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9章 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

作者:蜗牛吃螃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不光是他们,城里闻讯而来的商贾也纷纷谈妥了货量跟价格。


    占城靠海,所以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不到半日光景,全城都知道了。


    只是,尽管消息传得迅速,两船的货物,只被定出去一船多一点,根本就没卖完!


    第二艘船,才动了十多箱的货物。


    不过即便这样,几个管事心中也都激动地难以平复。


    那瓷器,在大明,品相不好的,只能卖几十文,大一点的一两百文,品相好的,是名窑烧出来的,也才能卖几两到几十两银子。而现在,一件瓷器一百五十两银子,这些占城商人连价都不还一下!


    锦布丝绸,在大明的价格都不低,上等货能卖几十上百两银子一匹。


    但他们带出来的这批锦布丝绸只是最次的那种,在大明能卖到二十两银子都算是烧高香!


    现在开口一百八十两一匹,这些占城商人像捡到宝一样激动!


    抢得最多的,也是这些锦布丝绸。


    至于琉璃制品,大明明码实价五两银子一件,白盐一斗二两银子。


    光一船的货都能赚回几倍到十多倍的利润!


    那些从未接触过海贸,本次跟船的小商贾才真正的感受到海贸的利润有多恐怖!


    怪不得陛下不管怎么禁海,都有人偷偷摸摸走私。


    可惜的是,船队只在占城停留三天,补充一些淡水食物。


    要不然他们能把两船的东西全部销售出去。


    看着远处没有停港的货船,这些上岸卖货的小老板跟管事心中不断偷笑。


    几倍到二十倍的利润你们都看不上,难道你们还想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


    想赚几百上千倍的利润?


    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的傻子,让你赚?


    幸好他们没有靠岸,要不这些钱,自己等人怎么会赚得如此轻松?


    这些小商贾跟其他管事一合计,这次回去后,一定要扩大自家作坊工厂的规模,生产更多的东西。


    其实除了他们带来的东西,像铁器,农具、日常生活用品,都能卖上好价钱!


    就是利润没这么高而已。


    三日时间转瞬即逝。


    而船队继续起航,沿着地图上的标记西下,他们下一个停靠的是苏门答腊岛。


    被售空的那艘蒸汽船,没有返航,跟着一起西下。


    他们还打算从其他国家买一些稀有的东西,拿回大明贩卖。


    ……


    “黄总,市里今年评选杰出青年企业家,你在备选名单里。如果真被选为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你需要去会上做报告!”


    徐律师把两份资料递给黄轩。


    一份写着《2025年关于南京市十大青年评估报告》,另一份则是黄轩的个人资料,还有名下的产业。


    现在黄轩手上:医院一家,米厂一家,面厂一家,大型贸易公司一家,商超一家,门面二十多个。


    尤其是医院,现在已经在修建新医院了。


    自从上次陈老帮忙,惠民医院的等级就提了一级,达到公立一甲医院的规格。


    既然规格上去了,还不如把医院重新装修一遍,缺的设备给补上。


    后面黄轩跟老朱一商议,与其重新装修,还不如干脆重新选址,建一个大型的综合医院。


    老朱表示,做人不要太小家子气,往大的搞!


    弄成最顶级的那种!


    黄轩一想,反正都要给明朝提供药材器械,不如就修个三甲规模的医院。


    老朱不是一直在强调,差钱找他吗?


    那这次就让他好好出点血才行!


    所以,黄轩重新找了一块地,足足有一百五十多亩,规划床位1000张,完全按照三甲医院的标准来修建。


    由于投资不小,连招标都不需要,部门领导直接给黄轩划了一块地,并表示,谢谢他为南京做出的贡献。


    领导这一整,搞得黄轩都不好意思。


    或许就是因为这事,他才进了市杰出青年企业家的备选名单。


    “辛苦徐律师了。”黄轩接过资料:“还有企业纳税,这事还需您多帮忙看着点,让财务那边仔细点,该缴的一分不少。”


    徐律师点了点头:“黄总放心,账目都清晰合规,税务筹划也在合理框架内。这次评选,纳税额度和贡献度是硬指标,您名下这几家企业,尤其是新医院项目带动就业以及民生医疗,都是亮眼的加分项。”


    徐律师不知道黄轩的情况。


    以为黄轩在担心税务方面出了问题,会影响他的评选。


    他哪里知道,现在黄轩的企业越来越多,而黄轩又不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来的。


    所以,很多事情他都不太了解。


    这些企业,黄轩都花了重金,请了有着十多年行业从业经验的经理来管理。


    其他还好,黄轩不求这些公司赚钱,只要不赔钱就行。


    但税务问题却不行。


    黄轩才不想因为什么偷税漏税,被拉去踩缝纫机。


    除了这些,马皇后那直播间,其实也被点名表扬过两次。


    南京在明朝可是大明的首都以及第二首都。


    直播间卖的全是明朝服饰(工艺品),这相当于在给南京做形象宣传,同时又表明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文化部、旅游部的领导都前来考察过直播间,并表扬了黄轩这个法人。


    领导们叫黄轩大胆去做,以后有什么需要,两个部门都会提供帮助。


    甚至有领导开玩笑表示,那个演皇后的网红形象不错,明年南京的形象宣传大使,可以让她去试试。


    “对了,徐律师,我想成立一家设备制造公司,要那种除了明文规定不能制作的设备,其他东西都能生产的那种公司。”


    黄轩拜托道:“这事还要麻烦徐律师你帮忙选址、建厂、办理营业执照等等。”


    徐律师点了点头。


    反正又不是第一次帮黄轩这样弄。


    之前的几家公司,都是他亲手去弄的。


    眼前这小老板,几乎不管什么事。


    徐律师把纸杯里的水喝光,站起身来:“没有其他的事,黄总,那我先忙去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