材就先堆放在旁边遮盖起来,等着盖房用。
吴青连收拾一下工具:“小顾连长,等下午下了工,我就过来先加工木材。”
“不过您得先拿出个章程,这些料子怎么用。”
顾英华点点头,考虑一下:“材料先不着急加工,等我们单位的杨师傅过来。”
“杨师傅可是大工匠,他本身最拿手的就是木匠。”
“他来了,你跟着好好学学。”
吴青连连忙点头:“那可得谢谢您。”
快中午的时候,村里铁匠提了个铸铁的小钟走了过来。
“处长,我给弄了个这,上下课能敲一敲,以后村里上工也用这个敲一敲。”
“对了,大爷爷说了,等开始盖房了,我们几个会手艺的,平常上工就不去了,都留下帮着建房。”
顾英华笑笑,拍拍他的肩膀。
村里的石匠也来了,问有什么需要做的。
村里人这个年代在丰衣足食的时候,做事是让人暖心的。
当初选三山村不是没有原因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山村的手艺人,不管手艺好坏,很齐全。
尤其是铁匠在很多村子都是稀缺品,可三山村就有一家。
其他的编筐的,剪纸的,木匠,石匠,都有一些。
趁着他们做事的时候,顾英华走过去,坐在冉秋叶身边。
冉秋叶正在顾英华常坐的桌子上写教学计划。
看到顾英华过来,冉秋叶顿时眼睛笑的弯弯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