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7章 袁氏到来

作者:叮咚酒酒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崔家的猫冬生活十分惬意,满月恢复的也很不错,已经能帮着陈妈做些简单的活计。


    陈妈心疼这个小小年纪便受尽了苦难的姑娘,对她很是照顾。


    她心里清楚,主家虽然好心,但也不会永远无缘无故养着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丫头,所以想尽可能的将自己会的生活技能教给这个姑娘。


    满月在陈妈的教导下,学会了清理院中的落叶和积雪,会洗衣服,清洗菜蔬。


    崔清漪也没去管,满月手脚俱全如今意识也清醒许多,说到底她和这丫头非亲非故,如今养着她也是因为没办法将一个傻乎乎的丫头赶出门去。


    这个家里每个人包括狗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那满月也必须有。


    哪怕只是洒扫庭除那也是她的价值。


    好在这丫头被打傻前肯定就是个勤快的,陈妈教的仔细她自己学的也快,渐渐的也能在灶间给陈妈搭上手。


    家中一切都好,崔清漪总算是又捡起了自己的主业写话本,其实之前也想写来着,但她已经决意不再碰公案类的话本,一时间便没了方向要写什么。


    好在如今总算是有了一点思绪。


    话说写公案类小说的作家还擅长什么类型的?崔清漪想那应该有很多的类型吧,这一次南城先生也应该有所突破了。


    崔清漪缓缓在纸上落下惊悚悬疑四个字。


    很多人认知里的惊悚大多和血腥暴力脱不开关系,但靠血腥暴力营造出来的悬疑往往经不起推敲。


    在崔清漪看来惊悚悬疑类小说的魅力更多的是氛围至上,作者通过高超的文字描写营造紧张刺激的氛围,给读者造成心理压迫,营造未知的恐惧。


    将读者代入到未知的恐惧里,让他们寻找出路。


    这种故事情节往往是一环扣一环,一环之下更有反转。


    写好这类小说其实并不容易,但对崔清漪来讲却更是一种难得的体验,也是时候让封建时代的读者们体验一把悬疑的魅力了。


    这两天乔家找了范大叔过来砌火炕,崔清漪便也趁此机会给陈妈和满月睡的屋子砌上炕。


    陈妈如今已经掌握了烧炕的技巧,虽每天用的炭不多,但看着炭难免心疼,主人家用就算了她一个下人也用算怎么回事?


    崔清漪懒得说那么多的大道理,“满月还在长身体,她之前遭了大罪气血双亏,睡热炕对她有好处。”


    得了,崔清漪这么一说陈妈也没了拒绝的理由,高高兴兴的去张罗了。


    有时候好的主家和好的仆人也是双向奔赴的关系。


    崔清漪是个厚道的东家,家里就这么几口人吃的用的从不吝啬,陈妈摸着身上崭新的夹袄,又伸手摸了摸满月身上的,同样的暄软厚实,她眼眶微红,握着满月的手感慨:“你是个好命的,我也是。”


    念着崔清漪的好,陈妈照顾起来就更加的用心,万事不用操心崔清漪写话本子的效率直线上升。


    一本《纸嫁衣》上册还没写到一半,槐花巷便来了几个不速之客。


    眼看进了腊月,自己还要扔下家中的儿子跑这么远来接一个不孝女,袁氏心里的怒气比天空厚厚的云层还厚重。


    见她黑着脸不吱声,梅氏虽心中不耐但还是起了个话头引着袁氏说话:“这念姐儿的脾气也不知道像谁,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两年多了也不见她回家看看爹娘。”


    梅氏是袁氏的娘家嫂子,而她口中的念姐儿正是崔清漪。


    骤然听到念姐儿这个名字,袁氏还恍惚了一瞬,半晌才反应过来她那不孝女崔清漪确实有这么个小名来着。


    原本是叫念娣,只是后来为什么家里没人提起这个小名她却有些不记得了。


    袁氏拢了拢披风的毛领,“嫂子倒是还念着她,可这养姑娘生来就是债。


    我这个做娘的一心为她考虑,她倒好因为一点小事转身就走,几年都不见踪影,如今还累的嫂子亲自陪我走一趟去接她归家,到时候让她好好给嫂子赔罪。”


    梅氏对小姑子的话不以为然,照她看来那崔清漪就是个天生长着反骨的,要不然能做出趁着主家人在逼着要和娘家断绝关系的事来?


    也就是自己这个小姑子看不清,还真以为自己这个做娘的能拿捏住那丫头呢。


    只是若不是有利可图,如今天寒地冻的她也不愿意陪着小姑子走这一趟。


    袁家的马车磕磕绊绊的总算是到了东平县的城外,瞧着城外一连串整齐划一的货栈,梅氏感慨一句:“果然还得是和皇家沾亲带故,要不然和洋人做生意这等大事怎么能轮得到一个小县城的县令。”


    袁家的生意如今做到了京城,梅氏虽还没去过京城,但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便是太后娘娘的亲侄子也能议论上一两句。


    袁氏忍着冷风也掀开帘子瞅了几眼,附和几句,“谁说不是呢,但好在我们崔家如今也算是立起来了。”


    听着袁氏这话,梅氏没再说话,崔家和他们是姻亲,按理说这崔家好起来对她们家是件好事,但自家小姑子这人和别人不一样。


    她索性将车帘掀的更开些去看外面的街道,临出门前家里当家的交代过让她好好看看东平县,若是真的不错,开春等着洋人商队再来他们袁家的商队也得来看看才行。


    这一眼就瞧见了鹤立鸡群的鸿雁茶楼,见大冷天的一个开在城外的茶楼客人竟然络绎不绝,便起了几分打听心思。


    袁氏畏寒怕冷的,车帘一掀热气跑了个干净,却又不敢催促自家嫂子只能咬牙忍着,好在很快到了城门口。


    梅氏带着的人是跟着袁家商队行走的,早习惯了和各个地方的守城士兵打交道,交了进城的银子便随口打听情况:


    “官爷,那茶楼是个什么情况,怎么开在城外大冷天的还那么多人?”


    鸿雁茶楼不管是东家还是掌柜的都会做人,因着距离城门口近,夏天常送些特制的冰饮子过来,到了冬天又时不时送些暖肚的汤水糕点。


    官差们受了这些好处,自然愿意替对方宣传几分,眼下也没多想便直接说道:“那是咱们县里的崔先生开的茶楼,里面新鲜玩意多着,你们要是不着急走可以去看看。”


    听到崔这个字,梅氏的人当即竖起了耳朵。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