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8章 元嘉之治,宋文帝刘义隆

作者:花鸟风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会是朕吗?”


    梁武帝萧衍看到这里,眼中闪过亮光,有些期待地问道。


    “应该是刘义隆或者萧衍吧?”


    陈武帝陈霸先看着天幕,沉声说道。


    虽然这两个皇帝在执政后期都出现了不小的过错,但总体来说算是明君。


    【巧了,南朝第二位明君也是刘宋的皇帝!】


    【他就是宋文帝刘义隆!】


    “什么情况?”


    “怎么是义隆当上了皇帝?”


    “朕的义符呢?!”


    宋武帝刘裕心中咯噔一下,顿时傻眼了,目瞪口呆地说道。


    刘义符自幼被他视为继承人,刘裕对其培养寄予厚望。??


    按道理说,他死后,肯定是刘义符继位啊!


    难道是老三刘义隆造反了?!


    刘裕想到这里,心中顿时一沉。


    【刘义隆,是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武帝刘裕的第三子,母亲为文章太后胡道安。】


    【刘义隆生于晋安帝义熙三年,幼年封宜都王,12岁起镇守荆州重镇江陵。】


    【他性格沉稳,勤学善思,在地方推行劝农、兴学,初显治国才能。】


    【然而,他并非刘裕的嫡长子,也不是刘裕属意的继承人。】


    “好家伙!”


    “这刘义隆该不会也是杀兄上位吧?”


    汉光文帝刘渊看到这里,顿时绷不住了,表情奇怪地说道。


    他儿子刘聪,就是在他去世后,杀死了兄长刘和,自立为帝?的……


    【刘义隆的长兄,宋少帝刘义符即位后荒淫无度,不理朝政。】


    【景平二年,以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为首的辅政大臣,因少帝失德,将其废黜并杀害。】


    “岂有此理!”


    “这几个人未免也太胆大包天了!”


    宋武帝刘裕大怒,霍然起身咬牙切齿地说道。


    虽然刘义符做的不对,但是你们几个是怎么敢废杀皇帝的?!


    “来人!”


    “把这几个人给朕拿下!”


    刘裕一拍桌案,怒火滔天地对禁卫吩咐道。


    【他们原本想拥立更年幼、更易控制的刘裕次子庐陵王刘义真。】


    【但刘义真与徐羡之等人有矛盾,且被认为“轻动多过”、“德轻于才”,也被徐羡之等人废杀。】


    【最终,大臣们选择了时年17岁,素有贤名,镇守荆州的宜都王刘义隆。】


    【徐羡之等派人前往江陵迎立刘义隆为帝,改元“元嘉”。】


    “咦?”


    “这个刘义隆居然也是这么当上皇帝的?”


    汉文帝刘恒一愣,随即惊讶地说道。


    刘恒也是靠“捡漏”当上的皇帝,而刘义隆和他的经历很像……


    【刘义隆在位共三十年,年号“元嘉”。】


    【其统治时期,是南朝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少有的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史称“元嘉之治”。】


    “老三竟然做的这么好?”


    刘裕看到这里,也是愣住了,不可思议地说道。


    这天幕夸赞得是不是太过了?


    他儿子真有那么厉害吗?


    【刘义隆登基后,深知自己被权臣拥立,且两位兄长皆死于权臣之手,对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深怀戒心。】


    【他隐忍三年,逐步掌握禁军兵权、培植亲信,到彦之、檀道济等人。】


    【元嘉三年,他果断下诏公布徐、傅、谢等人杀害少帝及庐陵王的罪行,下令讨伐。】


    【谢晦在荆州起兵反抗,但很快被檀道济平定,徐羡之、傅亮被诛,谢晦兵败被杀。】


    【刘义隆成功铲除了威胁皇权的权臣集团,完全掌握了朝政。】


    “三年平定乱臣,谋定而后动,一击必杀,确实够厉害!”


    汉光武帝刘秀咋舌,对这个结果挺惊讶的。


    汉朝的那几个傀儡皇帝,可做不成这样的事情!


    【刘义隆多次下诏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赈济灾荒,减轻赋税徭役。】


    【他推行“土断”制度,清理户籍,使侨居人口纳入当地户籍,承担赋役,检括隐匿户口,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世家大族过度兼并土地和荫庇人口。】


    【元嘉七年,刘义隆设立钱署,铸造四铢钱,试图整顿混乱的货币市扬,虽然效果有限,但显示了努力。】


    【这些措施使得江南地区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人口增加,社会相对富足。】


    “朕决定了,传位给义隆!”


    “什么狗屁立长不立贤,在朕这里行不通!”


    刘裕大袖一挥,心中已经做好了思量,打定主意要立刘义隆为太子。


    【刘义隆本人雅好文义,提倡学术文化。】


    【在他的倡导下,元嘉时期文化昌盛。】


    【刘义隆在京师建康设立儒学馆、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分科授业,培养人才。】


    【出现了以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为代表的“元嘉三大家”。】


    【他们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刘义隆自己也常与群臣宴饮赋诗。】


    “咦?”


    “谢灵运?”


    “这不是一斗哥吗?”


    曹植看到这里,面色顿时古怪起来,差点没绷住。


    谢灵运说曹植“才高八斗”,明面上是夸曹植,实际上是自夸。


    这也导致了曹植对谢灵运没啥好感!


    【裴松之奉诏,为陈寿《三国志》作注,开创了史注新体例。】


    【范晔开始撰写《后汉书》,但是后来被刘义隆所杀,书未完成。】


    【何承天在历法、天文、音律等方面均有贡献。】


    【绘画、书法等艺术,在此期间也得到了发展。】


    “如此看来,这元嘉之治确实了不得!”


    孔子看到这里,顿时露出惊容,感慨地说道。


    在天幕讲述的历史上,唯有唐宋这样经济繁荣的朝代,才会发展起文学和艺术!


    而刘宋这个割据政权,在这时候居然也出现文化发展的苗头了!


    如此看来,“元嘉之治”果然不得了!


    【刘义隆勤于政事,经常亲自审阅案卷,要求地方官员劝农、举贤、断狱。】


    【他多次下诏要求官员廉洁奉公,并派遣使者巡行地方,考察官吏政绩。】


    【虽然未能完全杜绝贪腐,但整体吏治在前期相对清明。】


    “好好好!”


    “不愧是朕的儿子!”


    刘裕越看越满意,连连夸赞道。


    【刘义隆在位期间,最大的失策在于对北魏的军事行动,即著名的“元嘉北伐”。】


    “糟了!”


    “天幕要开始批评朕了!”


    宋文帝刘义隆顿时一惊,头皮发麻地说道。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