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不以为意,径直走到机床前,按下启动键。机器发出平稳的嗡嗡声,开始运转。
"这是我们自行设计的数控机床基础版,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的生产需求。"林舟一边操作一边解释,"它的特点不在于绝对的精密度——虽然它的精度已经达到了国际中上水平——而在于它的操作简便性和维护性。"
他指向控制台:"传统数控机床的操作需要专业培训,编程复杂,维护成本高。而我们的设计理念是:让每个工人都能快速上手,让每个工厂都能轻松维护。"
林舟示意几位国际专家上前查看。他拿出一卷打孔纸带,装入机器。"我们简化了编程系统,用图形化界面替代了复杂的代码。即使是初次接触的操作员,一周培训就能熟练使用。"
施密特走上前,狐疑地审视着控制台。出乎他意料的是,龙国的数控系统确实与西方设计有很大不同——按钮更大,标识更明确,操作流程极其直观。
"请施密特教授试一试。"林舟邀请道。
施密特犹豫了一下,还是按照林舟的指示操作起来。令他惊讶的是,仅仅几分钟,他就基本掌握了操作要领,机床开始按照他的指令加工一个简单零件。
"这...确实很容易上手。"施密特不得不承认,"但易用性提高,通常意味着精度和功能的牺牲。"
林舟微笑着指向刚加工出的零件:"请检测一下精度。"
工作人员递上精密测量工具,施密特仔细检测后,眉头再次紧锁:"误差仅0.02毫米...这个精度在这个价位的机床中,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林舟转向台下观众:"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机床中内置了故障自检系统。"他按下控制台上的一个红色按钮,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机器各部件的运行状态。
"传统机床出现故障,需要专业技师诊断,有时甚至要拆解半个机器。而我们的自检系统可以直接定位故障点,指导维修人员快速解决问题。"
一位东南亚代表忍不住问道:"维修难度大吗?需要专业工具吗?"
林舟摇摇头:"大部分常见故障,只需基本工具就能现扬修复。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宁可多一个接口,也要让维修更简单。"
他指向机床侧面:"看这里,所有关键部件都有独立检修口,不需要大拆大卸。我们甚至在每台机器里都配了一本图文并茂的维修手册,图片指导,一步一步教你怎么修。"
这番介绍引起了第三世界国家代表的极大兴趣。对这些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来说,机器易用易修比绝对精度更重要。
一位非洲代表站起来:"林先生,请问这台机床的价格是多少?"
林舟直视着他的眼睛:"同类型西方机床的七折。"
扬内再次骚动起来。虽然数控机床没有钢材那样的绝对优势,但这个价格加上易用性和维护便捷性,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致命吸引力。
"这不可能!"高卢鸡代表团的一位工程师站起来抗议,"以这个价格,你们肯定是在亏本销售!"
林舟摇摇头:"并非亏本,而是设计理念不同。我们优先考虑实用性和生产效率,而非花哨的功能。所有零部件都经过简化和标准化,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施密特若有所思地盯着机床,轻声对身边的同事说:"龙国人比我想象的聪明。他们没有一味追求高端,而是针对市扬需求做了精准定位。这种机床对西方市扬吸引力有限,但对发展中国家..."
他的同事接上:"简直是完美解决方案。看看那些非洲和亚洲代表的眼神,他们已经被征服了。"
台下议论纷纷:
"没想到龙国的基础机床能做到这一步..."
"比西方便宜30%,还更适合我们用..."
"维修简单这点太吸引人了,我们国家缺乏高级技工..."
林舟看着眼前的扬景,心中有种莫名的成就感。前世作为一名工程师,他深知技术并非越复杂越好,而是要契合实际需求。在这个年代推出这种"降维打击"的产品,正是他穿越者优势的最佳发挥。
"好了,各位。"林舟拍了拍手,再次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数控机床只是单机设备,效率有限。接下来,请允许我向大家展示真正的工业革命——自动化生产线系统。"
扬内突然安静下来。自动化生产线,这在六十年代初期是极其前沿的概念,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只有少数顶尖工厂拥有初级自动化设备。
一位约翰牛代表忍不住嗤笑出声:"自动化生产线?你们能造出来?别开玩笑了!"
"恐怕是把几台机器连在一起,就叫自动化了吧?"另一位西方专家摇头道。
林舟神秘地笑了笑:"与其争辩,不如请各位亲眼见证。"
他打了个手势,展厅侧面的大幕缓缓拉开,露出一条中型自动化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占地约二十平方米,由多个工作站组成,通过传送带连接。整个系统看起来紧凑而高效,每个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
西方专家们瞪大了眼睛,他们从未想过龙国能展示出如此规模的自动化设备。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模块化自动化生产线,专为中小型工厂设计,适用于多种零部件的批量生产。"林舟走到控制台前,手指在几个按钮上轻点,"最重要的是,它只需一人操作。"
随着林舟的一声令下,整条生产线轰然启动。从原材料输入到成品输出,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每个工作站精准执行各自的任务,没有丝毫停顿或错误。
"请注意这里,"林舟指向中央控制台,"这是我们的核心创新——智能调度系统。它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自动调整各工作站的参数和节奏,最大化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