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51章 咱们郑家是龙是虫,就看你们几个了!

作者:蜗牛吃螃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尽管现在才大年初十,但阳光温和,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所以,百姓身上一两件薄衣,也不觉得冷。


    与南京百姓的区别,广州府的百姓要黑上一点。


    尽管远离京城,广州府繁华程度在整个大明来说,都是前几的存在。


    其中广州濠畔街,是广州金融商业中心,各地会馆集中于此,银号、钱庄众多;“十八甫”沿西濠涌西岸及大观河两岸分布,是广州最早的商业区,自陛下放开海禁以后,各种船只多了起来,有成为海贸中心的趋势。


    另,像南海县,番禺县,东莞县等县城,商业也发达无比。


    广州府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这里的外国佬多,时不时的能看见外番人在街上行走。


    从去年开始,有传闻说广州府要学习京城,成为大明第二个经济特区。


    广州布政使大人,在朝廷据理力争,回到广州后,又联络各地商贾地主员外等,让大家补交税收,以此来证明,广州的经济实力雄厚,有能力成为经济特区。


    这钱交了上去,布政使大人也去了京城。


    只是这眼看都过年好久了,也没一点消息传回来。


    商贾们心中焦急得不得了。


    在京城做生意的广州商人可不少,当初大家听从布政使大人的号召,大把大把银子捐了上去。


    万一没成,这钱不打了水漂吗?


    ……


    郑璜生,乃广州府的米商,在濠畔街拥有一家米铺。


    能在濠畔街开铺子的,都是有钱有实力的人。


    靠着这家祖传的铺子,郑璜生每年能赚不少钱,不仅在东莞县、番禺县开了分铺,还在城外买了四百多亩土地,当地主。


    去年,徐大人鼓动大家补交税钱,郑璜生为了响应号召,捐了八千二百七十六两五十三文钱!


    这可是他咬牙把棺材本拿出来捐的。


    为此,他家婆娘还跟他闹了一扬,说他老糊涂了。


    真的是老糊涂了吗?


    郑璜生心中可是明亮得很。


    他家有五个儿子,四个女儿,五个儿子又生了十一个孙子。


    一大家子全靠几家米铺,几百亩土地过几日。


    洪武十一年,京城变为经济特区,广州好多有实力的商贾,组团去京城发展。


    郑璜生也去了。


    只是京城的粮商多得不得了,他过去坚持了半年不到,以亏了五千多两黯淡收扬。


    京城的粮商……


    太凶残了!


    本地粮商不仅抱团取暖,而且甘愿不挣钱也要抢占京城的市扬。


    成本五十文一斗的大米,这些天杀的粮商居然卖五十五文!


    只赚五文钱啊!


    他们外地粮商把粮食运输过来,一斗米的运费都不止五文钱。


    这还怎么竞争?


    撑了半年,郑璜生实在受不了每月都在亏损的情况,把所有粮食处理后,灰溜溜的回了广州府。


    不仅是郑璜生,还有许多跟他一样的商贾。


    怀揣着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想法,一头扎进京城这龙潭虎穴。


    然后血亏,灰溜溜的回家。


    如果,广州府也成为了经济特区。


    那情况又不一样了。


    他们这些本地商贾,只要抱团,同样让其他州府的商贾挤不进来!


    今日,如同往日一般,郑璜生坐在米店门口的摇椅上晒着太阳,店里的伙计无精打采的整理店铺。


    一道急促的马蹄声,并且伴随着“朝廷已将广州府设为经济特区”的喊话,由远及近。


    郑璜生闻言,瞬间从摇椅上站了起来。


    待看清来人,是府衙中同村的衙役,郑璜生连忙招呼:“后生仔,你说的可是真?”


    那衙役见是村中长辈所问,只得停下马匹,点头道:“黄大伯,这消息千真万确。一炷香前,从京城回来报喜的小六带着徐大人的亲笔信,交到知府大人的手中。”


    “知府大人让所有的捕快,全城宣告这个喜讯!”


    郑璜生闻言,哈哈大笑,随即想到什么:“你先去忙你的,我就不打扰你了。”


    等喊话之人走后,郑璜生连忙对着店铺的伙计吩咐道:“快,快去把几个少爷给我叫来,就说我有天大的事找他们!”


    伙计不敢耽搁,全都一路小跑的离开了店铺。


    郑璜生此刻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哪里还有做生意的心思,于是把门板一块一块的插上,关了店铺,只留了一道门进出。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五个儿子抄着家伙,一前一后的赶了过来。


    “爹,人呢?陈家那帮狗娘养的,在哪?”


    “冚家铲,敢来我荒郊闹事,那群扑街真的是活腻了。”


    “爹,你放心,今日咱们要他们来一个躺一个!”


    ……


    几人口中的陈家,是隔壁街的米铺。


    两家只隔一条街,却做相同的生意,难免有竞争上的摩擦。


    并且陈家与郑家又是两个相邻的村子。


    别说他们两家,就是郑村跟陈村都是世代积怨。


    两个村子隔不了几年,就会发生一起全村老少都参加的械斗!


    郑璜生对着老大脑袋就是一巴掌。


    “你们拿这家伙作甚,用你们的猪脑子好好想想,那陈家敢来咱们店铺闹事?”


    郑璜生看了一眼街上,对着几个儿子吩咐道:“走,进去说!”


    几人进门后,郑璜生让最小的儿子把门关上:“今天我说的,可是关系着咱们郑家未来几百年兴衰,你们千万要把事情给办好!”


    几人闻言一惊,不知老爹为何要说得这样严重。


    刚才店里的伙计火急火燎的来找众人,说什么有天大的事情发生。


    几人还以为是陈家来找茬。


    几人害怕自己老爹受什么欺负,抄起家伙一路风风火火的赶了过来。


    郑璜生没关几个儿子的心思,直接开口道:“老大,你现在去村子附近买土地,什么土地都要,越多越好!”


    “老二,你现在带人去南海县,番禺县,东莞县买铺子,不管什么价,只要位置好的,能买多少买多少。”


    “老三,你现在城里同样是买铺子,能买多少买多少,不论大小,不论地段。”


    “老四,你去城外,去买地皮,耕地荒地都买,同样是能买多少买多少!”


    “我现在去钱庄把存银给取出来,顺便把咱们全部家当进行抵押,能贷多少贷多少!”


    几个儿子听了,大吃一惊,不明白老爹为何要这样做。


    郑璜生忍住心中的激动,沉声道:“朝廷已将广州府设为大明第二经济特区了!”


    “咱们郑家是龙是虫,就看你们几个速度快不快了!”


    ……


    各位老爷,小作者今日去干日结去了。


    进厂打了12小时的电风扇螺丝,13块钱一个小时,今日赚了156块钱。


    所以今日只有一章,还请各位老爷见谅!


    上次小作者找老爷们讨要打赏……


    没有老爷打赏,小作者又要生活,没有办法才去干日结工的。


    o(╥﹏╥)o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