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后,周安年恋恋不舍的坐上了马车,强拉着周康年一起,他不能留下,也不能让周康年留下,不然他多亏呀。
秦思语看他那副表情,就觉好笑,安慰他道:“师兄,等下次,我给你做好吃的。”
“是什么好吃的?”
“还不知道呢,容我想想。”
“你不是在敷衍我?”
“绝对不是呀!一定会做的。”
“那我等着了,别让我等太久啊。”
“嗯呢!”
周乐年不耐烦的赶人,“快回去吧!”
她今天是她哥带出来的,晚些回去也无妨。
而且这几天她早晚也去母亲院子给她请安,一直也没得到过好脸色,她还是不凑上前了,免得惹得娘亲更生气。
带人走后,周乐年邀请秦思语,“要不要骑马走走?”
“好呀。”秦思语感觉师姐的情绪好像有些不对,坐上马后,她问身后的人,“师姐,你心情不好吗?”
“嗯,和我母亲有些矛盾。”
“是,上次荷叶的事情,伯母还在生气吗?”秦思语问的小心翼翼,虽然她觉得不至于,也过去好些天了。
不过也有可能周家伯母对那个荷叶就是十分的在意,她很不好意思,自己一个提议,惹出了那么多事情。
周乐年听出她语气中的歉意,扯起嘴角给了她一个微笑,“不是你的原因,荷叶只是一个导火索,母亲对我不满已久。”
“为什么呀,师姐你那么优秀!”秦思语不理解,难道不应该是因为有师姐这样的女儿感到骄傲吗?
“哈哈,你怎么知道我很优秀?”
“就是知道,我的师姐最厉害了,谁都比不过!”
这小孩子护食的语气,让周乐年心情好了不少。
“可我母亲就是不喜欢我这样的,她一直想让我做个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在家念诗作画弹琴,闲来做个女红。”
秦思语不由得身子一抖,师姐说的那些,嗯,她也不愿意做,偶尔当个闲情雅致还行,天天都这样,人生还有什么乐趣。
“伯母为什么这么想啊,像师姐这样英姿飒爽不好吗?”
“可能,京中的男子,更喜欢那样的女子吧。”
“可你又不嫁到京中去!”周乐年没有说话,秦思语有些不敢确定的问,“难道,师姐,你,真的要嫁去京城?”
“没有,那只是我母亲的一厢情愿,父亲与我都不同意,所以她对我不甚欢喜。”
“明明你的家在崎北,为什么非让你嫁去京城呢,那边也就那样吧,没什么特别的。”
周乐年还真忘了,身前这个小家伙也是从京城来的了。
“你不是京城过来的吗?也不喜欢京城啊。”
“我的家在哪我就喜欢哪,现在我的家在崎北。你若是嫁去京城了,那不是很难再见到爹娘兄长了吗?
若是婆家的人欺负你怎么办,你孤身一人的,都没有人可以给你撑腰!受了委屈都没有地方说。”
周乐年被她逗的大笑不止,“你个小人儿还知道那么多呢!放心吧,我不会嫁去京城的,那样我不是见不到我这么可爱的小师妹了嘛!”
“一定哦!师姐你的性格就不适合困在那高墙之内,你就是要在天空间肆意翱翔的。”
“嗯,我一定做那肆意翱翔的鹰,不做困在井底的蛙。”
和小师妹那么一通说过之后,周乐年心情好了很多,她打着马儿,慢悠悠的往回走。
夏初已经在家准备好了晚饭,周乐年感受着他们一家的温馨,勾起的唇角也一直没落下过。
接下来的几天,周乐年倒是出来的勤了些,她有正事在身上,周夫人也不能说什么。
即使她依然有意见,那些事,让下人做不行么,就非得她的女儿出面,不过她知道没人听自己的,遂什么也没说。
只是心情又变差了,周安年感觉自己好难,好不容易哄的母亲有了点笑颜,现在......
他感觉自己每天早晚两顿饭都要吃的消化不良了,而周康年是一点反应也没有。
他不理解母亲为什么生气,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让母亲不生气,索性就当看不见。
秦思语感觉她师兄最近胃口大开,一天比一天吃的多,到盛第三碗饭的时候,她忍不住问道。
“师兄,你还没吃饱吗?”
“嗯,我感觉还能再来一点。”
他现在早晚在家都吃不了多少,只能靠中午这一顿把肚子填饱,有谁家少爷做成他这个样子的,饭都吃不饱。
“额,没吃饱那你就再吃一点吧,可别吃太撑,会不舒服的,你是不是在长身子啊?”
夏初也看了过去,十来岁的少年已经开始发育了吗?她询问似得看向秦向北,男娃是几岁开始发育的?
秦向北:“媳妇,你看我干啥?”
夏初对着丈夫无奈,和自己一点默契没有,她干脆问周安年和周康年。
“你们下午的时候会不会饿?要是饿,我给你们准备一些点心,你们放了学,拿着在马车上吃一点。”
“夏姨,不用啦,我们回去路上顺便买一些就好,我是早上来的时候没吃多少东西,所以才......”
小少年也不好意思了,他是不是真的吃的太多了。
“那中午多吃些,没事的,我准备的吃食够,你尽管吃。”
“嗯,谢谢夏姨。”
夏初没多想,以为是周安年早上起不来,所以来不及吃早餐,从城里赶到村里也不少路。
现代时不就有很多学生都是在路上边吃边走的么,看周康年就还是以前正常的饭量,哪知他是因为没心没肺不知愁苦的原因呢!
夏初想着,要不她以后多准备两份早餐,送到主院那边,来个孩子到的时候也能垫垫肚子再上课。
像是鸡蛋饼之类的,几口也就能吃了,不会浪费多少时间。
这么想着,夏初也就这么做了,东西第一天送到主院的时候,她给秦衍和宋安慧也带了一份。
明知他们是吃了早餐的,但是拿了东西来却不给长辈好像不太好。
宋安慧见夏初端了东西来,还诧异了下,“你这是?”
“媳妇问母亲安,我做了些鸡蛋饼,安年说他早上都吃不饱,我想着给他拿点吃食,来的时候吃点也免得饿着肚子上课,也给您和父亲准备了一份。”
“原是如此,我和你父亲的以后你就不必准备了,我们已经用过早食了。”
“是,母亲,那我就将东西放下了,还请母亲同他们说一声。”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