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4章 司马懿设伏兵

作者:写封情书给自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郏县治所内,司马懿和张郃等人聚在一块,商讨接下来的事情。


    司马懿言道:“今郏县叛军已平定,等于截断蜀军与宛洛叛军之联络。宛洛地区叛军四起,皆因蜀军北上,妄图归顺蜀军。只要将李牧所部截杀,宛洛地区的叛军不足为虑。”


    张郃微微颔首:“大将军打算如何截杀李牧军?”


    “我已探明,李牧军现在叶县,算算路程,明日可抵达平顶山附近,我意就在平顶山附近截杀。”


    “大将军用兵如神啊,如此一来,李牧军必败无疑。”


    “还请儁乂将军助我一臂之力。”


    “大将军只管差遣就是,敢不效死命。”


    “好,今夜休整,明日急行赶往平顶山截杀李牧所部。”


    “诺。”


    司马懿和张郃等人商议完,各自退去整军待发。


    翌日一大早,司马懿和张郃等再引军急行,一路赶往平顶山附近堵截李牧军。


    正如司马懿料想一样,李牧当夜就在叶县休整。


    李牧本在穰县驻防,后按照糜武吩咐分兵一路前往郏县接管各路起义军。


    李牧留下部将镇守穰县,他则亲自引军三千,赶往郏县坐镇。


    沿途李牧已经派人联络各路义军,告知他们到来的消息。


    尤其是郏县等人,李牧特意嘱咐他们务必加强防御,在他到来之前,务必坚守住城池。


    李牧紧赶慢赶,还是晚了司马懿一步,而一切皆在司马懿意料中进行。


    李牧本可三日抵达,但因沿途一路皆属魏地,故而行军速度放慢,以防魏军在路上设兵阻击。


    可一路走来,并未有魏军阻拦,沿途各县得知汉军抵达多有直接投降,或闭城不出。


    就在司马懿攻打郏县当日,李牧入驻叶县,翌日一大早赶往郏县。


    李牧不知郏县已经失守,为了早日赶到,一路上加快行军速度。


    李牧刚刚离开叶县,糜武派来传令的人就到,得知李牧早已离开多时,不敢耽搁,继续追。


    糜武得知司马懿接替曹真,就知道计划难以实现,所以急命人传令李牧,让其不要再前往郏县。


    同时又派周平和林丰引军接应,二人引军五千,紧赶慢赶还是追不上李牧,二者相距一日路程。


    而此时的司马懿已经和张郃引军来到平顶山附近,平顶山南面紧挨着湖泊,其余三面皆为平地,只有平顶山极其突出。


    从叶县去郏县必须经过平顶山,有两条路可行,一条路沿着山脉湖泊而行。


    一条路走东面,沿着山脉而行,道路狭窄崎岖,行军缓慢,且不安全。


    司马懿一到此地,就断言李牧必会走南面,沿着湖泊前往宝丰。


    司马懿对张郃等人言道:“李牧必担心郏县有失,所以会加快行军。我料其必走南面,可在平顶山设伏兵,待其军通过时伏击。”


    “请大将军下令吧!”


    张郃等皆拜!


    司马懿微微颔首:“王基你引一路人马,于平顶山设下伏兵,多备滚木礌石,待李牧军行至途中,则出击。”


    王基拜道:“诺。”


    “郭淮,你引一路军绕其后,待李牧军进入伏击圈,你则引军截断其后撤之路。”


    “遵命!”


    “张郃你与我引军堵住其前路,此番务必全歼李牧军。”


    “诺!”


    司马懿轻轻松松的将任务吩咐下去,王基当即引军三千于平顶山上设伏兵,备足滚木礌石。


    郭淮则引军三千藏于后,只待李牧军进入伏击圈,截断其后撤之路。


    司马懿和张郃引军四千余,就在平顶山外围堵截。如此看来,李牧插翅难逃。


    李牧对此还一无所知,于当日下午抵达平顶山外围。


    一到地方,立马有斥候前来汇报:“将军,前面就是平顶山了。有两条路可通往宝丰,一条路沿着湖边,直接过平顶山。一条路走东面,沿着山脉而行,道路崎岖,也通宝丰。”


    李牧勒住马绳,探头望去,眼前有一条大道,南面紧挨着湖,北面紧挨着平顶山。


    大道平整,利于大军通行。唯一隐患,就是紧挨着平顶山。


    李牧打量着平顶山,山不是很高,没什么树木,视线还是不错的。


    “将军,走大道还是走小道?”


    部将询问道。


    李牧思虑片刻,言道:“我总觉得心中不安,担心郏县有失。眼看郏县就在前方,当尽早赶到才是。”


    “将军是要走大道?”


    “嗯,这一路上未见魏军阻拦。今曹真被罢免,其主力皆在宛县。此地,也必无魏军阻拦。不过,我观此路可伏兵于山,不可不防。”


    “将军所言甚是,此地的确凶险,不可不防!”


    “这样,可派一队斥候入山,一路打旗,然后通行。”


    “诺。”


    李牧跟着糜武多年,早已从一个小白成长起来。


    只是一眼就能判定此地可用于伏击,虽然看出问题,但李牧还是决定走大道。


    不多时,一队斥候拿着手旗,开始上山打探情况。


    王基等就藏在中段位置,李牧派人一上山,立马就有人前来汇报。


    “不好了将军,李牧派遣一队斥候上山来了。”


    王基闻言不由眉头一皱:“不能让斥候发现,不然李牧不会走此路。传我命令,速速向山中撤退隐蔽。待其军进入后,再杀出。”


    “诺。”


    王基见情况有变,不得已下令三千军向山中隐藏。


    斥候一路探情况,不见伏兵,开始打旗。


    李牧看到打旗,随即下令:“继续前进。”


    不多时,李牧引大军进入平顶山大路。


    “弟兄们,都打起精神来,以防敌军埋伏。”


    “诺。”


    将士们闻言,一个个十分警惕着,随时准备战斗。


    斥候一路打探情况,很快来到前面王基藏兵的地方,众人仔细一看,这里分明就有人藏过。


    这么多人,就算离开,也会留下痕迹。


    王基一看,就知道事情败露,如此时不出击,一旦李牧退走,将前功尽弃。


    如此时杀去,李牧军尚在伏击圈内,虽然不能达到最佳伏击效果,但可三路截杀,一样可灭李牧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