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6章 亡国之君,蜀后主刘禅

作者:花鸟风月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刘备盘点完了,我们接着讲刘禅!】


    【?刘禅既非传统意义上的昏君,也非明君,其历史定位更倾向于“庸君”或者具有复杂性的守成之君。】


    “天幕这是何意?”


    刘备听闻此话,顿时皱起眉头。疑惑不解地问道。


    【蜀汉后主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


    【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与争议,是三国历史中极具代表性的亡国之君。】


    “什么?”


    “我蜀汉也二世而亡了?!”


    刘备正在思考天幕的意思,却被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到了,难以置信地惊声说道。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天幕在胡说!”


    刘备心跳加速,瞪大了眼睛,摇着头大声说道。


    对于这个结果,他不能接受!


    【刘禅生于荆州新野,生母是甘夫人,幼年历经战乱,长坂坡之战中被赵云拼死救出,留下来“单骑救主”的历史典故。】


    【刘禅幼年多次遇险,孙权曾以接孙夫人归吴为由,欲挟持刘禅,被张飞和赵云截回。】


    【221年,刘备称帝,立15岁的刘禅为太子,命诸葛亮、伊籍等教导其典籍治国。】


    【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李严。】


    【17岁的刘禅登基,改元建兴,尊诸葛亮为“相父”。】


    “大哥!”


    “大哥!”


    “你没事吧?!”


    关羽和张飞搀扶住脚步踉跄的刘备,对他关切地问道。


    “阿斗虽是亡国之君,但是也应该是明君才对,怎么会是庸主呢?”


    刘备双目无神地看着天幕,喃喃自语道。


    他心中对刘禅的期望很高。


    【刘禅在位初期,诸葛亮总揽军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刘禅表面放权,实则对诸葛亮极度信任,支持其平定南中、五次北伐。】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谆谆告诫刘禅“亲贤臣,远小人”。】


    【刘禅虽有“相父何太速耶”的抱怨(诸葛亮急于北伐),但始终未动摇其权威。】


    “阿斗这点就很好,不阻拦就是帮助!”


    老年诸葛亮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说道。


    他原以为刘禅能做好守成之主,却能想到成了亡国之君。


    在他死后,刘禅究竟都做了些什么事?


    【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刘禅依其遗命以蒋琬、费祎、董允相继辅政。】


    【蒋琬、费祎采取守国策略,减轻赋役,恢复国力。】


    【刘禅仍以象征性君主为主,朝政相对清明,史称“四英相”时期。】


    “我就说嘛!”


    “吾儿怎么会是庸主?!”


    刘备看到这里,顿时又有了信心,兴奋地说道。


    【后来,刘禅开始尝试亲政,如废李严、调整官职,但核心国策仍由辅臣主导。】


    【后期的刘禅,逐渐宠信宦官黄皓,被董允多次谏阻。】


    【253年,费祎遇刺后,刘禅彻底亲政,却沉溺享乐,怠于朝政。】


    【刘禅更加宠信黄皓,纵容黄皓专权,排挤忠良,如逼姜维避祸沓中,朝纲腐败。】


    “糟了!”


    “吾写的《出师表》,他是一点都不看啊!”


    诸葛亮心中咯噔一下,心想这下完了!


    果然是扶不起的阿斗!


    自己刚去世,他就开始作死了!


    【刘禅对姜维北伐消极敷衍,削弱汉中防御,撤除险要守军。】


    【263年,曹魏伐蜀时,刘禅听信黄皓“敌军不至”的巫言,未作备战。】


    【结果曹魏大将邓艾偷渡阴平,攻破绵竹,诸葛瞻父子战死,成都门户大开。】


    【此时的成都,尚有精兵数万,霍弋、罗宪等在外拥兵,刘禅却拒绝南逃或固守待援。】


    【在谯周等主降派劝的说下,刘禅自缚出降,蜀汉灭亡。】


    【姜维等将士闻讯“拔刀砍石”,悲愤不已。】


    “噗!”


    刘备看到这里,顿时怒火攻心,一口老血直接喷出。


    “这个孽子!”


    “他居然毫无反抗就投降了?!”


    刘备气得浑身直哆嗦,声音颤抖着说道。


    一旁的关羽和张飞也傻眼了,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安慰刘备了。


    不是,阿斗这孩子这么废吗?


    干脆传位给刘封得了!


    “这刘备也算英雄,他儿子怎么如此窝囊?”


    “简直就是无能之辈!”


    “蠢猪一样的东西!”


    汉高祖刘邦也被刘禅给气到了,骂骂咧咧地说道。


    “没想到吾蜀汉竟这么快就灭亡了!”


    “而父皇的所作所为,则令吾羞愧难当!”


    北地王刘谌双眼通红,咬牙切齿地说道。


    他知道蜀汉会亡,但是没想到竟如此早!


    天幕说的时间点,就在几年后!


    【值得一提的是北地王刘谌,也就是刘禅的儿子。】


    【他的所做所为,和他父亲刘禅形成了鲜明对比。】


    【刘谌力谏父亲死守社稷,痛斥投降派:“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


    【在刘禅拒绝,命人向邓艾送降书后,刘谌到昭烈帝庙中痛哭,告祭先祖。】


    【为避免家人受辱,刘谌先杀妻子与子女,随后在昭烈庙中拔剑自刎,时年约30岁。】


    “竟然殉国了?!”


    秦始皇嬴政一愣,震惊不已地说道。


    没想到软弱无能的刘禅,竟然生了一个铁骨铮铮的儿子!


    “好一个北地王刘谌,竟如此有骨气!”


    “不愧是朕的子孙后代!”


    汉景帝刘启拍案而起,对刘谌的行为表示了赞赏。


    这才是大汉的血脉传承,这才叫男子汉大丈夫!


    “嘶!”


    “以身殉国是对的,只是亲手杀了妻儿,未免有些过于残忍了!”


    屈原抬头看着天幕,心情复杂地说道。


    如果不是天幕的出现,他未来也会投江殉国……


    所以他对于刘谌的做法是赞同的,可是接受不了对方杀害亲人这点。


    【刘谌被视为蜀汉最后的骨气,以死践行儒家“国君死社稷”的气节,与刘禅的懦弱形成强烈反差,】


    【杜甫有诗云:“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暗含对刘谌的敬意。】


    【刘谌以最惨烈的方式,为蜀汉政权画上了一个充满血性的句号,】


    “宁可战死失社稷,绝不拱手让江山!”


    “吾要去见父皇!”


    刘谌心情沉重,攥紧拳头咬牙说道。


    他要改变未来的结局,哪怕是劝说刘禅出兵对抗也好!


    蜀汉决不能坐以待毙!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