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8章 东吴大帝,孙权!

作者:花鸟风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咳咳!”


    “天幕要盘点朕了!”


    孙权故意咳嗽两声,整理好衣冠,等着天幕的表扬。


    【他是东吴第一位明君,也是开国皇帝,他就是东吴大帝孙权!】


    “大帝?”


    “好霸气的称呼!”


    汉武帝刘彻霍然起身,惊奇地说道。


    同时,他心中不免升起了不服气的念头。


    区区一方割据实力,居然敢称大帝!


    他倒要看看这孙权有几分能耐!


    【孙权,字仲谋,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他是华夏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曹操、刘备并立,共同开创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他是长沙太守孙坚的次子,江东小霸王孙策的弟弟。】


    “什么?”


    “没想到二弟竟然成了开国皇帝!”


    小霸王孙策正在和周瑜探讨事情,看到这里,不由得惊声说道。


    但同时,他心中不免升起一股阴霾。


    怎么会是孙权称帝?


    自己难道去世很早吗?


    【公元200年,孙策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所伤,不治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临终前,遗令其弟孙权继位。孙权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好一个许贡!”


    “竟然敢刺杀吾!”


    孙策抬头看着天幕,双眼喷火,勃然大怒地说道。


    他娘的,找死!


    【于是,年仅18岁的孙权继承了江东基业。】


    【在张昭、周瑜等重臣的辅佐下,他迅速稳定了内部局势,安抚了人心。】


    【孙权早期主要致力于巩固孙氏在江东,也就是长江下游地区的统治。】


    【他消灭了内部不服的势力,如李术、黄祖等人。】


    【孙权招揽贤才,如鲁肃、诸葛瑾等,为后续的发展打下了人才基础。】


    “这孙权真不错!”


    “生子当如孙仲谋啊!”


    曹操看到这里,也不禁感叹道。


    经历了赤壁之战后,他也对孙权的实力和手段所认可。


    以弱冠之年,能在他曹操和刘备手中占到便宜,这孙权不简单!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意图统一全国。】


    【孙权在鲁肃、周瑜等人的力主下,摒弃疑虑,毅然决定与刘备联合抗曹。】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主要是周瑜指挥的东吴水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此战是孙权一生中最关键的战略决策和胜利之一,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后,孙权从曹操手中夺取了荆州的部分土地,但荆州核心区域南郡,却在刘备的控制下。】


    【孙刘联盟因荆州问题屡生龃龉。公元219年,孙权趁关羽北伐曹操,后方空虚之际,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擒杀关羽。】


    【此举,彻底破坏了孙刘联盟。】


    “哇呀呀!”


    “可恶的碧眼小儿!”


    张飞看到这里,气得牙痒痒,咬牙切齿地吼道。


    这孙权小儿太卑鄙了,居然玩阴的,害了他二哥!


    该死!


    【公元221-222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倾国之力发动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


    【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陆逊采用火攻,火烧连营,大败刘备。】


    【此战稳固了孙权对荆州的控制,并彻底确立了三国鼎立的疆域格局。】


    “这就是天幕所说的兄弟情谊变质?”


    “胡扯的吧!”


    汉高祖刘邦瞪大了眼睛,对天幕之前所说的话表示怀疑。


    没看到刘备都那么愤怒了,怎么可能对关羽有意见?


    【在稳定了江东、夺取荆州、击退刘备之后,孙权具备了称帝的条件。】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也就是如的今湖北鄂州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或孙吴。】


    【同年,孙权迁都到建业,也就是如今的江苏南京。】


    【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屯田,兴修水利,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为后世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平定山越叛乱,将其纳入编户,增加兵源和劳动力。】


    【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船队远航夷洲(台/wan),这是中国历史上大陆政权首次有明确记载的对台的经略行动。】


    【同时,孙权也与辽东公孙渊、海外诸国有往来。】


    “哈哈哈,好!”


    “没想到仲谋做的这么好!”


    正在围攻董卓的孙坚抬起头,突然大声笑道。


    而周围其他各路诸侯看向孙坚的目光中,也带上了羡慕之色。


    有孙权这么一个儿子,当爹的该有多省事啊!


    【孙权前期知人善任,先后重用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杰出人才。】


    【但晚年猜忌心加重,尤其表现在处理太子问题上。】


    【孙权晚年性情变得多疑、刚愎,在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导致“二宫之争”,也就是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党争。】


    【这场内斗持续多年,牵连甚广,许多重臣(如陆逊)因此忧愤而死或被贬斥,严重损耗了东吴的国力。】


    “朕错了!”


    “这就改!”


    东吴大帝孙权看到这里,叹了口气,沉声说道。


    他主打一个听劝!


    【公元252年,孙权在建业病逝,享年71岁。】


    【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故史称“吴大帝”,其幼子孙亮继位。】


    “竟然71岁!”


    “这孙权活的也太久了!”


    “真羡慕啊!”


    ……


    曹丕曹叡等几个魏国的皇帝看到这里,都纷纷羡慕不已。


    麻了!


    这寿命如果给他们该多好!


    哪里还有司马家族什么事!


    【孙权凭政治智慧与战略韧性割据东南,是三国最长寿的君主,但晚年失误削弱了政权稳定性。】


    【其统治加速了江南开发,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南北的格局。】


    【总结来说,孙权是一位在乱世中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战略眼光和用人能力开创并稳固了一方霸业的重要历史人物。】


    “这孙权确实厉害,不愧是开国皇帝!”


    “可堪称为英雄!”


    秦惠文王赢驷一扬眉毛,对孙权很是赞赏。


    【孙权建立的东吴政权不仅维持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数十年,更重要的是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进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大帝”的称号,既是对其功业的肯定,也反映了他在东吴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孙权盘点完毕,我们接着盘点东吴第二位明君!】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