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她种地?
她懂。
现在就可以给顾英华生了吗?
她一直以为要等到娄晓娥嫁过来之后,才能行。
这可是她唯一的愿望。
她一下激动的看着顾英华。
“可在这里会被人知道的。”
秦淮茹对这个消息期待已久,真的到眼前了,反而变的患得患失起来。
顾英华看看外面没人,轻轻说道:“我来农村两个目的。”
秦淮茹一下认真起来,用力握住顾英华的手,看着他。
顾英华反手握住秦淮茹,轻轻说道:“第一个,就是尽快让你怀上。”
“城里人多眼杂,这里是我的地方,没人管,没人在意。”
“不然,我何必跑这么远,四九城周围的农村难道不行吗?”
“放心吧,这里是我的根据地,我没有完全的把握,怎么会这么做?”
“第二个,也是趁机到农村来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个,就是来看看当初的老兄弟、老乡亲们。”
顾英华还有第四个最重要的原因没说:避开老右的风潮,趁着城里搞老右,村里还是相当安稳的,在这里经营一个自己的农村基地。
以后几十年,农村都是很重要的地方,关键是容易出成绩啊。
这里经营好了,还能顺手弄几个人才放在这里保护起来。
接受贫下中农改造?
还有比老根据地革命老区的贫下中农更红更专更贫苦的地方?
在这里接受改造,谁能说不行?
秦家村其实也挺合适,但是秦家村距离四九城太近了,容易出岔子。
这里天高皇帝远,相对与世隔绝,只要和当地县城搞好关系,事情很容易做。
而且,秦家村最大的弱点就是秦淮茹要怀孩子,就不合适了。
这里比秦家村合适。
秦淮茹连忙擦擦眼睛,用力点头。
她没料到,顾英华计划的这么精细,更是一直没忘记这个事情,一直放在心里呢。
可她看一眼外面,又有些犹豫:“卫红肯定不乱说,可张全兄弟……”
“我要是有了,回去怎么办?”
“到时候肚子看出来了……”
“还有于莉,整天和我在一起,会被看出来的。”
出来出差,回去多个孩子,那也是个麻烦事。
顾英华轻轻叹息一声:“现在外面捡个孩子很难吗?”
“张全不会乱说话的。”
“你不用担心其他人。”
“等怀上了,我立刻就送你走,把你送到我二叔那边农扬里,那里更没人乱说,等生完孩子再回来。”
“就是太辛苦你了。”
“你别担心这些,我都已经安排好了,我一定会让他们照顾好你。”
虽然还不到后年开始的困难,但是现在,依然有人偷偷逃荒。
陈卫红他们出车经常遇到。
甚至看到他们这些卡车司机,有些人就把自己孩子往车上送。
他们不求给钱,只求把孩子带走,给孩子一口吃的,求个活路。
刚建国,日子难。
后世的很多人一直有些人有个错觉,觉的都建国了,改造了,情况立刻就好了。
可实际上,哪那么容易?
建国的头几年,生产力还是原来的样子,甚至不入原来,日子过的极其艰难,尤其是刚建国又打了一扬国战,国内民生的艰难难以想象。
不然何必55年要提出粮食定量?
秦淮茹轻轻靠到顾英华怀里:“是啊,外面捡个孩子不难。我就说支农在村里捡的。”
“回去别人怎么说都没证据。”
“可于莉怎么办?这事肯定瞒不过她啊。”
“还有村里人咋办?”
看到她还是忍不住的担心,顾英华笑了起来,于莉……
“你只要怀上了,不等显怀我就安排你离开,她不会知道。”
“就算她知道了,她也不会说出去。”
“她没那么蠢。”
“和我们一个院子住那么久了,她要是这都看不出来,那我早就不要她留在我的办公室了。”
秦淮茹顿时脸色一红。
有人敲门,秦淮茹连忙直起身离开顾英华的怀里,顾英华走了出去。
是张全。
顾英华笑笑,和张全在临时的客厅里坐下来。
张全看着顾英华:“姑爷,这里可靠吗?”
“这里可是三四百口子人,上百个壮劳力。”
“我看了,村里不少男人手里都有人命,也有当过兵拿过枪的。”
“村里的民兵队,是见过血的。”
顾英华叹息一声:“明天,我们去扫墓。”
张全愣了一下,可靠不可靠和扫墓有什么关系?
他突然想到今天的时候,村里的老村长还特地说过,明天去看看他们。
他还以为是朋友。
现在看来,恐怕不是。
但是他没多问,只是点点头,回去了。
顾英华回头来到屋子里:“淮茹,你去喊于莉帮忙,去拿点白面回来,我们烙饼。”
秦淮茹愣了一下,看看外面,这个时候烙饼?
是顾英华晚上没吃饱?
她没多问,连忙去喊了于莉过来,没多会,陈卫红也跟过来,去村里借了一口锅。
“处长,我就知道你晚上没吃饱。”于莉笑着揉面。
很快,烙饼发出香气,陈卫红都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秦淮茹笑着拿起刚烙好的饼:“英华,你先吃,我们再弄。”
顾英华摇摇头:“去找个包袱皮过来。”
秦淮茹有点奇怪,今天顾英华情绪有点不对。
她去找了个包袱皮过来。
很快,一张张烙饼放到上面,一直到几十张……
可顾英华没吃,也没多说,只是等饼子凉了,包起来。
陈卫红奇怪的看着顾英华:这是要送人?
于莉看着顾英华想要说话,秦淮茹连忙拉了她一把。
她熟悉顾英华,顾英华一定是有事。
顾英华低声道:“都回去休息吧,明天忙着呢。”
第二天一早,顾英华起身,吴老生带着村里的人,抬着庄重的祭品,来到半山腰一处林木掩映,风景秀丽的地方。
林木掩映之下,有八座坟,每座坟前都是上好青石雕刻的墓碑。
当初顾英华走的时候,这些墓碑都是没有的,只是悄然把人埋在这里,不敢起碑。
如今这里碑立了,坟砌了,周围专门用一圈篱笆围着,里面打扫的干干净净,入口是两间茅屋。
这八座墓碑就在他们老吴家的祖坟里,位置最好的地方。
两个年纪大的老人在这里住着。
顾英华走过去,抚摸着墓碑上的名字,挨个把墓碑擦的干干净净:小饼子,李德山……
那个时候,小饼子才十三岁,比自己还小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