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零六章 登门拜访

作者:一只鱼腿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萧扶黎没否认,也没全认,只是笑了笑。


    “重要的是,你现在有了‘女史’的身份,以后在府城做生意,甚至参议农桑,都名正言顺了。”


    常青沉默了。


    她不是傻子,萧扶黎的身份一直透着神秘,这次圣旨突然降临,刚好在粥摊被砸的节骨眼上,要说没她的手笔,鬼都不信。


    可她看着萧扶黎眼里的关切,又问不出口那些尖锐的问题。


    “不管咋样。”常青喝了口热茶,暖了暖身子,“谢谢你。”


    萧扶黎摇摇头:“你该谢你自己。要是没有那些抗灾的法子,没有施粥的善举,皇上凭啥赏你?”


    正说着,盛兴楼的盛掌柜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里拎着个食盒。


    “林老板!不,林女史!恭喜恭喜!我就知道你不是凡人!”


    他把食盒打开,里面是两只烧鹅:“一点心意,给您贺喜!”


    常青哭笑不得:“盛掌柜,你这称呼可别乱叫,我还是我。”


    “那哪行!”盛掌柜搓着手,“以后您就是女史了,得叫您‘林大人’!对了,府城分坊的生意越来越好,我寻思着再给您扩扩铺面……”


    看着盛掌柜眉飞色舞的样子,常青一时也觉得,这“女史”的头衔,好像也不是坏事。


    至少,以后再有人敢仿冒她名头的粉丝,她就能名正言顺地去官府告了。


    接下来的几天,清溪县可热闹了。


    田元祥升了官,整天乐呵呵地带着衙役巡查;常青成了“林女史”,上门道贺的人踏破了门槛。


    被抓的王师傅和那俩汉子审出背后还有人指使,牵扯出好几个仿冒粉丝的铺子,全被田元祥一股脑查封了。


    粥摊重新支了起来,这次没人再敢捣乱,反而有不少乡绅主动捐粮,连书院的先生都带着学生来帮忙。


    常青看着热气腾腾的粥锅,又看看怀里的金册,心里有了新的打算。


    “阿黎。”这天晚上,常青把萧扶黎叫到后院,“我想在春河村办个‘流民安置点’,教他们种红薯、做粉丝,总比让他们在镇上讨饭强。”


    萧扶黎看着她眼里的光,笑了:“好啊,需要什么尽管说,我帮你。”


    “你……”


    常青想问她到底是谁,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知道,扶黎有她的秘密,但这并不妨碍她们是朋友。


    雪还在下,但春河村的暖棚里,新的红薯苗已经冒出了嫩芽。


    常青摸着“女史”的金册,觉得这冬天好像也没那么冷了。


    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她知道,只要脚踏实地,总能走出一条路来。


    至于她的秘密,就暂时藏在这风雪里吧。


    第二日晌午,食肆刚过饭点,门口兀的停了辆青呢小轿。


    梁玉容穿着一身簇新的藕荷色氅衣,头上赤金点翠步摇晃得人眼晕,身后跟着两个低眉顺眼的丫鬟——正是紫玉与蓝彩。


    常青正在柜台后对账,看见梁玉容进来,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迎上去。


    “马夫人怎么有空来?快请坐!”


    梁玉容扫了眼店里的粗木桌椅,不动声色地挪开视线,面上笑得亲热。


    “林姑娘啊,自打你封了女史,我就想来道贺,可总怕耽误你忙生意。”


    她说着,紫玉适时上前,从锦缎手包里掏出个红漆盒子。


    “知道你不缺金银,这是我亲手绣的帕子,你别嫌弃。”


    常青接过盒子没打开,只笑着推回去:“夫人太客气了,当年绣坊,要不是您捧场,哪有我今天?这帕子我可不敢收,留着给您赏下人吧。”


    她心里清楚,梁玉容这时候来,绝不是单纯道贺。


    梁玉容见她推拒,也不尴尬,反而拉着她的手坐下:“你这孩子,就是太实诚。我今天来,是想跟你说点体己话。”


    她压低声音:“你如今是朝廷命官了,往后在官场走动,总得有个靠山石。不瞒你说,我家老爷在江州刺史手下当差,刺史大人跟皇后娘娘是……”


    “夫人!”常青猛地打断她,端起桌上的茶碗吹了吹热气,“您看我这女史,说好听了是参议农桑,说难听了就是个拿俸禄的白丁,正经的官场人见了我都爱答不理,哪敢攀附贵人?”


    她故意把“白丁”二字咬得很重。


    “我就想踏实做点小生意,施施粥,教流民种点红薯,别的啥也不想。”


    梁玉容脸上的笑僵了僵,蓝彩在一旁轻声插了句:“林女史太谦虚了,皇上都亲自封赏,哪能是白丁?”


    她说着,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帕子,眼神却瞟向梁玉容,见夫人没接话,又低下头去。


    常青没理会蓝彩,只看着梁玉容:“夫人当年帮我,我记着情呢。要是夫人想吃粉丝,随时来拿,管够。可这站队的事,我一个乡下丫头,实在不懂,也不敢懂。”


    她这话软中带硬,既认了旧情,又堵死了拉拢的路。


    梁玉容坐了片刻,见常青油盐不进,只好起身告辞。


    临走时,蓝彩替她披上斗篷,袖口不经意间擦过常青的手背,低声说了句:“女史真是贵人多忘事,当年绣坊的月饼,可是夫人拉了您一把呢。”


    常青心里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是,多谢夫人提点。”


    等轿子走远,晨曦凑过来:“姐,这马夫人一看就没安好心,那丫鬟刚才跟你说啥呢?”


    “没说啥。”常青揉了揉眉心,“去把账本拿来,看看府城分坊的货款到了没。”


    她不想多说,心里却犯起了嘀咕。


    蓝彩这话分明是在提醒她,之前的恩情还没了,可这丫鬟跟在梁玉容身边多年,怎么突然插这么一句?


    再说梁玉容回了马府,马兆海正在书房里发脾气。


    听见脚步声,他头也不抬:“怎么样?林常青肯投靠咱们了?”


    梁玉容把斗篷扔给蓝彩,皱眉说:“不肯!那丫头精得跟猴似的,话里话外都在撇清关系,说自己就是个闲职,不想掺和官场。”


    “废物!”马兆海一拍桌子,“连个乡下丫头都搞不定,我要你何用?太子那边等着消息呢!”


    梁玉容被骂得脸色发白,却不敢反驳,旁边的马行之晃着扇子走了进来。


    “爹,娘,不就是个林常青吗?看儿子的!”


    马行之十六七岁,穿着锦缎长袍,腰间挂着玉坠,一看就是个纨绔。


    他在东篱书院甲二班,常安在丙二班,常睿在丁二班,平时在书院里见过几面,但从没说过话。


    “你能有啥办法?”马兆海斜了他一眼。


    “爹您忘了?”马行之得意地晃了晃扇子,“她那俩弟弟妹妹都在书院上学呢!常安在丙二班,常睿在丁二班,我跟他们班长熟得很!我去跟常安套套近乎,再给常睿送点好吃的,还怕他林常青不领情?”


    梁玉容眼睛一亮:“行之这法子好!林姑娘最疼她那几个弟弟妹妹了。”


    马兆海想了想,点头道:“行,就按你说的办。但记住,别搞出什么乱子,惹得田县令那边不高兴。”


    﨔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