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6章 针刺试验,日本汗颜

作者:花若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两块满电电池包。”孟远起身,


    “一块是你们引以为傲的811三元锂,一块是我们的磷酸铁锂。"


    他戴上防护手套,从箱中拿起一根手指粗的钢针。


    "我建议各位后退三米。"


    山田脸色微变:”孟先生,你想做什么?"


    "验证一下,谁的高端,谁的一碰就碎。"


    说完,就把钢针对准第一块电池包——日本最新的三元锂电池。


    "等等!"


    山田猛地站起,"这里是会议室,不是实验室!万一——"


    话音未落,孟远手起针落。


    钢针刺穿电池的瞬间,一道白光闪过。


    "轰!"


    火舌窜起半米高,浓烟瞬间充满半个会议室。


    自动喷淋系统启动,水雾弥漫。


    在场的欧美代表纷纷捂鼻后退,山田更是脸色煞白。


    "这就是你们日本生产的高端电池?“孟远甩掉手套上的水珠,”现在轮到我们的了。"


    第二根钢针,刺向远新的磷酸铁锂电池包。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一秒,两秒,三秒……


    只有轻微的白烟飘出,没有火光,没有爆炸。


    "先生们,"孟远环视会场,”当你们的孩子坐在车里,你希望他们身下是哪种电池?"


    会议室陷入了死寂。


    欧盟的技术官员首先开口:”孟先生,能详细介绍一下,你们的安全测试标准吗?"


    山田想说什么,却被身旁的同事拉住了袖子。


    这一刻,孟远知道,局面开始逆转了。


    但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战斗,发生在两个月后的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年会上。


    “中国提案违背了产业发展规律!”


    韩国代表在台上慷慨激昂,"能量密度才是电池技术进步的唯一标准!"


    台下,一家德国车企的采购总监悄悄问身旁的同事:"上次日内瓦那个针刺测试,你看了视频吗?"


    "看了,挺吓人的。"


    "我们用的是不是也是日本的811电池?"


    "嘘……"


    孟远坐在中国代表团席位上,嘴角微微上扬。


    他知道,恐惧的种子已经种下。


    轮到中国代表发言时,孟远没有上台,而是让一位意外的人走上讲台——


    巴西国家电动汽车协会主席卡洛斯。


    "各位,我想分享一个数据。“


    卡洛斯说着一口带口音的英语,


    ”去年,巴西有3起电动车自燃事故,全部是日本的三元锂电池。而采用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的2万辆电动巴士,零事故。"


    "这不能说明——“山田想要打断。


    "请让我说完。”卡洛斯提高音量,


    “在我们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安全比续航重要一万倍!中国的标准,才是发展中国家需要的标准!"


    紧接着,沙特代表站起来:”我们支持中国提案。"


    "俄罗斯支持。"


    "南非支持。"


    "墨西哥支持。"


    一个接一个的表态,如同多米诺骨牌。


    山田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终于意识到,这不是一场技术之争,而是一场关于“谁来定义未来”的战争。


    而孟远,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布局了。


    通过新能源合作项目,远新的电池已经装进了十几个国家的电动巴士。每一块电池,都是一张选票。


    "我提议,"德国代表突然发言,"将中国提出的针刺测试,列为新增的安全测试选项。"


    这是一个妥协的信号。


    但对孟远来说,这已经够了。


    从"完全没有话语权"到"可选标准",这是从0到1的突破。而从1到100,只是时间问题。


    会后,山田拦住了孟远。


    "你赢了这一局。“他的职业假笑消失了,”但别高兴太早,市场会做出选择的。"


    "山田先生,“孟远拍了拍他的肩膀,”市场已经在选择了,你们只是还没看见而已。"


    三个月后,美国电动汽车厂商宣布,将在中国工厂生产新的标准续航版车型,全面切换为磷酸铁锂电池。


    理由只有一个:更安全。


    消息传出当天,日本电池企业股价跌停。


    孟远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远新工业园。


    他的手机响了,是美国汽车厂商的私人号码。


    "孟,我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把针刺测试,变成全球强制标准,有没有兴趣?"


    孟远笑了。


    当年那个只能给日本人代工的中国电池厂,如今要和美国车企一起,重新定义全球电池安全标准了。


    但这还不够。他要的,是整个游戏规则的改写。


    挂断电话,孟远叫来了技术总监老赵。


    "老赵,准备下一步计划。"


    "目标欧盟?按咱们原定的,用安全标准撬开他们的大门?"老赵有些兴奋。


    “不,计划要变。”孟远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咱们捅穿了三元锂,看似只是动了日韩电池厂的奶酪。但你想想,电动车全面普及,最终会威胁到谁?"


    老赵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石油巨头!"


    "没错。"孟远走到一张世界地图前,


    "咱们解决了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就等于拆掉了全球交通行业的最大一颗炸弹。这颗炸弹的威力,远不止汽车行业。"


    他指了指地图上的大片空白区域。


    "咱们磷酸铁锂电池的真正优势,不仅是安全,还有成本和循环寿命。这让它不仅仅是车用电池,更是完美的……"


    "储能单元!"老赵激动地接话,"青海那个项目!"


    “对,青海格尔木。”孟远笑了,


    "咱们用汽车电池的胜利,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但真正能颠覆能源格局的,是咱们在戈壁滩悄悄种下的那片‘铁森林’。”


    “它能让不稳定的风能和太阳能,变成24小时可用的稳定电力。"


    就在这时,助理敲门进来,递上一份烫金的邀请函。


    "孟总,世界经济论坛的正式邀请函,邀请您作为主讲嘉宾,参加下个月在达沃斯举办的冬季年会,主题是‘全球能源新秩序’。"


    孟远接过邀请函,翻开了背面的与会嘉宾名单。


    美国石油CEO,本·范伯登。


    英国石油CEO,陆博纳。


    德国CEO,卡尔·冯·罗尔。


    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全部来自旧能源和传统工业的帝国。


    "呵呵,"孟远轻笑一声,


    "看来咱们这根针,不仅刺穿了日本电池厂,还刺痛了这些巨头的神经。他们不是来听咱们演讲的,是来围剿咱们的。"


    老赵的脸色凝重起来:"那我们还去吗?这简直是鸿门宴。"


    “去,为什么不去?"


    孟远将邀请函放在桌上,目光变得无比深邃,


    "他们以为设好了擂台,想在全球精英面前审判咱们。却不知道,咱们正好缺一个舞台,向全世界展示,未来究竟是什么模样?"


    他转头看向老赵:


    "把青海项目的所有数据,尤其是那1000天零事故的运行报告,整理好。这一次,咱们要让全世界看看,什么叫技术降维打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