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9章 老朱:把郭桓掉到广州,任按察司佥事一职!

作者:蜗牛吃螃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三月转瞬即逝,四月天气也越来越热。


    城里的力工有的穿短褂,有的赤裸着上身,干得热火朝天。


    就连老朱,也只穿着薄薄的两件。


    “爹,昨日北伐大军已经开拨,估计要等年底时,才会凯旋。”


    朱标跟老朱两人走在御花园里面。


    老朱笑道:“好饭不怕晚,有了黄小子提供的东西,再加上那些军火,这一次随便怎么打,都会让残元真正成为历史!”


    准备了三个月的粮草兵马,又演练了无数次作战计划。


    若是再失败,老朱那就真的要发火了!


    朱标闻言却微微摇头:“爹,儿臣倒不担心战事失利,而是忧心战后之事。残元虽弱,但漠北地域辽阔,即便取胜,如何长治久安才是难题。”


    朱元璋停下脚步,侧过头来:“你有什么想法?”


    “孩儿认为,当效仿倭奴,设立布政司,同时兴办学堂、推广农耕。”朱标拾起一根树枝,在沙地上画着:“漠北百姓游牧为生,若能教他们定居耕种,大开商贸,久而久之自会归心。”


    “若是有必要,还可以进行迁移,把那边的百姓往内陆迁移一些,再下一道蒙汉通婚的政令,不出三代,大家都是大明人了。”


    残元跟倭国不同。


    倭国全是异族,蓝玉杀起来没什么心理负担,老朱跟朱标也不会在乎当地百姓的死活。


    但蒙元,有许多都是汉族人,若是全杀了,良心上都过不去。


    “不错!”老朱点了点头:“不过咱们还可以让归降的蒙古贵族子弟入国子监读书,与汉家子弟同吃同住。待学成归来,由他们治理本地。”


    朱标听了点了点头,没有接话。


    这事现在八字还没一撇,等汤和他们胜利后,在跟朝臣商议一番就成。


    “对了,广州跟山东这两地,目前传回来的信息来看,发展得不错。”


    朱标跟老朱坐在御花园里的石凳上:“不仅京城的商贾过去开了分厂,周围许多商贾也被吸引到这两地,进城做工的百姓也多了起来。”


    “根据锦衣卫调查的数据,周边百姓的日子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


    老朱笑了笑:“这是自然,当初京城刚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的时候,每天都是日新月异,百姓的日子,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


    “不过……”


    老朱沉思了一下,开口道:“标儿,你明日把郭桓调到广州,负责监督经济特区的建设。”


    “郭桓?”


    朱标一愣。


    郭桓是谁,朱标怎么会不知道。


    明史洪武四大案,郭桓的大名清清楚楚的写在上面呢!


    只是现在历史已经改变,洪武四大案估计也只发生了“两大案”。


    那郭桓目前连按察司佥事都没当上,只是一地知府而已。


    并且知晓了未来,朱标也不可能让后面两大案子发生。


    为何爹会突然提及郭桓,并让他担任广州府按察司佥事?


    “爹,你这是……?”朱标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老朱看着朱标,叹了口气:“咱这样做,是有两大原因。”


    “其一,郭桓此人贪欲极重,犹如闻到腥味的豺狼。如今广州特区商贾云集,金银流通巨大,他必定按捺不住。”


    “咱故意给他按察司佥事这个肥缺,就是要看他如何伸手。届时赃证俱获,正好借此整顿两广官场。”


    老朱冷笑道:“咱要让他们知道,咱的这把刀随时都悬在他们头顶,老老实实做官还行,只要他们敢贪污腐败,欺上瞒下,咱就会要他们的命!”


    “同时可以警示其他官员。”


    没等朱标说话,老朱继续道:“其二,如今商贾势大,大明又掀起远洋海贸热潮。”


    “咱怕他们忘了本分,不知道这一切是谁赐予他们的。”


    “着查办郭桓案,正好敲打那些与官员勾结的商人,让他们记住:在大明经商,就得守大明的规矩!”


    朱标恍然大悟:“爹,你这是要一石二鸟,既清理贪官,又震慑奸商?”


    老朱摇头道:“那郭桓若是老老实实的,咱也找不到借口,若他还是跟历史上记载的那样,咱处理他后,可以借机完善《商律》,明确商贾权责。要让天下人明白,大明鼓励经商,但绝不容官商勾结、祸乱朝纲!”


    朱标没有说话。


    那郭桓又不是孩童,心性早就定了下来。


    就连现在他当知府,手脚都不太干净。


    只不过这两年由于胡惟庸案子的影响,他动作小,拿的东西不多。


    之前朱标就询问过老朱,要不要把郭桓革职,老朱让他先不要管。


    没想到,老爹把郭桓留到现在,是为了用在经济特区。


    朱标想了想,的确需要给官员、商人敲敲警钟。


    大明现在发展是野蛮式的,很多东西跟不上大明的发展,如果什么把后世的规则拿到大明来用,完全就不实用。


    大明需要一套符合大明发展的律法体系才行。


    “行,明日我就下令,把此人调入广州府。”


    ……


    三日后,郭桓接到调令时欣喜若狂。


    虽然官阶没有变化,都是五品官,但按察司佥事可是油水丰厚的肥差,更不要说刚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的广州府。


    虽然现在官员的俸禄相比以前,提高了一倍,养家糊口完全没有问题。


    但,大家挤破脑袋的当官,真的只是为了养家糊口?


    手中的权利如果不拿来使用,这官不是白当了吗?


    陛下痛恨贪官,那是因为那些官员实在是太贪了,同时又蠢!


    你动不动就收银子,这不是给人留口舌留证据吗?


    你要两担粮食,收点瓷器丝绸,这叫贪吗?


    不,这只是为百姓办了实事,百姓的谢礼而已!


    所以,在得知朝廷的调令,郭桓以为是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太子的青睐,于是欢天喜地的打点行李,然后迫不及待的赶往广州府赴任。


    广州府那是他人生的贵地!


    他要凭借广州府一飞冲天,挤进朝堂,成为位高权重的大臣。


    至于,钱财嘛……


    你不收,我不收,耿专员怎么进步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