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2章 新罗使团

作者:不恰药药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见公主金恩静从马车里探出头来,一脸痴迷地望着外面的繁华景象,崔郑雄连忙快马加鞭,赶到马车旁,低声而急切地提醒道:


    “公主,万万不可如此大意!不要忘了你自己的目的。


    臣听闻大唐人最重视女子的贞洁,你可是肩负着与新罗和亲的重任而来,怎可在大庭广众之下轻易露出真面目?”


    说着,他伸手轻轻按下帘幕,那张如画的脸庞迅速隐入阴影之中。


    金恩静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甘与无奈,却也只能默默坐回车内。


    崔郑雄望着紧闭的马车帘幕,心中暗自庆幸,还好及时提醒了公主,否则一旦在大唐惹出麻烦,后果不堪设想。


    此次出使大唐,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够促成公主和亲,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高句丽和百济心有忌惮!


    百济那是高句丽王室后以南下建立的国家,自立国以来就和高句丽一起处处针对新罗!


    如今高句丽落入权臣渊盖苏文掌控,更是有一举吞并新罗的野心!


    现在高句丽与百济一南一北,双方共计十几万大军,已经陈列边境对新罗虎视眈眈。


    如果此行不能得到大唐的支持,恐怕新罗会就此灭亡成为史书上寥寥几笔...


    不,恐怕新罗都不会有登上史书的机会!


    所以此次公主和亲,必须要成功!


    马车内,金恩静轻咬着下唇,眸中泛起层层涟漪,那张绝美的脸庞上写满了忧愁。


    她纤细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绣花枕头,指尖传来的细腻触感却无法抚平她内心的波澜。


    窗外偶尔传来的欢声笑语,在她听来都显得格外刺耳,仿佛是在嘲笑她即将沦为政治牺牲品的命运。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故国的山川河流,还有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泪水悄然滑落,滴落在精致的衣袖上,晕开一朵朵无言的花。


    她知道,自己身为公主,肩上扛着的是整个新罗的命运,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那份对自由的渴望便如潮水般涌来,让她窒息。


    她清楚的知道,虽然她是公主,但按照汉人的说法,异国公主也是蛮夷,嫁过来也成不了正妻,最多是一个妾...


    这样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但她却没有办法拒绝!


    只希望未来的夫君能对她好一点...


    听闻大唐皇帝有十四位皇子,其中除去三个嫡子外,适婚的有六位,也不知道自己会被大唐皇帝会让哪一位皇子跟自己联姻...


    嫡子她是不敢想的,即便出身新罗,但她对汉人的文化还是非常了解!


    嫡子在这个国家非同寻常,与庶子是不同的!


    身为异国公主,很少有能嫁给嫡皇子的例子...


    不过这次和亲终究也是新罗一厢情愿,大唐会不会答应还犹未可知,一旦大唐拒绝和亲,那新罗该如何抵挡两国联军?


    可要是答应和亲...就代表着她要背井离乡给他人做妾...


    金恩静坐在摇晃的马车内,目光空洞地望着紧闭的帘幕,心中五味杂陈。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袖,每一次用力都像是在挣扎,试图从这命运的枷锁中逃脱。


    车外的喧嚣逐渐模糊,她的思绪飘向了远方。


    很快马车缓缓停下,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声在寂静的夜中显得格外清晰。


    驿站外,几盏灯笼散发着昏黄的光芒,将夜色染上了一层暖意。


    崔郑雄率先跳下马,稳稳地站定后,转身伸出胳膊充当扶手。


    金恩静戴上面纱轻移莲步,缓缓探出头来,没有接受崔郑雄的好意,自顾自跳下马车,随后目光掠过驿站古朴的建筑,心中五味杂陈。


    或许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回到故土了!


    驿站早就收到了消息,提前打扫准备出了房间!


    自古以来华夏便是礼仪之邦,大唐对于使臣也是格外重视!


    各个交通要道上都设置好了驿站,为的就是方便各国使团落脚...


    不管你来意如何,我华夏总是先礼后兵,这是作为大国的体面!


    而崔郑雄此刻也不禁感叹,大唐想的就是周到,这一路走来如果不是有驿站,恐怕使团连住的地方都难找!


    上一次他出使突厥就只能在草原上扎帐篷,半夜还被狼嚎吵醒,提心吊胆的等了一晚上,生怕被狼群分食...


    简单收拾一下后,崔郑雄便开始做起了面见大唐皇帝的准备!


    百里路程,差不多明天就到了!


    此行的贡品、国书都要提早打理好,不能有半点差错,以免给大唐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


    莫说是此行有求于人,就是平日里面对这等大国,也得打起十二分的小心!


    生怕哪句话或者哪件事不对,惹恼了大唐,那对于新罗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忙碌完后,崔郑雄决定出去走走,多感受一下大唐的风土人情,学习模仿一下汉人的习俗,以免到时候面见大唐皇帝时有所冲撞!


    打定主意,崔郑雄换上便装,踏着月色,漫步于驿站外的石板路上。


    夜色中的华阴县显得格外宁静而祥和,街道两旁,灯笼高挂,散发出柔和而温暖的光芒,将古朴的木质建筑映衬得别有一番韵味。


    还没有宵禁,偶尔有行人匆匆而过,或低声交谈,或笑声朗朗,一派繁荣景象。


    崔郑雄漫步其间,细心观察着每一处细节,从行人的衣着打扮到街边的摊贩货物,他都一一记在心里,试图从中捕捉到大唐文化的精髓。


    一阵微风拂过,带来阵阵食物的香气,让他的肚子不禁咕咕作响。


    于是他走进一家小吃摊,点了几样饭食,边品尝大唐风味边与摊主闲聊,试图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今大唐的局势...


    身为小国使臣,他深知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大唐人。


    虽然都是平民百姓,但再怎么说也比他这个来自番邦的人更加了解大唐,这一点他深信不疑。


    这不,与摊主随意闲聊了几句就得知了不少消息!


    其中最重要的消息,莫过于一种名叫雪花盐的东西。


    据说是出自大唐太子之手,价格低廉大唐百姓人人都买得起!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