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24章 海洋水稻检测报告

作者:晨锦王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那你们说了这么半天,要成立的这个大集团,到底叫个啥名啊?”


    外公罗老头终于找到了能插话的空隙,主要是前面那些股权、架构、战略什么的,他听得云里雾里,但总归既然要成立,肯定要取名字不是。


    卓佩先开口:“爷爷问到了点子上,名字很重要。我建议,就直接叫‘神农集团’吧。”


    她给桌上的众人解释道:“‘神农基地’这个名字,经过中央新闻和华西医院的报道,已经在国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尤其是在关注农业和健康的人群里,这是个现成的、价值巨大的品牌资产。”


    “如果我们不抢先注册保护起来,我担心很快就会有其他人或者公司盯上这个名字,到时候反而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争议,沿用‘神农’,也是对我们初心最好的延续。”


    “神农集团……好!神农也是我们秋丫头的......”


    外公想说是苏砚秋的种地师傅,估计又觉得场合不合适,转了话头只说:“这个好,我都叫习惯了!而且一听就是种地搞农业的,跟咱们干的活计匹配!”


    苏砚秋也微笑着点头:“嗯,我没意见,就叫神农集团。佩姐考虑得很周到。”


    于是,成立集团公司、确定名称、明确分工这样关乎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就在这顿家常晚饭的餐桌上,高效而愉快地基本敲定了。


    翌日清晨,天光才刚刚破晓,苏砚秋便已踏上了飞往粤市的航班。


    飞机落地,唐俊早已在出口等候,一见面便高效地汇报起工作:


    “苏总,您之前紧急要的双层夹心浮板,全部加急定做完成,货已经送到,现在都堆在您承包的那片海域岸边了。您看什么时候组织人工下海安装?”


    “先不急着安装,”


    苏砚秋步履匆匆,一边往外走一边说,“安装前还有关键一步,大概还需要3-5天的准备时间。我得先去跟慕教授那边对接一下,看看她那边的进展。”


    说完,她甚至没顾得上回基地看一眼,便让唐俊直接驱车前往慕清华教授的海洋农业实验室。


    实验室没什么变化,唯一的区别便是这次苏砚秋来,见到的工作人员都对她热情了许多。


    仅仅两个月没见,当苏砚秋在实验室里见到慕清华教授时,心里微微一惊。


    眼前的慕教授似乎比每天视频通话里看到的模样憔悴了不少,眼下的乌青清晰可见,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想来是手机视频的美颜功能自动淡化了她连日操劳的痕迹。


    “慕教授!”


    苏砚秋快步上前,语气带着关切,“您是不是又熬夜了?脸色不是很好....”


    “砚秋?你怎么提前到了?!”


    慕清华见到她,先是惊讶,随即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喜悦笑容,仿佛疲惫都被冲淡了几分,


    “没事没事,就是最近到了关键数据采集期,睡得少了点,快进来坐!”


    苏砚秋没有过多寒暄,直奔主题:“怎么样,采收的水稻检测数据出来了?”


    “要不说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呢!”一提到这个,慕清华就像换了个人似得,她几乎是小跑到办公桌旁,从一堆文件中精准地抽出一份还带着油墨香味的报告,


    “刚刚拿到,哈哈哈哈,要不是何盼紧急送来一批‘促灵素’助力,实验室这批水稻也不可能提前将近一个月成熟收割,这报告哪能快出来。”


    她迫不及待地翻开报告,指着上面的数据,兴奋地跟苏砚秋分享:


    “这批海洋水稻口感非常神奇!蒸煮出来后,米粒饱满透亮,从外观上就和我们传统的大米完全区分开来!”


    “吃起来有点弹性,但又不似珍珠米那种纯粹的Q弹,更像是……嗯,像是每一粒米都均匀地包裹了一层极薄的、滑嫩的胶质物,口感层次很独特,冷却后也不容易变硬!”


    她枯瘦却有力的手指急切地指向成分分析报告上的关键数据栏:


    “最惊人的发现是在营养成分上!这和任何已知的陆地水稻都有了本质性的区别!你看这里......”


    她的指尖精准地点在一个数值显著超标的条目上,语气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里面富含‘s-10’,也就是水灵气,关键是它的含量非常高,而且极其纯粹!”


    “初步的体外细胞研究表明,它对增强细胞活力、促进新陈代谢有非凡的效果。”


    “我们推测,人长期食用后,很可能能够有效缓解现代人常见的焦虑情绪和体内热燥症,就是类似中医概念的火气旺,甚至可能因为其强大的抗氧化和修复特性,使皮肤状态变得越来越好!”


    慕清华马上又严谨地补充道:“当然,这些目前还主要是基于成分分析和初步细胞实验的推测,可惜现在产量实在太有限了。”


    “我们还没来得及进行大规模的人体临床试验来完全验证这些效果,科学需要严谨的数据。”


    “那口感呢?”


    苏砚秋紧接着追问,这是她最核心的关注点。


    在异世,即便是同一种灵植,在不同地域环境下生长,其口感风味也会产生微妙甚至巨大的差异。


    她为这水稻设计了复杂的伴生系统来帮助它适应海洋环境,但最终入口的感觉,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环,若不行,又需耗费大量时间改良,比如齁咸齁咸的,谁受得了?


    慕教授听到这个问题,马上带着一种分享惊喜的愉悦:


    “口感非常独特!它确实会带有一点点非常轻微的咸味,但这个咸味非常非常淡。”


    她拉过苏砚秋的手背拍了拍:“非但不会让人觉得齁咸不适,反而巧妙地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提鲜感,类似于品尝优质海带、蛤蜊那种来自海洋的天然鲜咸风味,应该很容易被大众接受,甚至可能成为一种独特的卖点。”


    “唉,可惜现在成功的样本太少了,珍贵得像金子一样。我也只舍得煮了三粒米尝了尝味道。”


    “剩下的所有稻谷都必须作为最宝贵的母本,立刻送到你的试验田进行扩繁和推广种植……时间不等人啊。”


    “疾控中心和国安那边的同志都特意来找我谈过话了,形势严峻,要求我们尽一切可能加快进程!”


    “对了,有个好消息,促灵素马上可以批量生产送过来,就算这批母本种子不到一斤,我们也能在1个半月之内翻无数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