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五章奉上,大家多给点鼓励,点点催更也好,同时更两本书,
……
老李摇摇头,"反正我干了三十年炼钢,从来没听说过三十分钟能出一炉合格的钢水。最快也得八小时起步啊。"
"嘿,我跟你说,昨天我在食堂听说,林工这套设备是从国外学回来的,叫什么''氧气顶吹转炉'',国外确实能做到三十分钟一炉。"
"去你的吧,骗鬼呢?那国外人都成仙了?"老李不屑地啐了一口,
"炼钢就跟煮饭一样,火候到了才行,哪有这么快的?"
"要不咱们打个赌?"另一个年轻工人插嘴,"我赌林工能做到。"
"赌就赌,我一包大前门,赌林工做不到30分钟。"老李拍着胸脯说,
"要是真做到了,我当场把我的饭碗摔了!"
年轻工人呵呵一笑,"行,我也压一包大前门。到时候您可别耍赖。"
小李走过来,听到他们的对话,摇了摇头,
"你们啊,对林工有点信心好不好?人家可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专家,懂的东西肯定比咱们多。"
老李撇撇嘴,"留学生我见多了,会念洋文,会画图纸,但一到实操就不行。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
小李急了,"那您可错了!林工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这段时间他几乎天天泡在车间,每个零件都是亲自检查过的。您没见他刚才还在地上爬来爬去检查设备吗?"
眼看着讨论越来越激烈,林舟走了过来,"大家别争了,测试就知道了。"
他心里其实很清楚,即使是在21世纪,大多数普通人也无法理解工业技术的进步是怎么一回事。
更何况是这个时候,国内钢铁工业刚刚起步,能用土高炉炼出铁水就已经不错了,根本无法想象30分钟就能出一炉优质钢。
"小李,你负责记录整个过程的数据,每分钟记录一次,一定要准确。"
"明白!"小李郑重地点头,"林工,我相信您!一定能成功!"
与此同时,厂长办公室里,杨厂长和张书记也是一脸着急。
"老张,你说林舟这次测试能成功吗?"杨厂长点了支烟,忧心忡忡地问道。
张书记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说:
"按照林舟的说法,肯定是能成功的。问题是...三十分钟出一炉钢,这听起来像假的啊。"
"可不是吗!"杨厂长猛吸了一口烟,"我刚才算了算,如果真能做到,那咱们厂的产能至少提高十倍!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张书记眼睛一亮,"意味着咱们厂可能成为全国第一!"
"不止是第一,"杨厂长激动地一拍桌子,
"这种技术如果能推广开来,全国的钢铁产量都会大幅提升!到时候,咱们厂就是全国学习的榜样,咱们两个,怕是要高升啊!"
"老杨,别高兴太早,"张书记冷静地泼了盆冷水,"万一测试失败呢?咱们可是向上面打了包票的,说这技术绝对可行。要是搞砸了..."
杨厂长的笑容僵在脸上,额头上的汗珠瞬间冒了出来,
"别乌鸦嘴...那样的话,咱们俩怕是要受处分了。"
"所以啊,"张书记叹了口气,"明天这事关系重大,咱们得做好两手准备。成了自然最好,要是不成..."
"那就把责任都推给林舟?"杨厂长接过话头。
张书记摇摇头,"也不能太过分。毕竟林舟是咱们厂的宝贝疙瘩,得罪不起。这样吧,万一测试失败,咱们就说是初步试验,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争取再给林舟一次机会。"
杨厂长点点头,"这主意不错。反正上面也知道科研工作有风险,失败一两次很正常。"
很快,轧钢厂炼钢车间外已经围满了人。
林舟站在转炉前,正在向一群工人讲解最后的注意事项。
"记住,安全第一。氧气压力一旦超过规定值,立即关闭阀门。温度如果超过1650度,马上启动冷却系统。"
工人们紧张地点头,手心都是汗。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操作这种全新的设备,谁都担心出错。
"别紧张,"林舟鼓励道,"咱们已经演练过无数遍了,只要按照流程来,绝对不会有问题。"
就在这时,杨厂长和张书记走了进来,后面跟着几位陌生人,一看就是大领导。
"林工,"杨厂长介绍道,"这位是工业部的王司长,专程来视察咱们的新技术。"
林舟赶紧伸出手,"王司长好,欢迎指导工作。"
王司长五十多岁,一副严肃的面孔,
"林同志,听说你这项技术能把炼钢时间从八小时缩短到三十分钟,是真的吗?"
林舟自信地点头,"是的,王司长。今天的测试就是要向大家证明这一点。"
王司长面露怀疑之色,"年轻人,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这意味着生产效率提高十六倍!如果你在夸大其词..."
"请王司长稍安勿躁,"林舟不卑不亢,"一会儿您就能亲眼见证了。"
这时,小李急匆匆跑过来,"林工,所有准备工作已完成,随时可以开始测试!"
林舟看了看手表,"现在是上午十一点整,咱们正式开始。"
他拿起对讲机,"各岗位注意,测试正式开始,按照预定流程操作!"
工人们立刻行动起来,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各自负责的设备。
氧气阀门打开,转炉开始倾斜,装入预热好的废钢和熟料。
林舟拿着秒表,一边观察着各种仪表,一边下达指令,"氧气流量增加到15立方每分钟!温度记录!"
小李飞快地在记录本上写着数字,"温度1220度,压力正常!"
王司长和其他领导站在安全区域,目不转睛地看着整个过程。
杨厂长和张书记则紧张得手心冒汗,不停地用手帕擦着额头。
"要是真成了,咱们厂就出名了。"杨厂长小声嘀咕。
张书记咽了口唾沫,"别想那么远,先看测试结果吧。"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转炉内的钢水温度不断升高。
"三分钟了,氧气流量增加到20立方每分钟!"林舟大声命令。
…
大家点点催更吧,这对我真的很重要,谢谢各位大佬,你的催更就是我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