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6章 关羽阵前对话司马懿

作者:写封情书给自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司马懿此番伐蜀,虽看似凶猛,推进的速度快,甚至已经深入蜀地,攻取汉中多个县,大有合围之势。


    可实际上司马懿并未占据多大优势,而汉中依旧被关羽牢牢掌控。


    尤其是司马懿此番深入蜀地,后勤补给上困难,如不能在关键战役上取胜,反而面临巨大风险。


    而最关键的点就在于关羽,司马懿深知此点,虽引军抵达关羽大营,也没立即发起进攻。


    当日夜间,司马懿召集众将商议。


    司马懿言道:“关羽在我军必经之地当道扎营,又命魏延和廖化各引军在左右山侧安营扎寨,阻挡我军去路。如不能将关羽大营拔除,我军就无法策应郭淮和张郃。今郭淮和张郃所部,皆已深入汉中腹地,粮草补给困难重重,如久攻不克,恐遭变故。我意明日,引军强攻关羽大营,探探虚实,而后想法破之。”


    “请大都督下令。”


    诸将纷纷起身而拜!


    司马懿微微颔首:“关羽乃当世虎将,又久经沙场,不可轻视。今观其营布局,深知兵法,不愧当世名将。虽说如此,但我军兵力占据优势,胜负未尝可知也!明日我亲引大军探其虚实,魏平戴凌,汝二人各引五千军,攻打山侧两营,此为阻挡山侧蜀军策应主营。切记,首战若不能胜,亦不能败。汝二人需谨慎用兵,只需牵制山侧蜀军即可。”


    “谨遵大都督令!”


    魏平戴凌拜道。


    司马懿当夜就制定好明日的战略,此番张郃是主攻,但司马懿这一路策应也极其重要,关乎两路大军的存亡。


    翌日清晨,魏军大营擂鼓作响。


    魏平和戴凌随即奉命各引五千军前往攻打魏延和廖化山侧的营寨,二营距离关羽大营不足五里,且都占据有利的地形,易守难攻。


    司马懿整军后,随即引军三万前往攻打关羽主营。


    一个时辰后,司马懿引军来到关羽大营外。


    司马懿身着戎装,骑在战马上观望关羽大营。只见关羽大营于当道安营,其营门两侧皆用土石堆砌,连贯两侧山体,几乎将岐山和陈仓两道堵绝。


    司马懿如想通行,要么攻下大营,要么绕道入蜀。可想绕道,要么退回陈仓,另行道路。要么进入大山,艰难前行。


    当然,无论选哪条路,都将面临风险。一旦被关羽截断后路,魏军将困死蜀地。


    所以,司马懿想通行,唯一就是击败关羽。


    司马懿不禁感慨:“关羽果真名将也!”


    说实话,司马懿看到这种情况,已经没有多大把握此番能夺下汉中。


    他本来就不怎么赞同此番伐蜀,只是迫于曹丕权威,硬着头皮而来。


    随着魏军列阵,擂鼓震天!


    关羽早已得知消息。


    关羽正在大帐内静候,周仓闯入大帐拜道:“大司马,军士已集合完毕,就等大司马下令。”


    关羽丹凤眼微微一睁,一股杀气蔓延大帐。


    “周仓,取我刀来!”


    “诺!”


    关羽说罢,缓缓起身走出大帐。


    周仓手持偃月刀紧随其后。


    “拜见大司马!”


    帐外诸将皆参拜关羽。


    周仓牵来赤兔马,右手握着偃月刀立于地面,单膝跪地言道:“请大司马上马。”


    关羽微微颔首,随即翻身上马,一手握着偃月刀轻轻一提,于马背上挥舞一圈。


    几十斤的偃月刀在关羽手上,宛如无物一般轻松。


    关羽勒住缰绳,面向众将士,提刀一举:“弟兄们,随我出营迎敌。”


    “杀。”


    汉中士气大振!


    随着营门开启,关羽猛地一夹马肚,赤兔马如一道红色闪电疾驰而出。


    诸将皆策马紧随其后,随着关羽走出营门。


    关羽身着金甲,外披绿袍,面如红枣,丹凤眼,手中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威风凛凛。


    虽已年岁六十余,双鬓斑白,长髯亦是如此,但其势不减当年,常年征战,一股杀伐之气,让人望而生畏。


    随着赤兔马几声嘶鸣,关羽勒住缰绳,双眼冒着杀气望向魏军阵前司马懿。


    司马懿见到关羽,不由微微一怔,暗道其果然不凡。


    司马懿还是很懂礼貌,于马背上抱拳高呼:“阁下就是汉寿亭侯关羽吧,在下有礼了!”


    关羽眉头一皱,抱拳还礼:“阁下便是司马懿吧?”


    “正是在下。”


    司马懿微微颔首:“久闻君侯大名,一直未能相见,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关羽冷哼一声:“哼。司马懿,汝既知我名,何故还敢引军来犯?”


    司马懿微微一笑:“非我要前来,实不得已而为之。汉室已亡,我主顺天应人,建立大魏,四海归心。奈何刘备虽知天命,却倒行逆施,致使天下纷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我主心系天下百姓,不忍蜀地百姓深陷水火之中,故而命我前来解救蜀地百姓,结束这纷争乱世,还天下太平。素闻将军熟读史书,岂不知天命在魏乎?今我大魏王师所至,将军既知天命,何不为蜀地百姓,而下马归顺大魏?如将军能行此大义,天下百姓都将感恩将军。我主亦会感恩将军成全之恩,高官厚禄以待,将军后世子孙也可永享这份恩德,何乐不为?”


    “哈哈哈……。”


    关羽闻言不禁冷笑连连:“司马懿,休要多言。天下百姓皆知,曹丕篡汉。我主乃大汉宗亲,于西川延续汉祚,誓与汉贼不两立。某虽不才,但知忠义二字,又岂会做出背主求荣之事来?何况天下皆向汉,倒是尔等,祖上久食汉禄,国家有难之时,不思报效国恩,却追随乱臣贼子,行此篡逆之事,与禽兽何异?禽兽尚且知恩图报,某观尔等,连禽兽都不如。今还敢引军来犯,助纣为虐,早晚必遭天谴。死后,也无颜面见列祖列宗。”


    关羽嗓门挺大,这番话让魏军一众将领面红耳赤,却无言反驳。


    唯一司马懿一脸淡定,不由微微笑道:“将军此言差矣,自古朝代更替,乃天经地义之事。昔日暴秦,为高祖皇帝所取代。汉延续四百年,天数已尽。我主顺应天命,继承汉祚,乃名正言顺。倒是刘备,自称大汉宗亲,自荐为帝,实乃行倒逆之事也。”


    “司马懿,休要多言!今既引军来犯,那就战场上见个高低。”


    “既然将军执迷不悟,那就休怪!”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