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7章 一句话,撬动万亿棋局!

作者:花若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王董,技术和产品,只是船运革命的入场券。”


    “真正要争夺的,是这个换电网络的定义权和控制权。”


    “这笔钱,很多人会抢着投。但这个牵头人……”


    孟远微微一笑,内心吐槽早已翻江倒海:“老狐狸终于问到点子上了,就等你入局呢。”


    “非您莫属。”


    王建军瞳孔一缩,盯着孟远足足半分钟没有说话,像在消化这四个字蕴含的惊天信息。


    “我?”他干涩地开口,声音嘶哑,


    “孟董,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你这是要把我,绑上你的战车啊!”


    “不,”


    孟远摇了摇头,笑容不变,“是邀请您,来当这艘未来巨轮的船长。”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无比诚恳:


    “远新集团有技术、有产品,但我们终究是外来者。而您,王董,您的航运公司,才是这条大江真正的龙王。没有您振臂一呼,沿江的港口、船东,谁会信我们?”


    这番话,捧着说,却句句是实情。


    王建军心中的惊涛骇浪渐渐平息,他一辈子都在江上讨生活,从一个水手干到董事长,


    从未想过,自己还有机会,去掌舵一个足以改变国家能源格局的大事业。


    “好小子……你这张嘴,比你的电池还厉害!”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干了!”


    “这事,我接了!但丑话说在前面,光凭我们两家,这是痴人说梦。我们得拿出一份让天王老子看了都得点头的方案!”


    接下来的一个月,远新集团和武江航运的会议室灯火通明。


    双方组成了联合项目组,不断推演和测算。


    从上游水电站的储能配比,到沿江数百个港口的换电站选址;


    从不同吨位船舶的改造方案,到整个换电网络的运营模型......


    当一份份报告汇总,最终形成“电动长江”绿色能源终版方案时,一个惊人的数字,出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初期总投资,估算——一万亿!


    看到这个数字,就连王建军这样的枭雄,也倒吸一口凉气。


    他拿着这份沉甸甸的报告,在办公室里踱了整整一夜。


    天亮时,他拨通了孟远的电话,声音里带着无法掩饰的疲惫与亢奋。


    “老弟,这份东西,已经不是商业计划了。”


    “它是一份国策建议。”


    “这事,得去京城。我豁出这张老脸,去敲一敲西长安街那扇门,看看能不能约到真正能拍板的人。”


    孟远在电话那头,声音平静而有力。


    “我等您消息。”


    一周后,京城,西长安街,国家发改委。


    灰色的大楼庄严肃穆,走在铺着红毯的走廊里,王建军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领带,手心竟有些冒汗。


    他转头看了一眼身旁的孟远,这年轻人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仿佛要见的不是什么大人物,而只是一个普通的长辈。


    “老弟,说实话,”王建军压低声音,“我跟船货打了一辈子交道,今天走进这道门,还真有点腿软。”


    孟远笑了笑,轻声回道:


    “王老哥,我们不是来要钱的,是来送一份足以载入史册的功绩。该紧张的,不是我们。”


    王建军一愣,随即也释然地笑了。


    是啊,他们手里的,是王牌。


    推开那扇没有挂牌的厚重木门,一股混着茶香和烟草味的空气扑面而来。


    会议室里,长条会议桌的首位,一位头发花白、神情严肃的老者,缓缓将手中的报告放下。


    正是王建军托了多层关系,才约到的,能为这个项目拍板的——周老。


    周老没有看报告的作者孟远,目光直接落在了王建军的脸上。


    “建军同志,这个电动长江的方案,我看完了。”


    老者声音不高,却让王建军的背脊瞬间绷紧。


    “但是,”


    周老话锋一转,终于看向了坐在王建军身旁的孟远,那个年轻的有些过分的青年。


    “方案里,从上游水电站的储能配套,到沿江密布的换电网络,再到数万艘船舶的电动化改造,零零总总加起来,初期投入,不会低于一万亿。”


    周老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在桌上点了点。


    “小孟同志,我就问一个问题。”


    “钱,从哪儿来?”


    王建军只觉得脑袋里一声巨响。完了,上来就是最致命的王炸。


    他几乎是哀求般地看向孟远,眼神里的意思是:你可千万别说让国家出钱这种蠢话!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连空调的送风声都显得格外刺耳。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孟远身上。


    孟远脸上没有丝毫的紧张,他迎着周老的目光,开口了。


    “周老,您问到根子上了。”


    “但我想先纠正一个概念,这不是一万亿的开销,而是一万亿的投资。而且,这笔投资,不需要国家来当这个大头。”


    什么?


    王建军差点从椅子上弹起来。不需要国家出大头?那你叫我来发改委干什么?


    周老也眉毛一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这个局,从一开始,就不是某一家企业,甚至某一个部委能独自做成的。要做,就必须把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变成股东。”


    说着,孟远拿起桌子上的茶杯,轻轻喝了一口:


    “我们可以整合三方,实现共赢:


    国家电网:西部巨大的过剩电力,可以通过长江这条‘移动储能带’完美消纳,他们只需牵头建站卖电。


    港务集团:以土地岸线入股,将码头升级为“能源服务区”,不仅能创造巨额电力服务收入,还能极大提升港口效率。


    船东:用电成本仅为油耗的三分之一,还免去换电服务费,他们要做的只是加入我们的标准联盟。”


    孟远每说一点,王建军的眼睛就瞪大一分。


    他发现,孟远描绘的,根本不是一个需要国家输血的公益项目。


    这是一个精密庞大,且利润丰厚到让所有人都无法拒绝的商业帝国!


    他不是来要钱的。


    他是来,给在座的每一方,送钱的!


    孟远看向已经陷入沉思的周老,抛出了最后的杀手锏。


    “周老,这个联盟,远新集团可以出技术、出产品。武江航运集团可以带头换船,做运营示范。国家电网出钱出网络,港务集团出船出场景,万千船东就是我们的市场基础。”


    “我们唯一需要的,就是一张‘准生证’。”


    孟远微微前倾身体,目光灼灼看着周老。


    “我们需要发改委牵头,联合交通、环保、工信等部委,开个绿灯,定个标准。”


    周老一直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


    他深深地看了孟远一眼,然后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拨了一个内线。


    “小李,通知交通部、工信部的同志,一个小时后,到我这里开个会。”


    放下电话,周老站起身,对着孟远和王建军说道:


    “这个联盟,我来牵头。”


    “你们的报告,留下,回去等消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