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五十六章 地下洞穴

作者:不是大巴司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基地高层又极力邀请徐万里几人参观藏地避难所的地下生存城市,说是地下生存城市有一处地下特殊洞穴,洞穴储存的地下水,便是基地幸存者以前的生活水源。


    可前段时日,一名看守抽水泵的幸存者莫名失踪。


    基地士兵搜寻好几天,未能找到失踪的幸存者,也没找到尸体,仿佛凭空消失般,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防御部门的士兵担心地下洞穴存在某种未知的怪物。


    为地下生存城市幸存者的安全起见,他们决定彻底封锁地下洞穴的入口,再花费资源,将外面融化的雪水引进来。


    积雪融化的雪水,水质方面略有瑕疵。


    避难基地需要安装数道净水措施,过滤雪水中的大部分杂质,令积雪融化的雪水达到饮用水级别,再烧开供广大幸存者的日常使用。


    如此,便能最大程度上降低水质带来的隐患。


    “生存基地很重视净水设备。”


    返回提灯组织驻点的路上。


    徐万里几人驾驶着黑武士装甲车,开着车,闲聊避难基地高层谈到的话题。


    藏地避难所的高层,并不是不谈双方合作的事宜,而是基地目前有更迫切的问题需要解决,他们希望提灯组织可以排查地下洞穴的内部,看看是否存在威胁幸存者生命的危机。


    解决地下洞穴的隐患,地下生存城市就能展开诸多项目。


    “地下的暗河四通八达,十分复杂。”


    “各个生存基地确定地网项目选址的时候,均是能避开就避开暗河,不能避开,也要尽量挑选一些河流覆盖区域小的地带。”


    “但地下暗河的分布错综复杂,不可能全部避开,总有一部分区域是需要穿过暗河,或直接打通暗河,或是采取分段式抽干暗河水源,连接上一节节水泥通道......”


    “......”


    地下暗河是地网项目经常面临的问题。


    如果不是地下暗河严重拖累地网项目的进度,估计不需要花费三五年,两三年时间就能打通各个基地的地网通道。


    而面对暗河,生存基地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各基地的地质专家跟建筑专家会根据暗河的情况,决定是否绕道,如果绕道,又要考虑是不是建立中转站,打造地面功能区域,等等,缩小地下暗河带来的影响。


    “为什么魔都地下生存城市不受暗河的影响啊?”


    白绮苗好奇道。


    她们停留魔都地下生存城市的时间最长,对魔都地下生存城市的格局跟建造最为熟悉。


    在她印象中,并未听说地网项目或打造新功能区域时,要受到地下暗河的困扰。


    “魔都避难基地是临海基地,按理说不是更容易受到暗河影响吗?”


    “不一样。”


    余思晗望着窗外的通道,解释道,“地下暗河分布密不密集,其实是跟岩石特性,气候,地质构造有关,魔都跟杭城,湖城周边区域的岩石特性,地质构造不易形成暗河。”


    说着,话语停顿一下。


    不太确定的说道,“说起来,桂省跟贵省的岩石特性,地质构造才容易导致暗河产生,而藏地避难所...可能是因为河流源头的缘故?”


    藏地避难所选址于最高峰的山体。


    凿空山体内大部分岩石,形成类似洞穴的居住区域。


    继而,再往下一点一点打造地下生存城市。


    这种选址的优点在于,短时间内就能打造出适合幸存者居住的环境,躲避外界危险;缺点也很明显,遇到暗河或地下洞穴等构造,没办法错开,只能硬着头皮处理。


    “哦哦。”


    白绮苗似懂非懂。


    地下暗河的复杂性,超出她的理解范围。


    也不纠结,侧头看向窗外,看着拐来拐去的通道,若有所思。


    “难怪咱们往地下生存城市驾驶的时候总是要拐弯呢。”


    几人去过不少个地下生存城市,比如魔都地下生存城市,杭城地下生存城市,湖城地下生存城市等。


    那些地下生存城市的通道很有规律,基本是一成不变的平缓弯度,开着开着就容易犯困。


    相比起来,藏地避难所地下生存城市的地底通道,就显得有些奇怪,一时左拐一时右拐的,不留神容易撞到通道护栏,也容易让乘坐交通工具的人晕车,呕吐。


    “藏地地下生存城市已经打造好大部分区域,不可能更改选址。”


    徐万里说道。


    如今,藏地避难所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放弃地下洞穴区域,二是不惜代价按照地下生存城市的设计图走。


    前者有可能影响到整座地下生存城市的稳定性,后者又需要面临一些未知的风险。


    “我们刚抵达藏地避难所,先不着急决定要不要帮忙。”


    “嗯。”


    余思晗点头。


    防人之心不可无。


    不管是跟避难基地打交道,还是跟外界的聚集地打交道,都要保持基本的警惕。


    “这几天,我跟小禾关注一下地下洞穴的事。”


    “地下洞穴我刚才搜了一下。”


    对讲机立即响起白绮禾的回复。


    “那处地下洞穴是藏地某条河流的源头,水质跟水流量,完全能满足一座地下生存城市的幸存者所需,并且,那处地下洞穴的生态系统不复杂,可以养殖鱼类。”


    “起初,藏地避难所的技术人员往地下洞穴投放几千只不同鱼类的鱼苗。”


    “可声纳探测仪探测不到鱼苗的位置。”


    “藏地避难所生物部门的工作人员猜测,地下洞穴的河水可能蕴含有媒介,导致声纳探测仪失效......”


    “......”


    灾难持续半年多。


    如今,各个生存基地依旧缺乏探测白雾的仪器跟手段。


    即便顾瑞佳上传外骨骼装置的头盔视频给基地,给基地工作人员提供实验的方向,但技术上的差距难以逾越,并不是简单指明方向,便能研究出简略版探测仪。


    这个技术性的问题,或许有可能延续到未来数百年,甚至是更长时间......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