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淡漠的表情,加上关羽和张飞蔑视般眼神,让张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张温也明白,这场和谈对东吴的重要性,无论刘备怎么辱他,也得忍着。
“奉吴主之命,特来见陛下,为两国交好而来!”张温面不改色,不卑不亢的回道。
刘备闻言,冷哼道:“哼,汝主孙权,本是汉室一臣,却割据江东,不称臣不纳贡,实乃汉室一逆贼尔!孙权也配与朕,以国而交乎?”
张温言道:“陛下,此言差矣!自黄巾之乱后,汉室江山倾斜,先有董卓乱汉,后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群雄之间相互征伐,百姓因战乱而民不聊生,汉室早已名存实亡!如此局势下,天下英雄因势崛起!我主与陛下不正是因此,而占据州郡而国乎?今我主坐拥天下三洲之地,土地广阔,兵甲数十万,如何不能以国而交?何况曹丕篡汉,天下三分,鼎足之势已成!我主于江东立吴国,陛下于两川立汉国,既为两国,如何不能相交?”
“哼,朕乃汉室正统,承继汉室大统。孙权曹丕乃汉室窃贼,朕与孙权曹丕势不两立!又岂会与乱贼相交?”
“窃国之贼实乃曹丕,非我主也!陛下以汉室正统立国,不更应该去征伐曹丕,匡扶汉室吗?今我主特命我前来见陛下,正是为了陛下大业而来!今曹魏势大,非一国之力能与之抗衡,如汉吴两国不能交好,早晚被魏国吞并,届时陛下匡扶汉室理想,岂不要破灭?我主深知共存之理,已决意与曹丕决裂,与陛下相交,共同征伐曹魏。我主诚意满满,不远千里而来,还望陛下深虑!”
张温一席话,让刘备陷入沉思!
刘备虽然恨孙权,但他也知共存之理!
虽然这次对魏吴战役取得完全胜利,但蜀地无论经济和军事力量,都远远弱于魏国。
作为君子可以意气用事,但同样也要为意气买单,尤其是有夷陵惨败的教训。
不等刘备回话,关羽微微睁眼,冷声道:“孙权小儿,有何信义可言?今派汝来,不过是小儿穷途末路!曹丕是国贼,孙权小儿亦是国贼。取魏可,攻吴亦可!汝还是回去告知孙权小儿,如不想落得个身首异处,识趣的话就向我大哥俯首称臣,或许可以保全身家性命!汝若不然的话,我军将挥师东下,亲自取孙权小儿人头。”
张飞接话道:“张温,我二哥说的没错,你最好回去告诉孙权,让他投降!不然的话,早晚俺要亲手宰了他。”
“哈哈哈……。”
张温闻言,不禁大笑不止!
这笑声分明就是在嘲笑关张二人,这让关羽和张飞顿时横眉怒目,要不是刘备还在这坐着,估计张温得被关羽张飞给砍了!
刘备见张温笑声不止,脸色铁青:“张温,何故发笑?”
张温止住笑声,甩了甩衣袖,背手而道:“我本以为千里迢迢来到蜀地,必能听到高明的见识!不想,却是听到如儿童一般见识的低论。如此,怎能不让我发笑?”
“呀呀呀……。”
话音刚落,张飞怒不可遏拔出佩剑:“汝想找死不成?”
张温冷哼一声:“哼,死有何惧?”
“你……。”
“三弟不可鲁莽!”
刘备见张飞要上前杀人,当即起身拦住!
张飞怒道:“大哥,此人如此辱我等,难道杀不得?”
“如杀了他,岂不让天下人耻笑我等弟兄不能容人?”
“哎,气煞我也!”
张飞气的满脸通红,拔剑收住,推至一旁生闷气去了!
刘备愤怒的瞪着张温:“张温,如不是看在你是孙权派来的使臣份上,今必杀汝!”
张温淡淡道:“我既然敢来,就不怕被杀!我主让我来见陛下,是为了两国重修盟好而来!本以为陛下会深明大义,不想陛下不但不见,还将我乱棍打出。如此奇耻大辱,我本欲回去面见我主,如实告知!但想到我主对我之重托,我拼死拦路求见陛下。本以为见到陛下,晓之以理,陛下能放下成见,为国家大局而想。却又不曾想关张二人,说出如此话语,一口一个小儿辱我主。更是口口声声,要过江杀我主?”
“没错,我主的确败于糜武。但我主坐拥江东,尚有兵甲数十万,能战之将上千。强如曹魏,尚且不敢说过江杀我主,汝等又怎敢说出此语?”
“我主本意与魏决裂而交陛下,实乃为两国长久共存而甘愿放低身段。却让陛下觉得我主羸弱,就可以肆意欺辱了吗?”
“今陛下不愿与我主交好,我也不想强求于陛下。此间辱我主之言,我回去自当如实相告。临走之前,温还有一话告知!”
“我主虽败,但也绝非贵国能伐之!如陛下一意孤行,我主将倾尽全力而战。实在不能胜,我相信我主宁愿向北而臣,也绝不向陛下妥协!只怕真到了那时,陛下所谓的宏图大业,也即将付诸东流吧!”
张温说完,对刘备恭敬一拜:“陛下,告辞!”
说完,张温衣袖一甩,大摇大摆的转身离开。
临走之前还不忘讥讽道:“蜀地之人,唯有诸葛亮和糜正德算是人杰,余下皆愚夫也!”
“哈哈哈……。”
刘备和关羽早已被张温怼的面红耳赤,尤其是张温最后一句极度侮辱的话,让他们更加无地自容!
关羽忍无可忍:“大哥,此人太狂妄了,依我之见,当杀之以示我等欲破孙权之决心。”
“不可,张温此故意激怒我们杀之。如真杀,天下之人如何看待我们?如此,岂不正中下怀?”
“哎!”
关羽也是气的咬牙切齿,眼睛一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刘备作为君主,其气量自然不是关羽能比,虽然被怼的很气愤,但也在衡量张温所言。
正如张温所言,哪怕孙权兵败赤壁,也不是蜀汉能轻易伐之。
真要是鱼死网破,最终受益者一定是曹魏!
尤其是那句孙权宁愿向北而臣,也绝不会向刘备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